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曼
(巩义市畜牧局,河南 巩义 451250)
浅谈仔猪白痢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焦曼
(巩义市畜牧局,河南 巩义 451250)
仔猪白痢在全国各地养殖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哺乳期仔猪常见传染病之一,虽然致死率不高,但能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形成僵猪,对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此对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进行探讨。
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0~30日龄以内仔猪的常见疾病。症状以下痢、排出灰白色粥状粪便为特征。剖检主要为卡他性胃肠炎变化。
细菌性原因:主要是由血清型O8∶K88的大肠杆菌引起,O66、O115、O141、O149血清型次之。有的地方与引起仔猪黄痢、猪水肿病的血清型相同。有的地方还有另外一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
其他原因:仔猪白痢的发生,除了上述大肠杆菌外,还与日龄、免疫状态、生理机能、饲养管理及多种应激因素造成的消化机能紊乱有关。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潮湿、阴暗温暖环境中能存活1个月;在寒冷干燥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在水和土壤中可存活数月之久,60℃加热15 min可杀死。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以严冬、早春及炎热季节发病较多。该病的发生与仔猪日龄有关,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仔猪发病最多,一窝仔猪中通常有1~2头先发病,相继蔓延全窝,病程约为2~10 d。
病猪主要发生下痢,粪便为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呈粥样、糊状,有腥臭味和气泡。病猪食欲废绝、消瘦、走路不稳、喜钻卧垫料或挤压成堆。如并发肺炎则有咳嗽和呼吸加快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5~6 d死亡,也有病期延长到2~3 w以上的,病程较长而恢复的仔猪生长发育缓慢,甚至成为僵猪。
胃黏膜潮红肿胀,以幽门部最明显,上附黏液,胃内有凝乳块,少数严重病例胃黏膜有出血点。肠黏膜潮红,肠内容物呈黄白色稀粥状,有酸臭味,有的肠管空虚或充满气体,肠壁透明。严重病例黏膜有出血点及部分黏膜表面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和胆囊稍肿大。心冠状沟脂肪胶样浸润,心肌柔软。肾脏呈苍白色。病程久者可见肺炎病变。
根据该病的发生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结合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分析,容易做出诊断。注意应与仔猪黄痢、红痢、仔猪副伤寒、密螺旋体感染等病的鉴别诊断。仔猪白痢大多以10~20日龄的小猪发病最多,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无明显季节性;仔猪黄痢和红痢主要发生5日龄以内仔猪,分别由大肠杆菌和C型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梭菌)引起,无季节性,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仔猪副伤寒主要发生在断奶前后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猪密螺旋体感染主要发生在断奶后的架子猪,发病率高,死亡率在30%左右。必要时,可做细菌学检查。
处方一:葡萄糖67.53%,氯化钠14.34%,甘氨酸10.3%,枸橼酸钠0.18%,枸橼酸钾0.21%,磷酸二氢钾6.8%,称取上述制剂64 g,加水2 000 ml,配成等渗溶液,喂药前停乳2 d,每日喂2次,每次1 000 ml。
处方二:硫酸黄连素注射液0.05~0.1 g/kg,肌内注射,每日2次。
处方三:穿心莲注射液0.2 ml/kg,肌内注射,每日2次。
处方四:0.5%痢菌净,0.5 ml/kg,内服,第1天2次,间隔6 h以上,以后每日1次,共用药4次。
处方五:痢特灵(呋喃唑酮),20~25 mg/kg,每日分3次内服。
该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积极改善日常饲养管理及搞好卫生条件是关键。
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防止过肥或过瘦。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仔猪的健康状况,要选种选配,避免近亲繁殖,老弱或母性不良的母猪不宜作种用。根据母猪不同,合理调配饲料,使母猪在怀孕期及产后有较好的营养,保持泌乳量的平衡,防止乳汁过浓或过稀。
在母猪临产前40 d和20 d时用大肠杆菌苗(K88、K99基因工程苗)各接种1次,2~3 ml/次,可有效预防仔猪白痢的发生。
做好产仔母猪产前产后的护理工作。母猪产仔前将圈舍(产圈)打扫干净,彻底消毒,或用火焰喷灯消毒铁架和地面。母猪乳房用消毒液或温水洗净、擦干,阴门及腹部也应擦洗干净。
做好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并抓好补料工作。及时清除粪便,猪舍地面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做好防寒保暖或防暑工作;食槽、饮水槽经常刷洗,保持干净。
在出生仔猪没吃初乳前,给仔猪喂服助消化、抗菌、调节肠道菌群等药物。用本场腹泻仔猪病例分离的菌株,经分离、鉴定后制成菌苗用于预防,常可收到较好效果。
S858.28
B
1004-5090(2017)06-0014-02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