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晓波,徐晶晶,程林润,张 良,蒋梅巧
(1.金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浙江金华 321000;2.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 321000)
马铃薯兴佳2号在金华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卞晓波1,徐晶晶1,程林润2,张 良2,蒋梅巧2
(1.金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浙江金华 321000;2.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 321000)
2013-2015年连续3年对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进行试种观察。结果表明,兴佳2号在浙中地区表现早中熟、耐热、高产、稳产、质优、晚疫病抗性较强,但在连作区需注意疮痂病的防控。
马铃薯;兴佳2号;引种表现;栽培技术;金华
近2年,随着浙江省政府对旱粮生产扶持力度的加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1-2]。浙中地区是浙江省农业核心区域,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一直较高。但由于受品种单一、老化等影响,现有的很多种植品种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急需引进推广新品种。为此,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多年、多点鉴定观察,筛选出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该品种高产、优质、较抗晚疫病,适宜在浙中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现将兴佳2号在金华的试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试验于2013-2015年连续3年在金华市婺城区石门(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溪口村、兰溪市马涧镇进行。所有试验田均为砂质壤土,肥力中等,地势较缓,灌溉条件良好。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兴佳2号和中薯3号,两品种均采用脱毒种薯。兴佳2号脱毒种薯由张家口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中薯3号脱毒种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
1.1.2 处理设计
试验以品种为处理,采用大区对比,顺序排列,每个品种种植667 m2。筑畦栽培,畦带沟宽1.2 m,双行种植,行距0.6 m,株距0.27 m,密度为61 800株·hm-2。3个试点的播种、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全部采用当地习惯的覆膜栽培方式进行,并按试验方案统一管理。
1.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记载相关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数据,马铃薯收获后,随机选取10株考察薯形、单薯重、单株结薯数等性状,实收测产。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产量表现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年份不同试点兴佳2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有所不同。兴佳2号的产量,除2014年兰溪马涧和金东傅村2点外,其余年份和试点都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2013-2015年3年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9.58%、0.35%和23.84%,除2014年外,其余年份增幅较大;金东傅村、兰溪马涧、婺城石门3地3年各点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1.62%、9.98%和22.17%,说明兴佳2号较对照有绝对的产量优势。2014年兰溪马涧和金东傅村减产的原因可能是该年度雨水偏多,地块排水不畅影响出苗所致。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兴佳2号平均单薯重为97.14 g,商品薯率为88.70%,分别比对照增加21.78 g和8.76百分点;而其单株结薯数为7~8个,略少于中薯3号的9~10个,由此可以看出兴佳2号大中薯比例较高,商品薯率明显高于中薯3号。综上所述,兴佳2号连续多年、多点产量表现除个别年份受特殊天气影响表现较差外,均表现优良,而且该品种商品薯率较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表1 2013-2015年3个试点马铃薯兴佳2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
1.2.2 特征特性
兴佳2号属中熟品种,浙中区域种植出苗至成熟87 d左右,比中薯3号迟熟3 d左右;该品种株型直立,茎秆绿色,较中薯3号粗壮,叶片深绿色,复叶及小叶均比中薯3号大;生长势强,结薯集中,块茎有别于中薯3号的扁圆形,其薯形为长椭圆形,大且整齐,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商品薯率高,品质与中薯3号相当。在试验中还发现,该品种较中薯3号抗晚疫病,但块茎易感疮痂病,连作地块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1 整地与施肥
整地时应深耕,耕作深度25~30 cm。本地区雨水较多,应作畦,双行栽培畦宽约1 m,单行栽培50 cm左右,畦沟宽20~30 cm,确保排灌方便。兴佳2号为高产品种,结合耕地施用腐熟农家肥15 t· hm-2左右,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均为15%)750 kg·hm-2左右,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匀[4]。
2.2 种薯准备
2.2.1 种薯催芽
播种前15~30 d将冷藏或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15~20℃、黑暗处平铺2~3层。当芽长至0.5~1 cm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 d翻动1次。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烂、病薯和纤细芽薯。催芽时避免暴晒、雨淋和霜冻。
2.2.2 切块
播前3~5 d进行切块,切块大小以每块重约25~30 g、带有1~2个芽眼为宜。切刀每使用10 min后或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1~2 min或擦拭消毒。切后用加有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或甲基托布津(约为种薯质量的0.6%)的草木灰或石灰粉拌种,并进行摊晒,以加快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
2.3 播种
春播,促早栽培播期为1月中下旬,露地栽培播期为2月中下旬;秋播以8月下旬到9月上旬为宜,浙中地区该时节温度偏高,宜露地栽培。播种密度控制在5.25万~6.75万株·hm-2,行距60~65 cm,株距27~30 cm。
2.4 田间管理
2.4.1 中耕除草
播种盖土后,用50%乙草胺或40%扑草净2 250 g·hm-2,加水750 kg·hm-2喷洒土壤表面,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
2.4.2 水肥管理
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防渍害。视苗情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宁少毋多。追肥方法可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
2.4.3 病害防治
本区病害主要为晚疫病和疮痂病等。兴佳2号晚疫病抗性较强,若发现应及时清除中心病株,发病初期喷银法利稀释600倍液,纯药剂用量为1 125~1 500 m L·hm-2,每7~10 d用药1次,连续喷施3次,注意切忌雨天喷施。疮痂病应以预防为主,应用无病种薯,多施有机肥料,并保持土壤pH值在5.5~7.0。
2.4.4 虫害防治
本区主要害虫为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苗期防治可用毒饵诱杀,用750~1 050 m L· hm-2的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加少量清水后,与炒香的棉籽饼或菜籽饼75~105 kg·hm-2拌均匀,于傍晚撒在苗根附近地面上诱杀。
2.5 收获与贮藏
当商品薯单薯重70 g以上时,根据市场行情早收、抢收,春播地膜覆盖一般收获日期为5月中下旬,露地栽培一般为6月上中旬,秋播一般在11月中下旬。收获应在晴朗天气为宜,挖出薯块应晾干表皮水分再回收。不同品种应分开收获,并按大小分级。贮藏最佳温度为3~5℃,并注意遮光,以防薯块变绿。
[1] 卞晓波,吴伟,程林润,等.浙江省马铃薯地方品种的鉴定评价方法与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2):166-168.
[2] 樊伟芳,赖爱萍,陆国权.浙江省马铃薯主粮化发展优势、问题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5):593-595,604.
[3] 刘喜才,张丽娟.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蔡仁祥.浙江省鲜食马铃薯春、秋季高效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6):862-863.
(责任编辑:张才德)
S532
B
0528-9017(2017)01-0080-02
文献著录格式:卞晓波,徐晶晶,程林润,等.马铃薯兴佳2号在金华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80-8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126
2016-08-19
金华市农业类重点项目(2015-2-006);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农业项目(2012C12902-3-3)
卞晓波(1986-),男,山东潍坊人,农艺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旱粮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推广相关工作,E-mail:zjjhxiaobo@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