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辉+裴佩
做一个正直善良、努力学习、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的人。
家风应该传承爱国精神。爱国,是作为公民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中华儿女自然而朴素的精神追求。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履行自己对祖国、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的行动不仅仅是舍生取义,抛头颅洒热血,爱国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且行为不分大小。做好自己的事情,干好本职工作,也是爱国。
【家风故事】
在南充市蓬安县苏眉生的家族里,传承着一种家风,它不同于摹刻在板上的刻意条规,也没有死板严苛的说教,它如同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孙。从生活到工作,从外表到心灵,苏氏后人用自身的行动阐释着“正直善良、努力学习、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的家风内涵。
家庭和睦传承优良家风
“在您的大家族中,您认为对家风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是我的父亲苏眉生。”1月16日,记者来到蓬安县丝绸街一栋居民小楼里,见到了苏融,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一边擦拭父亲遗像上的灰尘,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
苏融是苏眉生的三儿子。他的父亲苏眉生是蓬安中学的首届校长。记者环顾四周,这套不足五十平方米的房间被收拾得一尘不染。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言谈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对方。
“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腿。”老伴儿身体不好,要走路就得强打精神,由老人苏融搀着。而苏融耳朵背,听人说话需要老伴儿“翻译”,二人默契地同去、同回,重复着多年形成的习惯。
据介绍,结婚六十多年来,两人很少吵架。“我不会说什么文化词,只知道两个人到了一起就不能再散,日子总得过下去。”苏融共有4名子女,孩子小的时候,苏融在外地工作,老伴儿在家教子,日子清贫但却充实幸福。
“妻子名叫母家惠,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贤惠善良,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用她勤劳的双手抚育一子三女成长。子女从小随我妻子和父母亲住在一起,言传身教,子女们潜移默化学会了一种精神。”苏融激动地说,“受到我父亲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在学习上努力进步,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能够在不同岗位上做出成绩。”
母家惠称,年轻的时候,纳鞋底、缝补衣服,赶上农忙,还得下地干农活,挖红薯、摘花生,一家老小都得伺候周到,虽然很累,但是活得快乐。回忆起过去的岁月,两位老人手握着手,幸福地笑了。
当日,在苏融的家中,两位老人坐在窗下的圆桌旁,神态安详却言语不多。苏融说,在一起时间长了,对方心里怎么想的,彼此都明白,无需多言。“现在遇上了好世道,风平浪静就是福。”听到老伴儿这句话,母家惠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师道相承传道授业解惑
“父亲胸怀‘教育救国之志,创办了兴华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其他3所中学合并为蓬安中学。此后,父亲将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直至逝世。”苏慧仙边回忆边告诉记者。
作为苏眉生的幺女,今年已经退休二十余年的苏慧仙,长期生活在南充,每当临近年关的时候,她总要来到父亲墓前看看,她总说,因为有父亲的谆谆教诲,后辈们才这样发愤图强。
当年她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贫困,没能读成大学,但她从未埋怨过父亲。父亲在创办兴华中学的前两年,将自己的薪金和家庭的积蓄,全都投入到办学上,平时生活也十分简朴,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贫困学生。这让苏慧仙十分敬佩。
今年75岁的苏慧仙身体硬朗,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谈及教书育人,她娓娓道来:“小时候,家中条件不是很好,但因为都是教书先生,很受当地人敬重。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好好读书,而我也一直将‘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作为自己的信念。希望长大后,也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教师。”
高中毕业后,苏慧仙被请去担任代课教师,她把这一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对她说:“孩子,先做人,后教书,只有做一个合格的人,才能教出好的学生。”至今这句话她还记忆犹新。
1月17日,记者在蓬安中学见到了蘇眉生的孙子苏政。他正忙着和妻子为学生们准备晚饭,记者好奇,退休了就该享受幸福晚年了,为何还这样不辞辛劳,每日三餐还要准备二十几名学生的饭菜?
“我们两个教书四十余年,舍不得离开这里呀!反正闲着也没有事,这样不会显得寂寞。”苏政说,“爷爷、父亲都是教师,我感觉我就是为教育而生的。跟爷爷生活时间虽然较短,但父亲对我们兄妹四人的教育,同样秉承爷爷的处事原则。”翻看相册,指着爷爷的遗像,苏政心里十分怀念,但更多的是感激。他认为自己现在做的应该也会让爷爷欣慰,虽然退休了,但能够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学生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苏政感到十分满足。
报效国家继承祖辈遗志
“受父亲献身教育、报效国家的影响较深,我下定决心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国家。”苏青阳老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大家族里有8名共产党员,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履行党员的职责和义务。
记者联系到苏青阳老人的侄女苏铁萍时,她正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镇正南社区支部准备春节活动。1978年,年仅21岁的苏铁萍进入到蓬安县食品公司工作,因为表现出色受到领导的欣赏,慢慢地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两年后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工作期间,除多次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外,还多次被评为南充市“三八”红旗手、巾帼英雄,当选为县人大代表等。
面对这些荣誉,苏铁萍谦虚地说,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离组织的要求还很远。自己的这些成绩离不开一个人的影响,那就是自己的爷爷。
在她的印象中,爷爷十分严格。爷爷喜欢读诗词也喜欢写诗词。他最喜欢的是毛主席的诗词,常常在自己的耳边反复诵读。
说起爷爷,其中一件事很是感动了不少人。村里组织修建堤坝,当年已经78岁高龄的爷爷虽然年事已高,却还主动参加,蹒跚着还在努力地搬运河坝的鹅卵石。
“爷爷没有更多言语的直接教诲,但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我们这些后人,我们将会把这种无声的家风一直延续下去,让子孙后代都能成才,报效祖国,做一个有用的人。”苏铁萍坚定地说。
(责编:陈晖)endprint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