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2-25 05:57:15闫丽萍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异位症盆腔活血

闫丽萍

河南沁阳市人民医院妇科 沁阳 454550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闫丽萍

河南沁阳市人民医院妇科 沁阳 454550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应用米非司酮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率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中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至今尚不清楚。2014-01—2015-05间,我科对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别应用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并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过多及性交痛)妇检及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1]。年龄25~43岁,平均31.86岁。病程6个月~7 a,平均5.16 a。其中不孕21例。排除:(1)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等病史。(2)原发性痛经,合并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盆腔感染、盆腔恶性肿瘤等妇科疾病。(3)术前6个月内服用激素类药物。(4)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治疗前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后第5天开始米非司酮晨起空腹口服,1次/d,12.5 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固肾活血散瘀汤。方剂组成:桑寄生12 g、川断10 g、菟丝子10 g、仙灵脾10 g、仙茅12 g、川穹12 g、赤芍10 g、丹参5 g、桃仁10 g、红花6 g、香附12 g。辨证加减:气虚者加黄芪8 g、党参12 g;气滞者加乌药10 g、延胡索12 g、枳壳10 g;瘀血者加三棱6 g、莪术6 g。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 2次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经期停用)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等症状消失。超声检查盆腔包块基本消失,不孕患者2 a内成功受孕。显效:症状明显缓解,超声检查盆腔包块缩小>50%。有效:症状较前有所减轻,超声检查盆腔包块缩小30%~5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变甚至恶化。以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三项计算总有效率[2]。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获随访2~3 a,观察组中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中痊愈16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2例轻度恶心、呕吐症状;对照组出现1例轻度恶心、呕吐,2例谷丙转氨酶轻度高。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均未发生阴道不规则流血、严重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子宫腔正常位置以外出现内膜组织统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异位子宫内膜坏死后无法自行排出体外,常导致患者出现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痛、原发或继发不孕、性交痛、肠功能改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3]。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对甾体激素敏感。目前临床多采用不同方法使体内激素水平降低,从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米非司酮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通过长期连续用药,可抑制卵巢激素分泌,使孕酮不能与子宫孕酮结合,使异位内膜暂时性地失去激素支持而萎缩、坏死,从而达到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并能降低复发率。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之一。其疗效确切,但存在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等缺点。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痛经”“症瘕”“不孕”等范畴,以肾虚为本、瘀血内阻为标,故治宜补肾活血、理气散瘀,通经止痛。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固肾活血散瘀汤治疗:方中菟丝子、川断、桑寄生补益肝肾;丹参、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川穹、香附理气止痛。并随证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健脾益气;气滞者加枳壳、乌药、延胡索行滞止痛;瘀血者加三棱、莪术祛瘀散结。诸药合用,共奏固肾活血、散瘀理气、通经止痛、标本同治之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且简单易行,经济方便,与有关文献[3]报道的结果一致。但药物作用仅是使异位内膜暂时性消退,停药后的异位内膜仍有继续生长的可能,其远期疗效还需今后进一步观察。

[1] 戴美萍.补肾活血散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2):56-57.

[2] 王清,陈华,陈书忠.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8):30-31.

[3] 罗梅,成臣,马小平,等.“补肾活血散瘀汤”治疗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6,48(1):40-41.

(收稿 2017-05-14)

R711.71

B

1077-8991(2017)05-0092-02

猜你喜欢
异位症盆腔活血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25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8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