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贵
修炼
○陈宝贵
修炼是攀登人格高峰、教学高峰必需的品质。
“青春语文”的倡导者王君说,“语文的内力,要靠记忆去记取,要靠眼睛去寻找,还要靠心灵去感受,这是一个无涯的终身修炼的过程。语文之难,很大的原因就是内力的修炼之难。拒绝修炼和修炼失败,其必然的结果是在神异的语文面前捉襟见肘狼狈不堪。而修炼成功者,将获得挥舞重剑的奇功,运学养于剑端,所到之处,剑气淋漓,所向披靡”。岂止是语文,任何学科的老师,要想取得教学的新成果,达到教学的新境界,无他,修炼而已。
“修”是整饬,是修理,是改造,是研习,是遥远和美好;“炼”是熔化,是提炼,是纯净。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而“修炼”是一种综合提升的力量,一种艰难探寻、穷究的过程,一种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真真切切脱胎换骨的过程。修炼就是约束,就是攀登,就是牺牲。一切的修炼都指向心智的强健,都要走向开阔无边的生命之境,攀登峥嵘无限的生命高峰。
作为教师,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不可阻遏的当下,首先要修炼心灵。心灵决定一切,修炼心灵,就要修炼自己的静气。心静了,就安了,就意志坚定了;心静了,就不左顾右盼,这山望着那山高了;心静了,就开阔了,便不汲汲于富贵及蝇头小利了。当然,心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这声光、在这歇斯底里的喧嚣声里找到自己,倾听心的声音。三尺讲台绽放异彩,平凡之中追求卓越,为我们这片土地,为知识的尊严和生命的高贵。
作为教师还要修炼学问。“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这既是传统,也是需要。什么是真学问?真学问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真学问是才学德能的融合,也是广博,是深刻,是专学和博通,是对世间万物人情事理的精准把握。入乎其内,得其精髓;出乎其外,融会贯通。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做学问,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守得住心神,板凳要坐十年冷,甘于寂寞赤子心。“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洞达,累学之功也”。要想在三尺讲台上放射出生命的光华,就要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当然,作为教师还要修炼我们的技能,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教学方式,使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能够带领学生振翥高飞,烈烈远扬,能够“抟扶摇而上”,能够在精益求精中成就生命的辉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修炼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承担,是一种蓬蓬勃勃的爱,一种激荡燃烧的情。当下,我们教学中一切的缺失,都是因为内功的缺失。只有我们不忘初心,“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大贤笃节,与道污隆”,潜心教学,才能谱写教书育人的华章,才能不负独一无二的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