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共享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笔墨重,生态、扶贫、增收、减灾都是民生关切;亮点多,十大民生实事落脚点精准;安排细,多个专项行动直指要害;措施实,行动和考核体现感情与责任。
民之所望,心之所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民生作出一系列部署,一幅2017年河北民生建设图景由此清晰。
生态环境治理要标本兼治,修复并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治本重要任务。
去年入冬以来,几轮雾霾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要聚焦突出问题。治理大气污染任务艰巨,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出重拳,用重典。报告明确提出“标本兼治、主攻治本”。
为此,报告强调,今年我省要深入开展“蓝天行动”,持续开展动态污染源解析,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并举,城镇农村齐抓,白天黑夜严管,坚决控制污染物排放。
科学治污、精准治霾,重点是要找准源头。霾到底从哪里来?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但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是问题之一。报告特别提出,要继续深化散煤、焦化、露天矿山、道路车辆污染四个专项整治。
围绕燃煤的专项整治,报告提出,我省将大力实施“电代煤”“气代煤”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城市主城区基本淘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抓好农村散煤替代和清洁高效集中利用,确保廊坊、保定禁煤区18个县(市、区)散煤归零。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年削减煤炭消费600万吨以上,压减焦炭产能720万吨。
根据报告提出的安排,今年,主城区污染企业搬迁将加快,建立“高架源”排放清单和违法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严控挥发性有机污染。严格执行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控制措施,全面禁止露天焚烧,持续推进露天矿山深度整治。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和燃油品质管理。
治霾的另一个重点,是要关注重点区域。
报告提出,把石家庄大气污染防治提升到全省重要位置,推动省会大气质量加快改善。同时,各地特别是污染严重的市县,都要制定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城区工业企业调整退出、工业园区调整、散煤治理、矿山关闭复绿等规划,明确年度目标,定期公开结果,严格考核奖惩。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预报预警,科学精准应对。
相比大气,水环境治理同样不可忽视。报告提出大力实施“碧水行动”,目光锁定水环境。
“碧水行动”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国家“水10条”和省“水50条”,加强重污染河流、白洋淀和衡水湖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防护。
报告提出,我省要开展十大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污口污染综合整治三大专项行动。同时,还要继续清理网箱养鱼,抓好北戴河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及功能提升。
实施“碧水行动”,要有新的体制机制保障。今年“河长制”将在我省全面推行,全覆盖落实各级责任,大力度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土壤质量状况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防治工作迫在眉睫。报告提出,今年我省要有序推进“净土行动”。
“净土行动”如何“净”?报告提到,我省要开展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治理、涉重金属企业清理整顿、关停搬迁企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等专项整治。
生态环境治理要标本兼治。修复并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治本重要任务。
为此,报告提出,今年我省要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和修复,实施燕山太行山绿化攻坚、“再造三个塞罕坝”等工程,保护和恢复湿地、草原功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以上,完成造林绿化42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3%。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和水源切换,大幅提高引江水使用比例和效益。
目标明确,行动有力,还要有制度保障。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还需要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
在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过程中,我省将更加注重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专家认为,我省要按照生态化的理念优化产业模式,运用产业化的办法抓好生态建设。要完善生态建设体制机制,推动环保工作法治化、探索环境治理市场化、推进严格监管常态化。
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最急最盼的就是摆脱贫困。
如何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报告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扶贫脱贫政策落地生根,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确保年内7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力争15个贫困县摘帽出列。”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的减贫目标。
强化减贫目标导向,报告提出,按照“六个精准”要求,我省将着力解决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完善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效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扶贫产业,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坚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纲举而目张,脱贫攻坚战到了紧要时期,更要聚焦重点。就重点区域,报告提出,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加强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对5000个贫困村每村支持50万元。推动1000个贫困村建设美丽乡村。
兜住底线,社会保障要托底一批困难群众。就重点群体,报告提出,突出抓好低保对象、长期患病者、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帮扶,建立低保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该保的保好、该兜的兜住”。加大教育、健康扶贫力度,落实“三免一助”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好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工作,防止因病因学致贫返贫。
推进脱贫攻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提法。
专家表示,推进脱贫攻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通过优化扶贫投入结构、增强有效供给来提高扶贫质量,进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核心在于进一步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实效性。可以说,脱贫攻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和新动力。
基于此,报告围绕有关重点从“投入侧”进行安排,提出,狠抓精准扶贫落地,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完成12.6万人搬迁、启动26.8万人搬迁。坚持产业园区和移民社区“两区共建”,探索养老式搬迁模式。
同时,为打好产业就业精准扶贫硬仗,报告提出,实施特色农业、光伏、旅游、家庭手工业、电商、就业六大扶贫工程,并且明确提出年内建设4000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55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政府搭台增信、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农户承贷、保险兜底保证。在扶贫脱贫过程中摸索出的“政银企户保”模式,撬动更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不失为一种创新。
报告提出,创新脱贫攻坚机制,为扶贫脱贫工作提供制度化的保障。其中,资金方面,要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增长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推广“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土地方面,用好土地扶贫政策,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生态补偿脱贫等途径。
2016年,2.2万名驻村帮扶干部深入一线,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明显。今年,我省将健全对口帮扶机制,做好中直单位、部队、京津和省内对口帮扶对接服务工作,深化工作队驻村帮扶,扎实推进社会帮扶。同时,强化脱贫考核机制,从严考核监督。
脱贫不脱贫,群众说了算。报告提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要严格贫困退出机制,提高脱贫质量,坚决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报告中的这句话,点明了深谋共享增进民生福祉的深刻内涵。
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时刻把改善民生责任扛在肩上,就是切实把惠民利民实事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稳就业、增收入、强保障、增福利、添活力,民生连着民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报告对今年我省教育、健康、文化、安全等有关民生福祉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部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报告提出,我省将实施教育强省战略,推进新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抓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强大学城、职教城建设等重点工程,补齐高校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短板,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今年,县里的群众看病可能会少些往大城市跑的周折,更多的疾病在县里的医院就可以解决。报告提出,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在家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找到你自己的家庭医生,这样的梦想也即将照进现实。报告提出,今年我省要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互联网+健康医疗”,打造“智慧医药”。同时,加快中医强省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工作。
文化之美,是美丽河北人文之美的重要内容。报告提出,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推出一批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的精品力作。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强做优文化产业和骨干企业。
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时刻把改善民生责任扛在肩上,就是切实把惠民利民实事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今年我省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打非治违”长效机制,重点抓好煤矿及非煤矿山、油气管网、建筑施工、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继续开展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集中整治,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防灾减灾,更是民生保障。今年我省将加强各部门应急联动、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救援力量调配、物资储备调配等应急机制,加快灾害预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制定防灾减灾救灾规划,抓好重大水利设施、河道及河堤修复整治、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蓄滞洪区、应急避难场所等工程建设,切实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报告提出未雨绸缪做好各类风险的防范工作。其中包括,加强金融和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统一归口管理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我们一定以民为先、实干为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决兑现向全省人民作出的承诺!”省长张庆伟在报告中如是表态。
编辑/萧 山(相关文字资料据《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