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琼 吴群芳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贵州雷山 557100)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杨绍琼 吴群芳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贵州雷山 557100)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植被资源比较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林业资源以秃衫等珍稀濒危物种和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是研究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秃杉天然群落等的理想基地。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贵州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分析了其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自2000年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以来,深度落实了林业资源管护措施,充分发挥出雷公山在黔东南州的“江河源”和“生态源”的重要基础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出现了一系列林业资源被破坏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好雷公山的林业资源,寻找在新的条件下如何加强林业保护的措施,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林业资源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出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是1982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总面积达716875亩(含实验场九十九工区),其中含678427亩的林业用地。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占532162亩;疏林地占26359亩;灌木林地面积占96350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占8601亩;宜林荒山面积(含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有14955亩。根据《黔东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资源管护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管护对象为:有林地、灌木林地以及未成林造林地,共637113亩,面积分别为:有林地面积达532162亩;灌木林地面积达96350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达8601亩。按权属:国有林面积达126163亩,集体林面积达510950亩。
雷公山保护区是贵州乃至全国动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海拔1300~140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组成复杂多样,主要为甜储林、甜楮-银木荷林;1404~2100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要为贵介石袜中华娥林、多脉青冈林;2100m以上为杜鹃-箭竹灌丛。在地势平缓的山顶部,则有成片的沼泽和水生植被。
雷公山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调查发现种子植物有137科349属,92种(1亚种、38变种)。嵌类植物有41科89属249种,苦药植物有46科76属112种(包括变种)。另外还有许多中国特有种和遗植物,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43种,一级有秃杉(台湾杉),二级有鹅掌揪、钟车木、十齿花、香果树、福建柏、马昆树、水青冈。三级有翠相、凹叶厚朴、厚朴、白辛树、长苞铁杉、稿花杉、闯伸、金钱械、红花木莲、半枫荷、银鹊树等。其他优良用材树种如杉木、秃杉、光皮柞等,药用植物厚朴、黄连、竹节二七、天麻等。
保护林业资源是维护并发展自然保护区的一个重要工作,目前,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要想实现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但是在对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的过程中,由于林业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综合素质多没有达到标准,有些植被覆盖区域没有得到充分管理,而有些区域则出现多人重复管理的现象,这是林业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的管理不协调。因此为了能有效管理林业资源,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为林业资源的发展制定一个整体规划。
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实施。有的政府在对林业资源管理部门设置方面没有体现出科学性,管理部门在执行工作的时候比较混乱。在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以及畜牧部门进行交叉管理,使得整体的管理比较混乱。在这一管理的形式下,就会造成各个部门相互推诱责任的问题出现,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保护林业资源是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在对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进行保护利用时,不仅要保护现有资源,还要加强建设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管理系统。林业管理部门多引进林业管理人才,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促进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可以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加大宣传保护自然区林业资源的重要性,提高群众对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在管理林业资源时若是一直笼统管理林业资源,将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重复管理或是某些地区无人问津,造成林业自资源的流失,因此该采取分类分区的方法来管理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且还应实行专人专区管理制度,将管理责任明确到个人,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另外还要增加保护区环卫工人的数量,缩短巡逻周期,增加森林火险报警点,完善防火安全系统,促进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逐渐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游客,但是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也受到了影响,因此要想实现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处理好自然保护区旅游业与林业资源的关系。可以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实行“限量旅游”的举措,缓解旅游业给林业资源带来的压力,使两者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果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环境极其恶劣,将会对保护区内的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要积极探索能够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也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方法。利用媒介宣传动员,依托保护区的群众基础,组织协调当地群众,使其主动参与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中来,将保护林业资源和发展社区生产有机结合,创建服务型的自然保护区,发挥自然保护区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周边社区废弃物的排放,通过对改变外围环境来与内部环境进行比较生态互补,促进对自然保护区大环境的保护。
在对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工作时,除了保护森林资源之外,还要加强构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增进林业与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重要作用。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选择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经营模式,如林草间作、林药间作及林经间作等经营模式,实行产业化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另外还要不断拓展产业,增加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等产业,但要注意在选择合适的产业的时候,要保持林业资源平衡、市场平衡。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社会中,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例如可以在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应用及开发等方面依靠高新技术来实施研究创新,研究扩大野生台湾杉种群和人工培植技术。同时,可以采取一些科学技术手段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监控,建立保护区监测站,布设监测样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及生态系统监测工作,为科学管理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提供依据。这样不仅体现了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的旅游价值,还实现了林业资源的科研价值,使保护区成为科研项目基地以及对外开放的平台。
无论哪个自然保护区,要想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保持动植物物种的平衡,否则将会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破坏。通过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中的无植被覆盖区进行开发利用,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有助于自然保护区物种平衡,促进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雷公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其林业资源是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资源,保护并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制定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注意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加强对破坏林业资源行为的监管,落实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措施,积极发展产业,促进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1]陈玲玲,屈作新.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483~486.
[2]盖媛瑾.“共生理论”视角下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20~24.
[3]唐秀俊,张世玲.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关系的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11,39(4):53~56.
S759.9
A
1005-7897(2017)20-0174-02
2017-10-5
杨绍琼(1972-),女,侗族,贵州雷山人,林业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林业林政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