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悦颖
名中医的养生之道
□文/柴悦颖
养生大咖潘子毅
浙江省中医院、东方医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浙江省级名中医。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会理事,浙江中医学院骨伤教研室主任。曾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院脊柱病中心主任。现任全国颈肩腰腿痛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名誉主任,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顾问,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潘主任有一套自创的头部穴位按摩操,他不仅靠这套操治好了自己的慢性咽喉炎,还缓解了高血压。头部按摩有十一个步骤,每次十分钟。
第一步是双手轻轻按摩眼球、眼睑60~80次。老年人一般都有老花眼、散光,以及眼睑下垂,这么做可以保护视力,也能预防眼睑下垂。
第二步是按摩太阳穴100次。
第三步是用中指按摩印堂穴100次。这两个步骤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加脑部血液循环,不易得感冒。
第四步是用双手中指按摩鼻翼两侧60次,增加鼻部通气。
第五步,双手手掌由内向外按摩整个脸部80次,这样能增加面部血液循环,预防老年斑和雀斑。
许多人到了50来岁就开始长老年斑,潘主任现在70岁,脸上没有一颗斑。还有许多老年人颈动脉供血不足,容易头晕,可以按摩下巴两侧的颈动脉60~80次,来增加血管弹性,这是第六步。
还有人有慢性咽炎,可以用手掌从喉咙到下巴尖往上推100次。他自己就是靠这个方法,治好了慢性咽炎即第七步。
第八步,潘主任会按摩头顶的百会穴100次,这个穴位对防治高血压有好处。
第九步,按摩整个耳廓,因为耳朵上的穴位对应全身,按摩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第十步,按摩耳垂100次,可以预防老年听力下降。
“最后一步是按摩后脑勺的风府穴100次,可以改善头晕、预防感冒。”潘主任说,这套方法躺着或坐着都能做,是自己总结摸索出来的,既不费劲又不费时间,确实对自己有效。
年轻时,潘主任是个运动好手,打篮球、打排球样样在行。年纪大了,身体器官、膝关节开始退化,他就从剧烈运动转向轻量运动。“一开始我天天晚上游泳,后来坚持不住,就改为饭后散步,但我很少爬山。”潘主任说,他很注重锻炼腰背肌,为了预防腰椎间盘突出,除了倒走,他还常常在床上练习挺腰动作。“仰卧,双膝弯曲,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缓缓将腰部、臀部抬高,同时挺胸,肩膀、头部支撑住上身,双脚支撑下半身,尽量往高处挺腰。到最高处后慢慢放下腰身,反复做30~60次。”
过了60岁,潘主任想开车上下班,于是心血来潮去报名考驾照,学的还是手动挡。妻子和孩子一听,都劝他别折腾,但没想到,他一次就通过了考试。
“我们同组学员里,有位50岁的男士,学车时总怕做不好被教练骂,相反,我对学车信心十足,可能与我年轻时喜欢运动以及常做穴位按摩有关。现在年纪大了,我精力还是很旺盛,反应也不比年轻人慢。
年纪大了,或多或少会有些疾病,潘主任也不例外。他一直有心动过缓的情况,每分钟心跳只有50多次,于是他经常在睡前做做胸口按摩,每次60下左右。
“5年前,我因为胆囊炎切掉了胆囊。很多人会因此出现消化不良,为了保护胃肠,我在饮食上比较注意。”潘主任说,平时,潘主任会从超市买许多酸奶和牛奶回来,一个礼拜喝牛奶,一个礼拜喝酸奶,如此交替。对于冷藏过的酸奶,他会事先放在温水里加加温,鲜奶一般会喝常温奶,不让肠胃受凉。
“每天早上,我会把手掌放在小肚子上,顺时针、逆时针各打圈按摩18~30次,增强肝脏和肠胃功能。”
人老了,各方面开始衰退,尤其是骨骼。平时潘主任不碰烟酒,饮食也选易消化的食物,绝不暴饮暴食。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少动,关节不好的人不要爬山。平时,潘主任坐着时,会有意识地多蹬蹬腿,在不负重的情况下锻炼骨骼肌肉,保证肌肉不萎缩。
有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来就问潘主任要不要补钙,他都建议不要补。因为含钙量高的东西未必好,肠胃不好的很难吸收。预防骨质疏松,并非是把“钙”吃进去,弄不好还会有副作用。平时饮食均衡,多吃豆制品、鱼虾反而更好。
潘主任对骨骼健康的心得是,平时走路走得慢一些,尽量少爬山,时常做做颈椎提拉,用手从下往上提拉颈椎20次。走路时不要盯着手机看。
潘主任经常在家里客厅倒走,晚饭后、临睡前都可以,每次走15~30分钟。走的时候尽可能抬头挺胸,步伐不会太快太大。另外,潘主任对沙发和床垫的软硬度比较在意,选硬不选软,睡的是棕棚床,从来不睡席梦思。
(本栏目与杭州日报养生大咖栏目共建)
编辑/赖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