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哲学思考

2017-02-26 09:26黄云明窦星辰
关键词: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民族

黄云明,窦星辰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哲学思考

黄云明,窦星辰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是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的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在高等教育发展事业中的成功运用。只有真正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才能创造现代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在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才能保持民族主体性和民族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能够真正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民族主体性;文化自信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概念,他说:“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理念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价值论指导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典范,必将引导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纪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涵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是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的大学。在社会发展中,大学肩负着培育人才、学术创新、服务社会和传承文明的社会职责。中国大学的办学特色必须体现在大学基本社会功能的方方面面。习近平在讲话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在规定性上,都进行了明确阐述。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习近平特别强调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核心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主体。为此,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即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和高尚道德修养的培养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到教育的始终,要实现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其次, 关于学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不仅要注重自然科学技术的创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习近平更强调要创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1]。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也要突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第三,关于服务社会,习近平强调大学要做好四个方面的服务,“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在四个服务中,毫无疑问为人民服务是核心,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在,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人民的大学,一切为人民是其根本特色。

第四,关于文明传承,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更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中国人的本、中国人的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更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第五,习近平阐明了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中国大学特色之所在,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大学建设可以忽视大学建设的普遍规律,可以不学习其他民族大学办学的先进经验。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思想方法,将普遍的大学建设经验与中国特色的办学方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也才能真正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方法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重要成果。

首先,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2]。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说:“我在马克思的一本旧笔记中找到了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所以无愧于“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就是因为它标志着马克思提出了自己全新的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超越了以往一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以往的一切哲学认识世界要么从客观世界出发、要么从主观世界出发,都不能做到从实践出发,都不能把对象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总之,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范畴。只是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构成了一个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相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4]。马克思主义创造了超越以往一切哲学的思想体系,也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强有力的哲学武器。习近平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他曾经组织中央政治局成员专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特别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将辩证思维确定为党员干部必须养成的思维方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是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放到主客体的对立统一中认识得出的结论。大学建设不能不尊重客观实际,中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拥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大学要传承文明,当然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特色。习近平将辩证思维运用于解决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问题,强调中国大学建设既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又要创建中国特色大学。

其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中华民族在追求民族文化现代化的社会实践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也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成就。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揭开了中国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序幕。正是遵循着一切从社会实践出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奋进,不仅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取得骄人成绩,在全世界经济发展普遍疲软状况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2011年中国GDP仅次于美国,达到世界第二,在社会政治、文化建设方面也不断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而且总结实践经验,成功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落后民族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新途径。

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都是成功的。因此,习近平强调我们应该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讲话中,又强调我们要有民族文化自信。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创造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他说:“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5]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理念与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创办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才能真正创立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毕竟大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只有真正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找到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各种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才有足够的理由保持民族文化自信,因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毕竟不能仅仅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而更应该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自信。

再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以实践为本体,强调在主客体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世界,将哲学本体论与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统一起来。辩证思维强调既要重视矛盾的普遍性,也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理念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所强调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思想。

所谓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物矛盾普遍存在,不同事物的矛盾性质有相同性,即共性;所谓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个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性质,即个性。矛盾个性与共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列宁说:“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事物都不能完整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6]。

现代大学诞生于西方社会,大学在西方社会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西方社会创造了成功的大学办学模式,取得了丰富的大学建设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全世界各民族进行大学建设提高宝贵的经验借鉴。但是,在借鉴西方大学办学经验的过程中,也必须甄别哪些经验是大学建设的普遍性规律,哪些经验在其他民族大学建设中不具有可复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的理论告诉我们,大学建设既要尊重人类大学建设的普遍规律,也要注重民族文化的特殊性。

中华民族有自己悠久独特的历史,创造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中国有一系列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社会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与其他民族现代化的问题有共同点,更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幅员辽阔,社会发展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表现出不均衡;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每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国社会人口众多,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现代中国社会的问题不仅是前现代化社会的问题,同时还有现代化社会的问题,甚至有后现代化社会的问题。在其他民族那里,不同历史阶段才会面临的问题,在中国现实中同时存在。在这里时空转换,长期的历史在中国现实中压缩为同时的空间存在。中国的问题需要用中国人的方式、中国人的智慧,创造中国人特有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国的问题需要培养拥有中国特色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主体去解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必须立足于其上的社会实践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价值论依据

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也就是说,要上升到中华民族复兴、在民族复兴中保持民族主体性、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去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性。

首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一个民族只有繁荣的物质文化,还不能算是真正强大的民族。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才能具有真正的发言权。但是这不意味着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在真正意义上具有发言权。在国际社会中,要想真正拥有话语权,就不仅要拥有发言的平台和实力,更要能够拥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能够在民族文化基础上阐发新思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曾几何时,有国外政要说,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中国不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因为中国只能出口电视机、计算机和玩具,而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即使中国快速的经济崛起,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物质生产大国,但是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然是一个无需重视的小国。这些国外政要的话是对中国人心灵的无情鞭笞。所以,习近平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7]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解决了挨打和挨饿的问题,但是还没有解决挨骂的问题。要想不挨骂就不能失语,要想不失语,就要有文化、有思想,要想真正有思想、有文化就必须有世界一流的文化建设机构——世界一流的大学。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提出要求,恢复中国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WTO)中成员国地位,到2001年正式成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WTO)成员国,经过了十五六年的时间,前后十几轮谈判,每次谈判我们都不得不被反复刁难,即使是最后成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WTO)成员国,中国仍然被迫接受一系列额外的条款。2016年中国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WTO)15年,中国人完成了协定规定的各方面义务,按照协议规定中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应该被全面认可了,在国际贸易中不能再对中国强加任何其他额外条款,但是,现在美国、日本等国公然站出来说,不承认中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在国际经济秩序中,要想获得话语权不仅要有经济实力,还要有自己关于世界商贸的思想和理论,要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商贸经济学和商贸法学。要创建能够影响世界经济秩序的国际商贸经济学和商贸法学,首先要办好法学院,办好大学。不仅经济问题是这样,在所有国际事务中,要想摆脱被动局面,就必须提出新思想、新见解。习近平说:“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5]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的基础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建机构——中国特色大学。

