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深夜食堂》遭吐槽

2017-02-25 18:38孙慧丽,王星鹭
中学生天地(C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日剧日式食堂

中国版《深夜食堂》遭吐槽

SHEN YE SHI TANG

《深夜食堂》是由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创作的漫画,先后被改编为日剧、日本电影和韩国电视剧。这其中,日剧版在国内最受欢迎。剧中的老板经营着一家从午夜12点开到早晨7点的“深夜食堂”,菜单上只有一种固定食物,但只要是客人想吃的都可以点。特殊的风格和怀念的味道,招来了形形色色的客人。每个客人都有自己“专情”的食物,每个人身上也都藏着一段故事,娓娓道出人生百味。《深夜食堂》一度被称作是“最治愈”的电视剧。

然而,备受关注的《深夜食堂》中国版正式播出,却彻底淹没在了网友的吐槽声中。

“中国的深夜食堂难道不应该是大排档、路边推车和烧烤摊吗?!”“都下馆子了为什么还要吃泡面?”“隔着屏幕都感觉到尴尬。”“我数了,播到第7分钟时,已经有10个广告品牌亮相了!”

播出4集后,有超过 3万名豆瓣网友打出意味着“糟透了”的2.3分,90%的网友都给出了一颗星的评价。

从网友的反应来看,尽管沿袭了原版单元剧的设定,“搬”来了日式居酒屋的场景,请来了会做菜的黄磊,但中国版《深夜食堂》不真实的人物设定、过于浮夸的演技、生硬的台词、频繁出现的广告,成了“众矢之的”。上班族们下了班不回家,去居酒屋里小酌聊天;黑社会老大和俱乐部的舞女,“职业特殊”的人们汇聚在午夜的小餐馆……那些在日本文化语境下看起来顺理成章的故事,在中国的电视观众眼里,似乎只剩下“莫名其妙”和“尴尬”。

相关主题:艺术与生活/文化差异

正视文化差异,切忌生搬硬套。

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不论是下班后在居酒屋小聚的生活方式,还是猫饭、章鱼香肠等日式小吃,抑或是“特殊职业者”们,都渗透着浓郁的日本文化。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是核心和归属,下班后回家是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夜宵聚会,追求的是三五好友、畅快交谈,而非面对精致的食物,“文艺”地放空自己、倾吐心事。所以,中国版《深夜食堂》崩塌的人物设定、不接地气的食物、有悖习俗的生活方式都疏离了观众,自然不能引起共鸣。

相关主题:创新/因地制宜

取其精华仍需因地制宜。

古语有云:“胜我者我师之,仍不失为起予之高足。”日剧版《深夜食堂》播出以来,感动了一大拨中国观众。将这个兼具美食与温情的故事拍摄成中国版本,其创意是值得肯定的,但并不代表可以不加调整地“为我所用”。原剧中,对“小人物”的关注是感染力的核心,观众通过他们反观自我,对他们拥有的复杂情绪感同身受,这份情怀是可以供我们借鉴的,但是具体的场景、美食、故事就应该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否则再好的想法实施起来也会变得不伦不类。

相关主题:文化与商业/经济效益与精神价值

文艺与商业相结合必须适度。

一部精良的剧作,需要资金的支持。文艺作品并非一定要孤傲清高、不食人间烟火,但过度的商业化只会让其失去精神内涵,引起观众的反感。中国版《深夜食堂》频繁出现广告,既淡化了叙事,也淡漠了情感,让原本触动心灵的人物故事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变得“廉价”。原本以“温情”“治愈”为主打的设定,在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面前显得讽刺且尴尬。

猜你喜欢
日剧日式食堂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日剧为何难吸引中国人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日式建筑观与思:1945年以来日本建筑与城市发展纵览
“日式脸型”也能打造时尚感的妆容
瀛海饮魂 匠心之作
水木剧

中学生天地(C版)2017年9期

中学生天地(C版)的其它文章
习作
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