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 周强 程思敏
关于鄂州市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鄂州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 周强 程思敏
鄂州市秸秆综合利用以2016年为例,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60万亩(1hm2=15亩),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56.8万t,秸秆综合利用49.2万t,秸秆综合利用率87.1%,与2014、2015年相比秸秆总量略有下降。2016年按照利用方式划分,直接还田利用率为54.5%,燃料化利用率19.7%,饲料化利用率7.9%,基料化利用率2.7%,原料化利用率2.3%。全市全年投入秸秆综合利用扶持资金412.7万元,其中用于机具补贴220.3万元,作业补助155.3万元,收储运体系建设补助资金4.4万元,其他32.7万元。2015年市政府给予购买作业宽幅1.8 m以上的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机每台叠加补贴4 000元,共叠加补贴了50台。
主要推广水稻、油菜、小麦机收粉碎还田利用技术、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利用技术,促进秸秆直接还田利用。水稻、油菜、小麦机收粉碎还田87.2万亩。
全市燃料化利用主要是气化、固化炭化燃料、沼气与农村生活燃烧等方式。一是秸秆气化及固化炭化燃料。现建有鄂州蓝焰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设计年处理农林秸秆废弃物4.3万t;二是秸秆沼气。全市已建设大型沼气工程7处、联户沼气工程137处、户用沼气2.2万户,年处理农作物秸秆2万t左右;三是农村生活燃料。全市有20.9万农户,3.4万t秸秆被用作农户生活燃料。
用作饲料的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豆、菜等秸秆,直接或加工后饲喂家畜。全年全市饲料化利用消耗秸秆4.5万t。
基料化利用有食用菌基料、蔬菜基质、育苗基料、花木基料、草坪基料等方式。预计全年可利用秸秆约1.5万t。
蒲团乡防滑固化材料厂、蓝焰公司等一批利用秸秆作为原料的企业约用秸秆1.3万t。
2016年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州政发[2016]19号),《鄂州市环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鄂州市2017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州环委会办发[2017]15号),明确了秸秆综合利用奖惩制度和考核办法,市政府成立了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市农业委员会先后制发《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工作的通知》,与市发改委联合制定了《鄂州市2015-2020年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纲要》,市农委成立了鄂州市农作物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行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市农机局制定了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路线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为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鄂州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教育群众自觉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来,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一是在重要的交通要道和主要的交通路口悬挂宣传横幅,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制作宣传栏,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利用村村通广播,反复播放市政府关于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的通告和综合利用的技术措施;三是结合开展“鄂州环保世纪行”主题宣传活动,重点培养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推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步伐。每年悬挂宣传横幅100多条,发放技术资料10 000多份。
(1)制定了小麦、油菜、水稻等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生物反应堆还田等技术方案,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鄂州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已印制和发放了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手册10 000份。
(2)督促联合收割机手安装秸秆切碎器,引导农户实行秸秆粉碎还田。鄂州市农机局于2015年夏收开始每年发布了《致全市联合收割机手和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手的一封信》,要求在收割油菜、小麦时对实行秸秆还田的农田必须安装切碎器后方可下田机收,作业时,农作物留茬高度应在15 cm以下,秸秆切碎长度应在10 cm以下。2017年全市要求市内收割机能安装切割器装置的全部安装,并给一定的叠加补贴,对外来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制定了安装切割器下地作业的准入规定。
(3)积极开展油菜、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鄂州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结合自身职能“以疏为主,以疏促堵”,为秸秆禁烧找出路。5月18~20日分别在段店万亩江滩和夏大湖原种场、长港镇夏沟分场、杨叶镇江滩等地进行了油菜、小麦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机械旋耕埋草、秸秆捡拾打捆现场观摩会,并通过报刊电视宣传起到了推广作用。
(4)成立督导小组,负责秸秆还田督导工作。市农委成立了以调研员曹廷友任组长的秸秆综合利用督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组成工作专班,分赴各区、乡、镇,督导考核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5)根据李兵书记的要求,引进省农科院秸秆腐熟剂生产企业落户鄂州经济开发区,生产农作物秸秆腐熟剂,促进鄂州市的秸秆还田利用,目前该项目正在洽谈中。
(1)油菜、小麦、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有待开发,还没形成民间投资、政府扶持的长效联动机制,是秸秆综合利用的节点难点。一是目前油菜和小麦、水稻秸秆因热值低、纤维性差,产业化开发相对价值偏低;二是茬口矛盾突出,农民收集处理秸秆存在客观困难;三是油菜机收推广存在推而不广的问题,还存在油菜成熟时间节点短自然因素。在实践中油菜、小麦、水稻机收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是最佳途径,成本最低。
(2)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一是收割机带秸秆粉碎装置增加机械负荷、油耗大,同时影响机收速度,增加机手作业成本,减少作业量;二是秸秆生物处理利用成本高,如秸秆直接还田使用腐熟剂、秸秆沼气利用、秸秆氨化等需要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成本高;三是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还有缺陷,秸秆气化供气管网焦油清除难、系统负荷率高,秸秆固化与炭化生产设备配套率低、耗能高。
(3)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建设积极性不高。一是秸秆产业化开发利用宣传不够;二是秸秆综合利用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三是缺乏秸秆综合利用的龙头型、骨干型企业;四是没有建立秸秆收储利用产业链,导致收储秸秆流向渠道不畅,秸秆收储受阻。
(4)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鼓励政策吸引作用不明显。
(1)强化还田利用的主体作用,秸秆还田利用是简便、有效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是培肥地力,也是减少化肥施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手段,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建议提倡鼓励主要农作物秸秆以机械粉碎还田为主。
(2)强化农业机械的关键作用,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农机作业能力。优化农机补贴项目,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全程(还田利用、打捆、储运、加工等)机械的补贴力度,号召各级政府对新购切碎还田机、旋耕埋草机、捡拾打捆机、灭茬机给予叠加补贴。
(3)强化农业项目的整合作用,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在相关农业类项目实施中都要设立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内容和考核指标。
(4)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环保产业政策。秸秆综合利用存在低效益、低附加值的瓶颈,要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项目建设上予以倾斜,对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的企业按他们实际利用量给予长效补贴机制。
(5)建立农作物收割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联合收割机作业标准。所有联合收割机必须安装秸秆粉(切)碎装置,作业时,农作物留茬高度应在15 cm以下,秸秆切碎长度应在10 cm以下。
(6)构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扶持龙头企业和秸秆收储体系建设,每个乡镇都要求建一个秸秆打捆收储站,每年按实绩给予补贴。
(7)强化责任主体。各级政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要切实落实好秸秆综合利用的主体责任,并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