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蓉,陈强,刘晓梅,刘红梅,吴红娟,王丹
(陕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陕西 西安710068)
医院大型搬迁的组织与实施
惠蓉,陈强,刘晓梅,刘红梅,吴红娟,王丹
(陕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陕西 西安710068)
目的 探讨医院大型搬迁过程中的安全转运措施及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2015年100次整体搬迁的准备、转运经验和教训。结果2 410例患者、287例危重患者、1 533台贵重设备安全送达新病房,无患者安全事件、投诉现象和物品丢失。结论 周密的前期准备、合理的时间安排、严密的风险防范、完美的后勤服务是顺利搬迁的保证。
病房搬迁;风险防范;安全管理;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我院是省政府举办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全省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等任务。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缓解病床紧张的现状,在省政府支持下,兴建了一幢新住院大楼,建筑面积86 500 m2,设置床位1 444张。2014-2015年,新住院大楼投入使用,随后4幢老病房楼陆续装修改造,院内布局重新调整,学科重组,成立了13个专科病院,10个医学中心,医院病床扩展到3 000张。整个搬迁过程时间长、范围广、任务重。如何组织好大型搬迁,杜绝安全隐患,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整个搬迁过程分二期进行。第一期,2014年6~12月,30个临床医技科室或部门(28个病区)搬进新住院大楼。第二期,2015年1~12月,各楼宇陆续装修改造后,35个临床医技科室或部门(34个病区)从旧病区搬到装饰后病区。
通过精心策划,各部门、搬迁科室积极配合,完成100次搬迁工作,多个科室或病区搬迁了2次,搬运患者2 410例,精密贵重仪器及设备1 533台。其中危重患者287例,占转运患者的11.9%,在长达19个月的陆续搬迁中,患者病情平稳,家属情绪稳定,无一例患者在搬迁途中发生意外事件和被患者投诉等现象,仅一名护士不慎摔伤,无物品、仪器损坏或丢失现象,保障了患者安全、运行安全、资产安全。
2.1 前期准备
2.1.1 成立搬迁领导小组 由业务院长、后勤院长任组长,总务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医务处、护理部、信息处、感染管理科、设备处、总务处、保卫处以及搬迁科室主任、护士长组成。主要职责是与搬迁科室沟通协调,搬迁前安全评估,制定搬迁流程和要求,分析和解决搬迁中存在的问题,责任落实到人,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状态。
2.1.2 制定搬迁方案及细则 每次搬迁前,针对科室具体情况,制定搬迁方案及细则。内容有:(1)搬入楼宇及搬迁时间安排,说明现处楼宇、新搬入楼宇及楼层、搬迁开始时间。(2)搬迁运输交通线路,指定搬家专用下楼、上楼电梯,两个以上科室同时搬迁时,指定每个科室的运输线路。(3)沟通协调与家具布置,与搬迁科室沟通协调,按需配置家具、检修病床。(4)搬迁前1 d第一次巡查:由水、电、三气、家具、病床、标识、弱电、空调、设备、门禁、保洁及施工方等工种安排各专业人员进行全面巡查一次,中心供氧、中心负压、信息系统、呼叫系统等完成搬迁前测试。(5)搬运工人、保安的配备:科主任、护士长对全体住院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明确需要转运的患者数,特别是危重患者数,提出协助搬运人员的数量,搬迁领导小组协调安排。(6)搬运工具的配备:护士长明确需要转运的物资数量,提出需用平车、轮椅、整理箱的数量,由后勤人员送到科室。
2.1.3 明确各项工作任务 每次搬迁前召开协调动员会,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搬迁流程、人员分工、各自的任务。分析搬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下发搬迁方案。对搬迁科室主任、护士长提出的困难、风险、特殊要求等,现场协调,责任到人,限时解决。
2.1.4 人员配备 一个科室扩展为两个病区或是三个病区的,提前做好人员储备。搬迁前一周完成医生、护士的重组与调配。
2.1.5 病区环境准备 集中安排保洁人员湿式清扫与擦拭,治疗室、换药室等空气消毒。特殊部门如手术室、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消毒供应中心等,连续3 d空气消毒后进行细菌培养,经感染管理科验收达标后方可搬迁。
2.1.6 提前熟悉环境 搬迁前组织医护人员到新病区熟悉环境,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到新病区,了解病区的布局、设施及安全通道等。
2.1.7 患者知情告知 召开工休座谈会,给患者讲解搬迁的意义、时间安排、转运流程、注意事项等,提醒患者及家属保管好钱物和贵重物品,强调科室统一安排有序搬迁,告知私自行动可能存在的风险[1]。重患者由责任护士到病房告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医患关系[2]。
2.1.8 床号尽量保持不变 患者床号尽量保持不变,必须要变的,提前1 d编好患者旧床号与新床号,将患者旧床号、姓名、住院号、搬迁后楼层、病区及新床号造册打印,旧病区护士站、新病区护士站各张贴一份,每个转运组各执一份。
2.2 搬迁过程 为了减少搬迁对患者治疗带来的不利影响,病区搬迁分2个时间段进行。第一天,物品搬迁。下午4:00,开始搬办公室、治疗室、库房、仪器设备等,在搬运患者之前先完成物资、设备、药品、资料等的搬迁与整理;第二天,患者搬迁,上午7:30开始搬患者,患者当日治疗在新病区做。
2.2.1 第一天搬迁(1)物品打包贴标签。公用物品装好,标注物品名称和对应房间,私人物品标注医护人员姓名和对应房间,工人搬到新病区后直接放在指定房间;(2)医护人员到新病区整理物品,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库房等基本规整到位,做好工作准备;(3)旧病区医护办公室各预留工作电脑,新病区安装调试好后衔接;(4)新病区所有病房铺好备用床,准备好床单元。
