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均波 霍勇
心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研究显示,90%的心血管疾病可以预测;80%的心肌梗死可以预防。因此,只要我们不断改进危险因素的预测和提升民众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都可以规避。
近十几年来,西方国家心血管事件已经迎来拐点,这主要归功于其对高血压、胆固醇异常、高血糖、体重偏重、吸烟五大危险因素的积极控制。这五大因素造成的心血管死亡事件占总心血管病死亡的四分之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定期测血压、限制饮酒、健康饮食、不吸烟、控制体重、坚持运动以及缓解心理压力,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例如:
肥胖:人们常说“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其实肥胖不仅毁了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给健康增加了诸多隐患。肥胖往往是引致一些疾病(如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腹部脂肪囤积与心血管疾病间的关系更值得我们注意。中国人的肥胖主要是中心性肥胖(也称腹型肥胖),脂肪主要堆积在腰部,内脏周围的脂肪比较多,中心性肥胖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有专家提醒,肥胖有望取代吸烟,成为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持续的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切入点和关键措施。
缺乏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继高血压、烟草使用和高血糖之后,缺乏身体活动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有规律地进行身体活动可以减少患冠心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未来将进一步针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制定多维度的调控方案,相信在推广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全民知晓率会不断提升,未来终将出现中国心血管事件“拐点”并实现这一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