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联书法的文化底蕴

2017-02-24 08:50裘纪平
茶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楹联茶文化汉字

文/裘纪平

茶联书法的文化底蕴

文/裘纪平

一副茶联庭院陈,人文气场陡然生。

银钩铁画同心乐,调鼎新芽共松风。

茶联,指含有茶文化信息的楹联。茶联书法作为中国所独有的文化代表之一,将茶与文学、书法等融为一体,包含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使空间场合增添文化气场,是具有中国气派的展示形式。在此笔者就茶联书法的文化底蕴提出“分合有道”与“仁性处世”的观点来作探讨。

“分合有道”与“仁性处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得以一脉相承的根源。在茶联中,前者体现语言文字的运作,后者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构成茶联的语音和文字,正是源自“分合有道”的思想。“分合有道”,是指自如运用时空中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的东方智慧,诸如易卦、建筑斗拱、秦兵马俑标准化配件等等模块化的分与合,使中国文化能够透过现象来观察、认识和掌握事物本质,并将世界本质化,从而秩序性地处理和应用。

汉字语言体现“分合有道”思想。语言文字的发明使人类走出蒙昧,思想得以运行。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通过对世界的认知形成语言文字,在声音与符号上演绎出各自的体系,代代相传,延续过往。每个民族语言的语音都是从多音节演变过来的。而汉字作为其中一种文字语言,在语音上发展为一字一音的单音节,每个单音节有四个调,分为平仄,词汇不是通过修改固有音节,而是由音节结合所形成。汉字语音,形成单音而具备四个调,是高级的语音发展。从《诗经》以来,语音的美、语感的充足成就了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骈文对偶的语言艺术之妙。而汉字字形,以笔画为元件,组成偏旁部首。部首依事物属性归类,配成汉字家族的符号系统,每一个字占一块形、一个音。

“分合有道”的音、形、义有机组合,让中国人能够通过汉字体系感悟世界,汉字产生的书法作品遂成为有价值的艺术形式。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汉字文化圈使东方智慧得以生生不息,并不断发扬光大。

而楹联,是运用这种语言文字的典范。汉字符号的造型意象,五千年以来的书法精神,成就了世界所独有的楹联书法:

单音节,铿铿锵锵音韵美;

方块字,齐齐崭崭阵列美;

笔画势,浩浩荡荡书法美。

联语上下数言,一目了然,自成完整文章,是最简短的文学形式,可谓以少胜多,感染人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茶联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直观呈现,是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生动展现,体现了高妙的语言艺术,更藉以书法,展现音韵美、意象美,视觉美。

书写楹联这种作品形式,自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481-539)自题其门始,五代后蜀主孟昶(919-965)写春联,经历了漫长的文化积淀酝酿。或按习俗在门上贴春联,或伴随厅堂中堂书画作品配置起来,或镌刻于宫廷、园林、寺观等亭榭楼阁堂的门柱之上,这种作品形式到清代达到鼎盛,具有公众性和礼仪性,与环境空间融为一体,成为艺术审美的眉目。

茶联因品茗而自然生成,包含了中国人两千年饮茶生活方式的从容态度。品茶自唐代陆羽著《茶经》以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自魏晋开始,品茶就与儒、释、道结下不解之缘,与文人墨客的生活水乳交融。联句如“七条瘦玉半缕茶烟”、“数巡香茗一枰棋”、“茶熟香清读画时”、“碧螺春雨读南华”、“煮茗敲诗”、“茶经酒谱各横陈”、“半瓯春茗过花时”、“胜事焚香煮茗”,体现茶与琴、棋、书、画、诗、酒、花、香相依相伴,情趣无限。“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茶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而茶联则体现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品位。在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休憩地,在茶馆、茶楼、茶亭、茶肆、茶社、茶室等公共场所,以茶为题材的楹联,传播文化境界、彰显地域特色、增添品茗情趣。

