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丙乾,陈一铭
(1.新密市畜牧局,河南 新密 452370;2.河南省建筑技术学院)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陈丙乾1,陈一铭2
(1.新密市畜牧局,河南 新密 452370;2.河南省建筑技术学院)
近期,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较多,该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主要以肺的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该病一般呈散发性,发病率不定,多发生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尤其是断奶期间的仔猪,并且常继发或混合感染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等疾病。
2017年3月,新密市某猪场饲养的180头断奶仔猪发病,疾病传播迅速,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达41℃,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关节肿大,膘情良好的猪只死亡较快,濒死前出现四肢划水等神经症状。母猪、肥育猪基本未发病。笔者前去就诊时已经死亡9头仔猪。
病猪发热达41℃,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鼻孔流灰白色分泌物,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尤其是膘情较好的猪发病较严重,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死猪剖检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体腔及脏器多见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物,胸水、腹水增多呈淡黄色;肺脏肿胀、出血、瘀血,并且与胸膜发生粘连,腔囊内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尤其是下颌、股前、肺门等处。
4.1 涂片镜检
无菌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肾、淋巴结进行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见到G-的细小杆菌,以纤细杆状者居多,个别呈两极染色的球杆状,间有长而弯细状菌体。
4.2 细菌分离培养
取病猪的心包液、肺、关节腔内容物,分别接种于血液平皿培养基(含NAD因子)上,37℃培养24~48 h,生长出小而透明菌落,不出现溶血现象,挑取菌落,涂片镜检,菌形与直接涂片一致。
将分离纯化的细菌与葡萄球菌共同接种培养可形成卫星现象。
将分离菌分别接种于普通巧克力琼脂斜面和经高压蒸气(120℃,30 mm)加热的巧克力琼脂斜面,于37℃培养24 h,该菌仅在高压巧克力琼脂斜面上生长良好。
4.3 生化鉴定
细菌纯化培养后,分别接种系列生化培养基,M.R、V—P、醋酸铅试验呈阴性反应,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4.4 动物接种试验
将分离培养好的细菌经生理盐水100倍稀释后肌内接种到10只30日龄小鼠,同时设10只同日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试验。1~3 d后观察,试验组全部死亡,解剖后可见浆膜炎、胸膜炎等症状,经过染色镜检所见到的细菌均为原组织中相同的细菌,而对照组10只小鼠均没有死亡。综合上述诊断结果,确诊该猪场的仔猪所患的疾病为猪副嗜血杆菌病。
5.1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工作,以杀灭猪舍内的病原菌,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 h后用清水冲净。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杜绝将各生产阶段的猪或不同来源的猪混群饲养。其次,在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时可先分群饲养,再合群,合群时要严格把关,把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另外在饲养过程中注意保温和温差的变化,并给以全价饲料,放在温暖、干燥通风良好的猪舍内,给充足的饮水,保持猪群的相对安静,减少应激以防止该病的发生。对新购进猪要隔离饲养,确认无病后按程序进行免疫。
5.2 免疫接种保护
增强猪的免疫力,在副猪嗜血杆菌病严重的猪场,必要时可对猪群进行免疫。受该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30日龄内进行,最好初免后过15 d再重复免疫1次,2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 d以上的间隔,对患病猪进行隔离治疗。重症猪与死猪要焚烧、深埋。对场地、用具、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5.3治疗方法
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0.2 ml/kg,每天1次)与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0 ml/kg,每天1次)配合使用,连用5~7 d。
S858.28
B
1004-5090(2017)06-0043-02
20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