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 赵豪迈
摘 要:智慧档案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基本手段,以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为基本目标,是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馆发展进化的高级形态。为促进智慧档案馆的研究与建设,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智慧档案馆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文献数量、作者、研究机构、发文期刊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借用CitespaceIII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当前我国智慧档案馆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智慧档案馆;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中国知网;CitespaceIII
智慧档案馆是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适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出现的新一代档案馆。“智慧”的理念最早由IBM在2008年正式提出,进而引发了国内智慧建设的大浪潮,“智慧档案馆”也应运而生。定位智慧档案馆在目前来说,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国内学者多从“智慧城市”的概念出发定义其概念。普遍认为,智慧档案馆是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的智能管理多元化的档案资源,具有感知与处置档案信息能力,并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一种新型档案馆模式。[1]具体来说,智慧档案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本支撑,以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一站式个性化服务为最终目标,全面提升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感知与互联。[2]
为全面客观和系统地反映我国近年来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历程,分析研究热点,为未来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建设,以及实现我国智慧档案馆建设目标提供借鉴,本文收集了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有关智慧档案馆领域的研究文献,并借助CitespaceⅢ软件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
1 样本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样本文献来源。本文进行统计分析时抽取的样本是由CNKI检索而来的文献,以“主题”为检索入口,检索方式为:主题=“智慧档案馆”or 主题=“智慧档案室”,检索时间为“2016年11月10日-15日”,经筛选得到有效文献75篇,发表年份分布在2013至2016年11月10日之间,其中包含期刊论文67篇,报纸报道2篇,会议论文4篇,学位论文2篇。
1.2 研究方法。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时,主要借助于国内广泛使用的CitespaceⅢ可视化分析工具。该软件是由美国学者陈超美博士团队基于Java语言开发,通过绘制知识图谱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该领域相关研究的主要作者、机构与期刊等信息,同时利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2 研究现状分析
2.1 文献量和作者分析。随着国内关于智慧档案馆的相关理论研究在“智慧城市”理念提出之后逐渐展开,青岛市档案局(馆)在2013 年初智慧档案馆建设新目标的提出和积极建设,标志着我国智慧档案馆的兴起,这也为我国智慧档案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并为我国全面建设智慧档案馆提供参考和借鉴。此后,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呈现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如表1所示:
表1 论文年度分布
运行CitespaceⅢ软件,节点类型选择作者(Author),运行调试后得到文献作者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节点越大,表明作者的发文量越多;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表明合作发文数量的多寡。由图1可知,杨来青、莫家莉、薛四新等发文量比较大,他们在智慧档案馆的研究领域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2.2 发文机构分析。对作者所在单位进行分析可揭示不同研究机构在某研究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运行Citespace软件,以节点类型选择机构(institution),调试运行后,得到智慧档案馆领域的研究机构合著网络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节点越大表示机构的发文量越多,如北京市档案局(馆)、青岛市档案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攀枝花学院、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清华大学档案馆等。由图2可以看出,智慧档案馆领域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高等院校檔案学专业,他们总体科研实力强,学术氛围浓厚,在研究智慧档案馆理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各级档案机关,他们在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中积极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研究的重要力量。
2.3 主要期刊分析。通过对来源期刊的统计分析,可揭示某一研究领域论文的空间分布情况,便于研究者了解且快速吸收利用这些研究成果。由于智慧档案馆是档案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此收录该领域论文的期刊主要是档案学专业期刊,如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北京档案等。表2是CNKI收录智慧档案馆相关文献发文量4篇及其以上的期刊分布。此外,笔者进一步通过对档案学九种核心期刊中关于智慧档案馆的载文量统计可知,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约占期刊发文总量的63%。核心期刊刊载某一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代表了该主题在学科内的学术地位,由此反映出我国档案学界对智慧档案馆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视。
3 研究热点分析
一篇文献的关键词是论文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若某一关键词在其所在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则反映出该关键词或主题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仅仅通过关键词的直接分析来考察智慧档案馆研究热点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其原因是:① 很多关键词专指度太低,很难反映出具体研究内容;② 存在许多专指度太高而频率很低的关键词,忽略这些关键词极有可能会造成研究热点分析不准确。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做出的处理方法是一方面去掉过于泛指的关键词,另一方面把这些关键词与其他专指度高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这些关键词。
