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巧玲
【摘要】近几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好英语,首先就要保证教学的趣味性。今天我们就五年级英语教学做一下讨论,看看教师应该如何挖掘教学中的趣味元素、如何采取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希望能够对各位小学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语教学 趣味元素 如何进行
一、挖掘趣味元素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挖掘趣味性的元素呢?首先,它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对于枯燥的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兴趣,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挖掘一些趣味性元素的话,那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定会大大提升,学生都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的氛围自然也就活跃了;其次它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再次,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帮助教师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以及师生关系,因为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学的效率一直很难提升,教师着急学生也不愿学习,导致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不能缓和,而自从趣味性教学开展之后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和谐了。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创建一个趣味性的教学课堂。
二、如何挖掘教学中的趣味性元素
既然我们说了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来进行趣味性教学呢?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1.借助多媒体来创建英语教学的情境,增加趣味性。随着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它可以将声音与视频、动画、图片综合到一起进行播放,从而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举例而言:在进行《Look at the monkeys》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利用多媒体来搜集一些英语配音版小猴子或者是其他小动物的有趣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创建出教学的情境,提升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来增加英语的趣味性,利用图片、视频来使课堂变得更有趣。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元素。我们的教材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程度来进行编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具有趣味性的,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元素来吸引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兴趣。举例而言:在进行《My birthday》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都是怎么过生日的,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来,学生们这个时候都会展开激烈的讨论,每个人都开心地说自己是如何度过每一年的生日的。学生展开联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过程,教师利用学生的联想力来进行教学既能提升教学的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思维。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元素。
3.游戏化教学,增加趣味性。英语教师都能发现这样一个情况:让学生记几个单词很难,但是让学生去玩儿一个游戏不教他们他们很快也就会了,这就是因为游戏对于学生来讲是充满趣味性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的元素。举例而言:在进行上册第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我喜欢交朋友”的游戏,因为刚刚升入新的年级,学生之间肯定有的还不认识,教师利用这个游戏让不认识的学生互相做自我介绍,既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又能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对于这种游戏的参与积极性比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发言用英语做自我介绍高多了,而且也能够做到全员参与,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游戏的元素。
4.利用表演来增加英语的趣味性。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的表演欲在这个年龄阶段也比较强烈,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表演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举例而言: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很多短文都是以两人或多人对话的形式来开展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三五个人成立一个合作小组,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例如谁要读旁白,谁要扮演jenny(代指),让学生选择完角色之后去把课本上的阅读展现成一个小话剧的形式,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又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使课堂充满趣味性。所有人都是天生的表演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让学生在有趣的表演过程中获取知识。
三、结束语
近几年来,无论是小学哪一科目的教学,都越来越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都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一个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达到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获取知识。那么针对小学五年级的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如何来最大限度挖掘教学中的趣味元素呢,以上只是个人根据教学中的一些情况提出的一点建议,相信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性。
参考文献:
[1]郭小華.试论小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从游戏教学的角度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1(5):36-37.
[2]赵予溪.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