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分析

2017-02-26 19:26:00
初中生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化学试题用语中考

新课程理念下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分析

■吴良根

中考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思路对中学阶段的“教”与“学”起着导向作用。从近年来部分省市的中考试题中发现,当前化学中考的题型、题量以及试卷难易程度保持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变中出新。

化学中考命题趋势特点分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中考作为初中阶段对学生最为全面、客观和权威的评价方式,必须确保命题的导向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综观全国各地2016年的中考化学试卷,试卷的结构、题型、题量以及难易程度大多保持相对稳定,大多沿用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试题载体的模式,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但稳中有变,出现了一些引人注意的新趋势和新动向。

一、明确考查范围,提高试题的稳定性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启蒙阶段,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卷中出现最多的是对“双基”内容的考查,如:①空气、水、金属矿物、溶液等物质的性质及用途;②物质的分类、变化及特征,化学反应的常见类型,基本的化学量,溶液的酸碱度与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化学概念与原理;③CO2、O2和H2的制备,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基本操作;④相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

1.灵活运用化学知识。

近年来中考化学试卷对物质性质的直接考查明显减少了,试题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有效迁移,着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物质性质方面的知识变得生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试题常常以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重要事件等为载体,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到化学物质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2016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第29题,将化学知识的考查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充分融合,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用性。了解和掌握这些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2.规范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特定的语言工具和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在中考试卷中占的比重也较大,同学们学习化学时要注意对化学用语的理解、记忆、书写和应用。近年的中考化学对化学用语的考查,较少出现直接呈现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化学用语在“真实的”环境中得以体现。对化学用语的表征要正确、规范。

例如2016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题中“理解与运用”的第1题,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等)的正确、规范的书写方法是得分的关键。

3.弱化化学定量计算。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入门阶段,该阶段的化学定量计算应体现出学科的启蒙性和基础性。因此,中考化学计算的难度普遍不高,分值也不大。化学计算题的设计,已走出了“人为”编制的脱离实际的纯粹数学型计算,减少了“偏、难、怪、繁”题的出现,逐步做到了与化学实验和社会生产实际相融合。

例如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第32题,将化学实验与定量计算融为一体,是当今中考化学计算题的特点之一,此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蕴含在题目中,通过阅读和分析、归纳和思考,很容易就能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

二、加强“科学探究”,凸显化学的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多元化,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理念的鲜明特色。“科学探究”类试题在化学学科中大多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呈现,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设、反思评价等环节,完成对科学探究诸要素的考查。“科学探究”类试题注重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2016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题第15题,“科学探究”题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题以猜想、实验、分析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方式,考查酸、碱、盐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及简单的实验设计等内容,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多个要素的综合应用。

三、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应用价值

1.关注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环境、能源、材料等社会热点问题。

中考化学卷中的这类试题常以开放形式命题,如让学生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提出节约资源、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的途径等。

例如2016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题第18题。还有2016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题第12题,此题以学生熟悉的自行车为背景,考查了金属材料及其性质的有关化学知识。其中第(5)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回答时主要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着手。

2.将当今最新科技研究成果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增强试题的时代感。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将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融入试题,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其热爱科学的情感,拉近课堂与时代最新成果的距离。这类试题的考查内容大多落实在课标的范围之内,即“高起点”而“低落点”,解题时需要学生耐心细致地阅读材料,捕捉有效信息。

例如2016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题中“理解与运用”的第4题,此题将“碳捕捉技术”这一现代科技成果作为试题背景,但试题考查的内容仍为初中阶段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和方法、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类型等。在解此类题时,要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原理,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提示进行解答。

四、加大学科融合,树立科学观念

为了能使学生学会用“全面”“整合”的观点去观察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在中考化学试卷中出现了跨学科试题,解决这类试题时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生的科学观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例如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试题第16题,本题将生物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体现了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

猜你喜欢
化学试题用语中考
高考化学试题解答有效争分策略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20年高考化学备考建议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礼貌用语大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