茶联大字悬挂欣赏的特性,使其成为茶文化传播的重要使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茶联以其视觉、听觉的艺术感染力默默打动人心,美化我们的品茶空间,营造人文气象,拓展我们的想象空间和美学意境,体现“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谈中华文明)

卷轴形式的茶联书法作品,是最重要的茶联书法形式,它是较有明确创作意识的书写,是具有观赏性的纯粹的书法。自有品茶的历史开始,唐、宋、元、明、清的茶诗,被取用集成为茶联,体现悠久的茶文化内容。茶联内含诗词韵味,外显书法风采,简明有味,“文则数言乃成其趣,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凡此种种,生动体现在传统茶联书法经典作品中。

书法的品质是时代的晴雨表,是时代风气、文化素质和审美意向的自然展现。传统茶联书法经典作品,是书写者精神素养的油然流露,存有那代人鲜活的人格气息和文化密码。

晚明、清代和民国的名家茶联书迹为我们打开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照亮我们的思想和精神。

要读懂茶联书法,先要了解书写者。传统茶联书法经典作品的作者生活在晚明、清代和民国年间,基本上是进士出身,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艺术家,都是具有责任担当和文化眼光的时代精英和文化代表。书法是他们生活中的最重要的艺术爱好,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在帖学和碑学上的精湛造诣让他们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在真草篆隶行书法作品中抒发茶情茶趣,不仅体现书法造型的功力,更体现接通文脉的自由意志的神性感应。

笔法呈现真心,不是刻意而为。写毛笔字,笔锋行走于纸,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意随心运,一个“写”字,怎样的内心就流出相应的笔画,无法掩饰。修养有多深,笔下就有多少韵致;内心有多强大,下笔就有多少神韵。茶联墨迹是时间的定格、气息的端倪、轻重缓急在速度中成全的字形。这些传统茶联书法经典可谓是心灵的定格,精神的自画像。笔底以外渊博的学识和修养,奠定自信书写的底气,自然地流露出真实的自我。

书法作为公认的中国传统艺术,通过茶联这一形式,可有效传播茶文化。考核书法的科举制度延续了千余年,1905年被废除,毛笔作为书写工具也逐渐退出了日常使用,作为精英艺术的书法,在20世纪逐渐淡出历史。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指出的:“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传统茶联书法经典作品是我们茶文化发展的思想空间和精神坐标,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并以新时代的审美眼光使其鲜活起来,来充实今天的茶文化内涵。

中国人通过“分合有道”来整体把握事物循环规律,从而能够以中庸之道来“仁性处世”。“仁性处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相敬、相亲、相融、相和。 仁,温润而泽,是中国人真实生命的核心内容与根本方向;仁,是人天通达无碍而圆融和合的境界。孔子认为道德根源乃在人的生命之中,要“依于仁”。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又说“为仁由己”。正如联句所谓的“茶可清心德似仁”,中国茶联形象地体现了这种“仁性处世”的精神。茶联在内容上包罗万象,绚烂多姿,以诗意的优美节奏,展现个人修养与自然情趣。作品的美感之中是书写者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主体意识,让我们可以由茶联墨迹透视作者的文化心灵,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度与厚度,体现的亲和性、伦理性和融汇性,理解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仁性处世”思想。

近百年的西化历程,人们在物质的满足中渐渐迷失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的创新书法,应当回顾传统本源,在传统中找回我们的精神寄托和信仰支撑。茶联以书法为载体,蕴涵“分合有道”与“仁性处世”的理念,培养风雅之心,激活传统,使传统出新,提升现代性,弘扬中国文化精神。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传统茶联书法经典作品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书法艺术、饮茶方式、楹联习俗的有机结合,是思想性、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包含“分合有道”与“仁性处世”理念的智慧。一碗茶汤,明心见性;茶联书法,直通心灵。中国茶联,可观可吟,赏心悦目,耐人咀嚼,回味无穷。把盏品读,高养天和,不亦乐乎。□

猜你喜欢
楹联茶文化汉字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孔府的年节楹联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