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静虹
国画与养生
文/夏静虹
中国画家多长寿,这是不争的事实。唐有柳公权活到88岁,宋有陆游86岁,元有黄公望86岁,明有沈周82岁,文征明活到90岁开外;20世纪的书画家中更不乏寿星,齐白石95岁,黄宾虹92岁;而刘海粟、朱屺瞻都超过百龄。由此看来欣赏和创作中国画也是一种独特的药疗,是怡情养性和延年益寿的妙药。正如古人所云:“寿从笔端来。”
人的衰老是从大脑的老化开始的,国画养生使人情绪愉悦,起到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国画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在创作一幅画时必须思想集中,凝神静注,进入忘我的境界,画国画时需要姿势上头正身直,脚要按稳,臂要展开,腕平肘起,指实掌虚,五指齐力,以求墨迹完美。这与太极拳有相似之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刚柔相济”有相通之处。
学习过国画的人都知道,区别于西方油画和素描,画国画过程中,必须通过手、指、掌、腕的动作,给大脑不同区域以有益的刺激,大脑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发出指令调节,使手变得灵巧。在运笔时刺激大脑皮层兴奋,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增加,大脑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加快,大脑的供血增加,改善大脑的功能,起到养生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脑运动”。
国画与养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艺术,国画中的写意则是提升人们修养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画者领会生命的真谛。中国的古典哲学中有一个特别的概念称之为“幻”,它对中国绘画有很深刻的影响。有人说“佛家修净土以妄想入门”,画家修净土以幻境入门,画家往往不是从实处画起,而是从幻处画起。从幻境入门是理解中国画内涵精髓的关键,中国绘画的从幻境入门,其实就是通过客观世界的表象去追寻生命的真实意义,在虚幻形式中去追求生命的霞光,这会让人对生活、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也会让人有更宽广的胸襟。
另外,老年人练习国画还可以预防“手抖”的毛病,预防脑痴呆。山水写意更是能锻炼人的身体协调性,“专心致志,凝神静思,静中求动”能够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达到平衡状态,肌肉和关节得到锻炼,国画应该是一种医学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延伸阅读
对被画界称为“五君子”的梅、兰、竹、菊、松,深谙养生之奥妙。用传统国画之法画“五君子”,相当于中国传统医学上的五剂处方,可收到养心、安神、明目、理气、宽中、调理脾胃、增进饮食,乐以忘忧、健康长寿的疗效。
画梅,特别是寒冬将尽,早春来临之际画梅花更加有益于身心。梅之方位属东,五行属木,五脏属肝。肝喜跳而苦急,故古人讲,春天宜解带松巾。常画梅花可焕发生机,散去冬季心肝郁积之寒热,调理内脏机能,以解淤化闷。
画兰,兰属火,五脏属心,情志为喜,故人谓“喜气画兰”。画兰可令人心旷神怡,文雅风流,心平气和,精神振奋,至老弥坚。
画竹,竹属木,方位属东,五脏中属肝,脏属胆,情志为怒,故传统画界称“怒气画竹”,偶遇烦心之事,可运笔挥洒竹之精神,排除胸中怒气,养肝护脏。经常画竹之人,邪气不易侵肝,脏腑和顺。
画菊,特别是对年高之人,可滋润肺腑。菊属西、属金,秋风霜降,唯黄菊繁花密蕊,东篱傲霜,能助人不畏艰难,以昂扬健康向上之气度和不屈不挠之精神向前。
画松,可得心灵之正气。松之方位属中,五行属土,脏属脾,腑属胃,经常画松之人,可得“海纳百川”之胸襟,多福多寿。
不管是风光旖旎的秀丽山水,还是精心描绘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心情始终都非常愉悦,这样会使大脑受到良性刺激,分泌令人兴奋的激素,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有序循环,故书画家的身体在创作时总是处于良好平衡的运营状态。这就是许多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年届耄耋,以至期颐之年,仍然健康向上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