在Citespace软件界面中,以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keyword),调试运行后,得到智慧档案馆领域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去掉没有实际意义但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如档案馆工作、档案馆建设等,最后出现频率较高以及专指度高的关键词有智慧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智慧城市、档案信息、物联网、信息技术、档案实体、顶层设计、信息服务、大数据、档案数字化、总体架构、云计算、信息化等。分析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智慧档案馆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智慧档案馆管理模式。智慧档案馆是借由“智慧城市”派生出来的新概念,是以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效益为目标的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传统的数字档案馆运用数字技术管理起来的数字化档案资源,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对档案管理工作所起到的反馈作用不大。[3]智慧档案馆作为数字档案馆进一步发展的延续和提升,突破了现有馆藏结构对档案资源的限制,实现了档案信息与档案实体管理的结合,利用档案射频识别标签的读写器,将获取到的档案管理信息充分地进行数据挖掘,改变了档案实体以往被动接受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状态,实现主动向档案管理系统传输管理数据的转变,真正达到对馆藏档案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是一种互联互通、全面感知、高效利用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4]杨来青、徐明君、邹杰在《档案馆未来发展的新前景:智慧档案馆》一文中指出:数字档案馆主要功能是依托数字技术管理档案“信息”,并未在管理档案实体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档案信息与档案实体在数字档案馆中没有有机结合起来,数字档案馆给档案馆带来的仅是档案信息管理的革命,而并非档案管理革命。[3]
3.2 智慧档案馆技术应用。构建智慧档案馆的根本目标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和方法, 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能力和服务开发能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则是智慧档案馆目标实现的四大关键新技术:物联网采集数据、云计算快速处理、移动互联网迅速传输、大数据深入挖掘。这四大关键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将推动智慧档案馆的充分应用和模式创新。[5]田雷在《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强调当下智慧档案馆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物联网技术如何在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中发挥作用。[6]陶水龙在《智慧档案馆建设思路研究》文章中阐述了智慧档案馆建设中四大核心技术的融合:与智能楼宇的融合,为智慧档案馆提供了明确的建设标准;与物联网的融合,使智慧档案馆获得基础技术和“聪明”技术;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为智慧档案馆提供更加广泛的区域覆盖和服务能力,使智慧档案馆获得更为和谐的协同处理技术,以及与智慧城市的链接技术。[7]
3.3 智慧档案馆体系架构。在数字档案馆及其技术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对智慧档案馆进行探索,他们思考并尝试建设智慧档案馆,所以学者们的研究重点纷纷倾向于研究智慧档案馆建设的体系架构。智慧档案馆体系架构的搭建既要以传统实体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为基础,又要从自动化、系统化、智能化、人性化等方面入手扩展其功能。杨来青、李大鹏在《中国档案》上发表的《智慧档案馆功能及体系结构》一文中提出在智慧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开展智慧档案馆功能设计与组织的观点。莫家莉等在《智慧档案馆顶层设计研究:总体架构及运行机理》一文中进一步具体指出智慧档案馆顶层设计即将顶层设计的方法和理念运用到智慧档案馆发展领域,以智慧档案馆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目标为统领,以需求分析为基础,从全局视角出发,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统筹考虑和协调智慧档案馆的各层次要素,对智慧档案馆的基本架构及其内部要素有效组合运行的动力机制、建设機制和发展机制进行总体的、全面的集成规划和设计。[8]此外,清华大学档案馆薛四新等发表的文章《智慧档案馆研究思考》,在智慧城市背景下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智慧档案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提出智慧城市生态环境下智慧档案馆的基础体系架构和主要研究内容。[9]
3.4 智慧档案馆服务方式。智慧档案馆作为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其目标和职责就是实现安全、便捷、高效、智能的档案信息服务。智慧档案馆的智慧服务将是建立在传统档案服务基础上的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方式,能够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档案信息资源存放于“云”上,使档案信息资源处于无界化状态,彻底打破了时空限制,用户通过手机、PAD等移动设备就能轻松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真正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杨智勇、周枫在《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文章将智慧档案馆的内涵概括为:借助于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和大数据等技术充分挖掘档案馆特有的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泛在化、细微化、个体化、差异化且随时、随地、随心的利用服务;同时提到未来的智慧服务方式将包括网络化服务、感知化服务、系统化服务和智能化服务。
4 小结
智慧档案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化服务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结合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今后我国在智慧档案馆领域的研究中应注意:一是要结合各学科专业研究优势。智慧档案馆研究涉及档案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我们在对其进行研究时需要进行多视角的综合分析。二是各研究单位注意发挥自身研究优势。纯技术研究并不是档案管理部门和理论研究机构的优势,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应加强智慧档案馆的顶层设计研究(总体架构、运行机理及策略等),理论研究机构则应注重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各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三是加强高校与各级各类档案局(馆)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智慧档案馆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子系统,与其他智慧行业间存在紧密联系。因而,在注重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智慧行业建设的协同合作,借鉴成功经验,引进成熟的技术和方法以推动智慧档案馆建设蓬勃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来青,徐明君,邹杰.档案馆未来发展的新前景:智慧档案馆[J].中国档案,2013(2):68~70.
[2][4]季梦佳.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比较研究[J].档案,2016(4):9~11.
[3]杨来青,李大鹏.智慧档案馆功能及体系结构[J].中国档案,2015(7):59~61.
[5]杨智勇,周枫.试析智慧档案馆的兴起与未来发展[J].档案学通讯,2015(4):45~50.
[6]田雷.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5(1):60~64.
[7]陶水龙.智慧档案馆建设思路研究[J].中国档案, 2014(6):67~69.
[8]莫家莉,史仕新,许杨.智慧档案馆顶层设计研究:总体架构及运行机理[J].浙江档案,2016(4):6~9.
[9]薛四新,卫化昱,杨艳.智慧档案馆研究思考[J].北京档案,2014(5):28~30.
(作者单位:高旭,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赵豪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来稿日期: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