其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保持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是在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经验和发扬自己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民族文化现代化不可能是建造空中楼阁,本民族的文化是发展的基础。所以,实现民族复兴,首先要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自信心。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前提。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人从天朝大国的梦中醒来,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于是有识之士开展了“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海战失败以后,有识之士又认识到,仅仅具有坚船利炮,并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社会现代化需要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于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发生,戊戌变法只有短短几个月的寿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也很快被窃取。到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思想家认识到中国的问题不仅是技术落后、政治制度落后,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落后,中国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于是,他们祭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当时,人们认为中国社会的病,用中国人的方法是不能治愈的,只能寻求外援,唯有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才能使中国社会起死回生。近代社会的历史是中国不断开放的历史,不断现代化的历史,也是让中国人痛心疾首的历史及中华民族的自我不断萎缩,民族文化自信心日益衰弱,民族的主体性持续萎靡的历史。

更重要的是这种自我萎缩和文化自信的丧失,不仅来自于外界的挤压,而是众多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精英的自觉认同。不仅是一般知识分子这样想,某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也这样想。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对中国共产党的某些干部的类似思想进行了批判。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8]

即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没有使中国的精英真正确立文化自信。一百多年来,我们先是拜服于欧美,后是拜服于前苏联,苏东剧变后,再度拜服于欧美。即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卓越成就,也没有把某些“公知母知”的软骨病治好,他们仍然发自内心地拜服在西方人的脚下,虔诚地相信“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亮”。谈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在他们那里只有腐朽没落。这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眼里只有中国的问题!习近平强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自信意义深远。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在育人中如果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就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主体。没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再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保持中华民族主体性。

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是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脱离本民族文化传统,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一味照搬其他民族的经验,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是拾人牙慧,接人余唾。从工具合理性上说,完全照搬其他民族经验,就不能在其他民族依然领先的状态下赶超对方。从价值合理性的角度而言,完全照搬其他民族经验,即使可以使我们赶超先进民族,真正实现现代化,我们也不能这样做。因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不能取得了现代化就丧失了民族主体性。在接受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中国人不能失掉本心!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中国人,特别是某些所谓“公知”心甘情愿做“香蕉人”(面黄心白)!甚至于他们不仅是自己心甘情愿做“香蕉人”,还恨不能所有人都做“香蕉人”,为此,他们真正是不遗余力!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9]现在很多人正是在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他们千方百计地摧毁中国人在长期历史发展塑就的仁人志士形象,从孔夫子到毛泽东,从屈原到岳飞再到文天祥、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都无一幸免。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制造越来越多的“香蕉人”。

习近平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的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只有全民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心,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能保持民族主体性。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是行尸走肉,一个民族抛却传统文化也就没有民族魂,没有了民族精神。习近平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0]中国人不仅要享有现代文化,更要保持民族主体性。大学只有在民族文化现代化中做到保持民族文化主体性,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使命。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中华民族的世界使命。

越是民族就越是世界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辩证运动中实现。未来人类文明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在基本共识基础上的多样性民族文化同时呈现,每个民族都应该贡献出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做贡献。中华民族要想真正为人类文明做贡献,就必须学习人类先进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同时,也要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更要创造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使地球成为人类居住的一个村落,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文化的全球化不是文化的单一化,不是某一个民族的文化取代各民族文化一统天下,而是各民族文化在遵从维护人类共同生存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呈现出尽可能多的样式。从亚洲投资建设银行到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的设计,是中国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争取话语权的举动,也是中国为构建世界新经济秩序所做的努力。中华民族之于人类文明发展绝对不能仅仅是提供“中国制造”,还必须为人类文明提供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和理论、中国的智慧和文化。

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既要看这个民族的文化与人类价值共识的契合程度,更要看这个民族文化的个性,完全与其他民族文化契合,没有个性的民族文化自然消失在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中。同时,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独立性,也是保持自己民族文化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在全球化的文化竞争中,只有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才真正具有竞争力,一个民族必须具有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竞争力才能率人类文明之先,引领人类文明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既要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又要创造具有鲜明中华特色的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也才能够真正可以自豪地说肩负起了推进人类文明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是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党对大学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既要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办好中国特色的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9,50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6.

[4]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56.

[5]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7.

[6]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07.

[7]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10.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7.

[9]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22.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7-31.

【责任编辑 王雅坤】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bout the Univers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UANG Yun-ming,DOU Xing-chen

(College of Marxism,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So-called univers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o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Sinicized Marxism,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and the tenet of serving the people.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univers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utilizing the Marxism pract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s thoughts successfu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ccomplish the univers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ulture can be created, the true Renaissa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an be achieved, the national subjectivity and national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an be maintained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Chinese nation will make due contributions to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actical materialism; national subjectivity;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2016-12-21

黄云明(1963—),男,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伦理理论、宗教经济伦理、劳动伦理和法律伦理。

A8

A

1005-6378(2017)02-0073-07

10.3969/j.issn.1005-6378.2017.02.011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民族
我们的民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