2.2.2 第二天搬迁(1)患者转运是搬迁工作的核心内容。普通患者搬运,一患者一保安一护士为一组,负责将患者运送到床;护士负责患者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由科室护士长指挥。危重患者搬运,一患者二保安一护士一医生为一组,保安分别位于平车前后,医生、护士分别站在患者两侧,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吸氧、引流等管路在位通畅,随时处理突发情况。医生负责危重患者运送过程中的安全,由科室主任指挥。重患者当日用药随患者一起转运。抢救车同病危患者一起转运。危重患者较多时,旧病区、新病区各准备一部抢救车。(2)患者病情评估。患者转运到新病区指定病床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时查看患者,评估患者是否有病情变化,并适当处置。(3)专人负责转运药品。药疗护士负责清点治疗室备用药品,分类打包装箱,不能混放,在新病区双人逐项查对存放,并做到标识清楚、醒目。(4)专人负责转运仪器设备。微量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安排专人负责,注意对仪器设备的保护,避免零部件丢失或仪器损害,转运后清洁整理,并检测仪器性能,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仪器在完好备用状态。(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患者转运到新病房后逐一核对患者信息,实行反问式查对,请患者或家属说出患者的姓名。全部搬迁到位后,双人查对护士工作站、病历牌、病员一览表、床尾卡、腕带、口服药单、注射单、输液单、各种检查处置单等信息,保证相互吻合,准确无误。(6)当日夜班护士提前1 h到岗[3],熟悉护士站、治疗室物品放置,交接危重患者病情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环境陌生与不适应带来的安全隐患。
2.2.3 各职能部门全程参与 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信息处、临床管理部、总务处、后勤产业集团现场督导,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 后续工作(1)原病区断水、断电、断气等工作由后勤各班组在搬迁完成当日立即实施。(2)为了医院资产安全,病区搬迁完成后,科室护士长及时与后勤人员联系,将原病区资产逐一清点并办理交接手续,做好资产的下账准备。原病区由保卫处贴封条。(3)信息更新马上跟进,原病区、门诊部、住院部显著位置、各楼宇大门前主要电子屏、医院网站滚动发布搬迁信息,利用微信群等广而告之。(4)搬迁工作完成后3 d内,各工种人员进行第二次巡查,并将巡查结果由护士长签字后报搬迁领导小组。
3.1 周密的前期准备是高效搬迁的前提 病房搬迁涉及多部门、多病区的组织协调,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隐藏着很大的安全风险[4]。如果思想尚未引起重视,易造成整个过程的混乱,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或纠纷[5]。我们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大小搬迁合计100次,每一次搬迁都有特点、内涵和意义,都有新的困难,每一次搬迁都制定了详尽的搬迁方案与细则,都组织了协调动员会。参与人员明确了搬迁的意义、要求和分工。实践证明,磨刀不误砍柴工,周密的前期设计是日后顺利搬迁的重要保证。
3.2 合理的时间安排是保障搬迁质量的基础 搬迁领导小组利用头脑风暴法,就时间安排提出了几个方案,经过筛选,确定了2 d搬迁方案。第一天下午4:00开始搬办公室物品,这时候大多数患者的治疗已经做完,医护人员有时间和精力实施搬迁;第二天上午7:30开始转运患者,这个时间段患者治疗最少,除连续输液的危重、大手术后患者外,多数患者没有治疗,避免了转运过程中液体渗漏等意外情况发生。此外,时间比较充足,搬迁人员能得到适当休息和缓冲,次日精力充沛,避免了疲劳状态,对日常工作影响较小。
3.3 严密的风险防范是搬迁过程的重中之重 在过去的管理中,强调不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处理,而对不安全事件的预防淡薄。近年来国内同行[1-6]将风险管理运用到搬迁工作中,重视事前评估与防范,效果显著。笔者借鉴其做法,对搬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制定了重要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转运过程一环扣一环,各个环节衔接顺畅,加之现场有各部门负责人督导检查,各项要求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安全。
3.4 高效的后勤服务是顺利搬迁的有力保障 为了减轻临床医护人员负担,后勤部门安排搬运工人1 332人次,抽调保安1 517人次,使用平车215人次、轮椅430人次,准备了300个整理箱,专门用于院内转运;储物箱标识清楚,一次性搬迁到指定位置,避免了找不到东西的情况发生。后勤人员主动服务,搬迁前第一次巡查,搬迁后第二次巡查,供氧、负压、呼叫、局域网等重要环节万无一失。每一次搬迁后进行总结,存在问题在下一次搬迁中改进,形成了一套安全、高效的搬迁流程。搬迁科室只需要按照院方安排,将各种要求落实到位。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肯定,是顺利搬迁的有力保障。
[1]王娅丽.病房搬迁中的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策略[J].中国临床护理,2011,3(4):335-337.
[2]关维春,王爽.护理风险管理在病房搬迁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6):779-784.
[3]牛惠玲,唐玉芳,王秀丽.病房搬迁中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新疆医学,2009,39(10):118-120.
[4]丁玲.无缝隙管理在病房搬迁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医院,2012,16 (9):49-51.
[5]李红丽,叶菲,刘国红.病房搬迁中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9):36-38.
[6]张正萱.儿科病房搬迁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 20(2):88-90.
R197.3
C
1003—6350(2017)02—0328—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2.054
2016-08-18)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3年)
惠蓉。E-mail:159299365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