一提到“软件”,人们通常会立即想到自己电脑桌面上的那些常用软件图标。虽然软件早已经成为释放人类和社会的重要生产力、推动社会飞速前进的历史助推器,但人们对软件之重要意义的认识与理解却仍是不足—很显然,软件的范畴远远超出了电脑桌面上那些用于网页浏览、办公操作与社会交往的应用软件范围。
软件:被低估的效用
在某种意义上,软件决定了我们如何获得储存信息、如何购物与沟通、如何驾驶、如何通过最便捷的路径行驶至正确地点……当然,软件不仅为我们带来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智能与便利,同时在以更深刻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不论是快节奏的商业生活,还是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
不去论软件在太空探测、生命科学研究等前沿领域的功用,单就软件所收集、储存和分析的数据,以及由这些数据转换而成的信息思想,它们所发挥的功用已超越我们的想象。
来自全世界的人们、政府和商业组织等,都受益于软件对于数据与信息的处理能力:更为精准的天气预报、更为舒适的航空飞行、更为绿色节能的建筑、更加环保宜居的智慧城市和更为高效的业务流程。
软件:被低估的风险
与软件通常被窄化和低估的功能一样,与软件“如影随形”的巨大风险也容易被人们,尤其是企业等商业组织所严重低估—这或许就可以理解,为何一些企业仍在使用盗版软件了。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使用非授权软件会对企业业务、企业信息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据BSA软件联盟成员公司IBM,在201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家企业,每七分钟就会遭受一次网络攻击。而中国企业所遭受的网络攻击数量正在加剧增长,普华永道(PWC)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特区所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相比2014年上升了5倍之多。根据IDC的一项调查表明,网络恶意攻击事件和非授权软件的使用是密切相关的。
每一次恶意软件攻击都给企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根据IDC最新报告表明,仅2015年一年,全球企业因为网络攻击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4000亿美元。而在此之外,31%以上的企业还因此在品牌形象和企业声誉上遭受重大损失。
更糟糕的是,绝大多数企业甚至不能及时察觉到这种攻击。IBM的报告指出,企业平均要在七个月之后才能发现自身被攻击的事实。—而此时,即便是“亡羊补牢”最佳时机亦已过去良久。
SAM:知彼先知己 避“害”兼趋“利”
软件所带来的巨大网络安全风险,既在于软件的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更来自企业等组织机构,对于软件风险的严重低估而导致的对于软件管理的轻视。
2015年,非授权软件的全球使用率仍高达39%,甚至在银行、保险和证券等关键行业,非授权软件的使用率也高达25%。虽然绝大多数的CIO们都承认部分员工会用公司电脑偷偷从网络上下载并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但问题却比CIO们预估的更严峻—他们预测最多15%的员工有这样的行为,而实际上的比例却达26%以上,而其中84%的员工都承认,曾经在公司电脑上安装过两个甚至更多的盗版软件。
而随著移动办公的流行,这种情况将更为变本加厉,由此产生的后果与风险将不堪想象。因此,如果说防范网络攻击、保护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有多种途径和方式的话,那么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则应是,先进行自我检查,知彼先知己,对企业的软件资产“心中有数”、“掌控有力”。
好消息是,推进软件资产管理(SAM)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国际标准组织(ISO)已认证了一整套管理流程,该流程对于任何规模与性质的企业均适用:清点既有软件资产—评估企业的软件资产需求—制定软件资产管理政策与流程—最终让软件资产管理成为公司管理框架的一部分。SAM的标准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SAM在全世界的推广速度,不论是创业型企业,还是颇具规模的成熟型企业,这些步骤都有利于他们迅速理清现状、找到病症,并对症下药。
“毫无疑问,软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企业在尽其所用的同时,必须同样准备好应对软件所带来的安全风险。”BSA软件联盟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Jodie L. Kelley女士说,“好消息是我们拥有一套已经被证实的最佳解决方案—软件资产管理(SAM),能够帮助企业应对软件资产管理中遇到的挑战,将企业安全风险降到最小。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认识到软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将软件资产管理(SAM)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充分发挥软件的优势,助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