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如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作用
——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与产业融合专题培训学习感悟

2017-02-26 02:50武汉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张丽华
湖北农机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武汉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 张丽华

农机化如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作用
——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与产业融合专题培训学习感悟

武汉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 张丽华

4月5 ~18日,作者有幸参加了武汉市委组织部和市农业委员会在浙江大学举办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与产业融合专题培训班的学习。培训班课程安排丰富紧凑,内容涵盖广泛全面。多位老师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分别就创新驱动转型、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创新、都市农业发展、精准扶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16项内容作出了详细讲解,并结合专题安排了现场参观学习,培训效果明显。尤其是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执政为民重三农,以人为本谋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改革开放促三农,求真务实抓三农”的工作理念指引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建设美丽乡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鲜活的浙江样本,让学员们获益良多,深受启发,也引发了作者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再认识,和对农业机械化如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作用的再思考。

1 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我国大宗农产品全面充裕、农业资源环境严重透支、传统生产模式难以为继、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推出的一项产业突围战略,也是2017年“三农”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其目的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树立新的“三农”观念:第一,农村是望的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呈现不同特色产业和业态的新农村;第二,农业是一产接二产连三产,包含种植、养殖、加工及服务、品牌营销、多形态的金融、文化创意及旅游等全产业链的新农业;第三,农民是爱农业、有知识、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化新农民。

在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新“三农”上,重点做的工作应该包括:

(1)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农业调控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市场、行业组织和经营主体四位一体的农业供给侧治理结构。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在抓好制度构建、环境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赋权扩能,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优化农业供给侧调控结构。

(2)理清农村产权关系,推进农业要素制度改革。做好耕地、林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村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打好交易流通基础,同时,可对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找到会下蛋的鸡”,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促进农业要素的市场化,使转移农民、村民进城无后顾之忧。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吸引市民下乡,提升农村发展新动能。

(4)强化创新驱动。创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有力动能。围绕“智能、绿色、共享”,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列举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克难攻坚,逐步推进实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驱动。而创新的根基是人才,应采取引进一批、启用一批、培养一批的方式建设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

(5)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在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和统筹协调等基础上,通过整治农村脏乱差,呵护生态环境,健全基础设施,把农村真正变成有个性、有故事、有文化的新农村,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 对农机化如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作用的思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有利于促进农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又有利于创造和释放农机化发展新空间、新需求。

从武汉市来说,这些年通过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和机械的大力推广,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程度提高。至2016年底,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07年的193万kW提高到293万 kW,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由61.3 kW 提高到98.8 kW,拖拉机与农具的配套比由1∶1.08上升到1∶2。全市机械耕整面积293.81万亩(1hm2=15亩),机械种植面积124.48万亩,机械收获面积193.32万亩,分别比2007年增长17.29%、262.9%、109.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50%提高到71%。农业机械正在应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促进了农业劳动力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尽管如此,目前武汉市农机化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作业水平“两高两低”,即种植业高,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低,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低;装备结构“两多两少”,即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低档次机具多、性能和科技含量高的机具少;农机化技术体系集成化、智能化水平需要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缺乏适度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也制约了农机化发展。

如何发挥农机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作用,关键是要补短板调结构、抓创新促升级、育主体活市场。

2.1 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来优化农机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

一是服务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在巩固水稻、油菜、玉米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基础上,加快提升烘干、加工等短板环节机械化作业能力;重点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和应用水平。建设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总结制定相关农机作业技术规范,提升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水平。实现“机器换人”;二是结合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休闲旅游建设,示范推广现代园艺温室应用和设施园艺机械化作业技术与装备、种子种苗产业化现代工艺装备与生产技术、温室循环水养殖技术和系统、设施化工厂化畜禽养殖技术和系统,将农业机械作业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开展农业机械田间操作体验,拓展农业机械的多种功能;三是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以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离田、节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植保、精量播种、复式作业等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示范推广物理农业技术和设备、农作物废弃物和畜禽粪便处理技术和设备。

2.2 强化创新驱动,促进农机升级

一是促进机械化和信息化融合。重点推进“互联网+农业机械化”,支持引导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和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建立农机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机具配置管理、机具状态管理、维护保养管理以及机具调度管理智能化。实施农机操作智能控制和作业质量监测,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水平;二是大力推动农用柴油机由国Ⅱ升国Ⅲ的进程,促进农机动力装备的优化升级;三是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增强农机化科研开发和生产能力。作为省会城市,武汉具有经济、科技以及区位等优势,应整合现有资源,加强产学研推结合,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积极研发创新。同时,引导现有农机制造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突出产品特色,加快技术改造,打造农机品牌。对基础前沿、关键技术研发加大补贴引导;以减免税费为农机制造企业加油助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充分调动研发创新积极性。

2.3 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优化农机经营体系

加快推进农机作业服务向组织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和产地加工等服务。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农机购置补贴、库棚用地、金融保险等方面向农机专业合作社政策倾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4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着力打造一支科技素养好、开拓能力强的农机管理干部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的农机化技术人才队伍,规模宏大、既能熟练操作农业机械又懂农艺知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机经营者队伍,推动农机化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上来。不断加大对农机化从业人员培训的投入。重点加强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等实用人才培训;强化重点季节、关键环节技术和新技术专项培训,加快技术普及应用;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组织好新购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努力造就新型职业农民。

2017-06-27)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