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BBC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盛会》的文化解读

2017-02-24 20:07
关键词:跨文化纪录片主持人

吴 霞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跨文化视角下BBC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盛会》的文化解读

吴 霞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从跨文化视角分析选题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他者看待中国文化的角度、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西方文化的解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外国人是用什么方式去理解中国文化,以及面对缺失的文化元素他们选择用怎样的解读方式介绍给国外观众,在交流中是否出现文化融合。

跨文化交际;《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盛会》;文化解读;文化元素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盛会》是2016年2月由BBC推出的纪录片,与之前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不同的是,这部纪录片利用四个外国主持人及一个华裔主持人在中国过新年的体验,以时间作为轴线将南北庆祝新年的方式进行无缝连接,较为全面地体现了真实的新年气氛。以时间为线,以南北城市为点,连接成为整个中国过春节的面。此记录片在播放后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喜爱,此纪录片由中英两方共同制作,以文化他者的身份重新审视中国春节这一盛大的狂欢节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的交流,同时也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群体以及不同的文化成员相互交换信息、相互沟通、共同建构意义和身份的过程。主要涵盖两个层面的行为:个人的和群体的。首先,跨文化交际发生在不同文化相遇的交际场合中。参与社会内部交往的人们具有相同的文化身份,介入跨文化交际的人们来自不同的文化,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差别莫过于文化背景和母语。因为,只有文化与交际结合的时候,跨文化交际才能产生。[1]而笔者认为片中的外籍主持人介绍他们所不熟悉的中国文化,这个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伯明翰城市大学媒体理论教授斯蒂芬妮·弗雷莫说:“这个节目体现了东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似点。”该节目制片人杨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工作室选择有关中国的话题来制作。他说,“提到中国文化,毋庸置疑,春节是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去年10月访问英国,也推动了两国加强文化合作。由此可见该文研究材料之新,笔者认为跨文化交流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而我们研究的对象和材料也应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了解到当下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程度。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纪录片并不是最新的研究方式,在国内已有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来分析英国BBC的纪录片,鉴于此材料刚推出,尚未有太多相关的文章,可以作为该文的创新点之一。该文主要依据戴晓东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支撑,笔者从书中了解到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历史以及理论的基本概念。在国外,古迪康斯特的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总结了15种不同的跨文化理论,笔者据此了解到跨文化交际时的特点以及注意的原则。在米歇尔·苏盖, 马丁·维拉汝斯所写的《他者的智慧》里提到,从文从他者视角考察文化,对应于在异种文化中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凸显相关的理解和误解之处。丁允珠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两个不同文化的成员进行符号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通过商谈来建立共享的意义。《中国新年》通过外国主持人到中国来体验中国春节的方式来进行文化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到真正中国人过新年的气氛,在当中不仅有言语交流还有行为交流。金荣渊提出:跨文化交际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直接、面对面的交际。纪录片中主持人跋山涉水远道而来正是为了能面对面直接地与中国人交流,甚至走近平常百姓家,看看春节对他们来说是什么样的存在。

二、选题中的文化冲突和融合

中方在团队中是作为一个向导,有许多拍摄题材都是英国团队经过研究调查才最终确定下来。中方制作人曾表示,英国剧组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发现了很多即使中国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的有趣的东西。而在选择题材这一过程中,英方作为一个外国团队到中国来拍摄具有中国特色且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节日,这里面必定会有文化冲突和融合。

1.冲突:拍摄主体和对象

本记录片的户外主持人一共5个,其中有一位是在英国娱乐圈小有名气的华裔演员,这也许是为了让此记录片拉近与本国观众的距离,同时也会获得观众的好感。尽管如此,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大部分的主持人都还是纯正的英国人,拍摄的是中国春节从筹备到庆祝当天人们的生活,春节是在一年中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其中所包含的习俗、内涵都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表面上看两者已经是相互对立的两面了,外国主持人和中国文化,一个高语境一个低语境,文化背景也各有不同,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两者存在冲突的一面。

2.融合:节日价值观

纪录片将“家人团聚一同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年”的节日观融入到春节的筹备中去,将筹备春节的细节在观众面前展示。选取被世界认同的传统中国家庭观念,用春节这一节日传递出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和归属感。这种庆祝节日的方式和过春节的观点使外国观众有种亲切感,也就避开了许多文化细节差异,就像是不会去纠缠中国过春节时买的具体是什么年货一样。就如纪录片中主持人在逛中国年货市场时说的,这样的场景就像身处在12月的英国,大家都在做圣诞节前的准备来形容春节前的年货市场,人们都在市场里购买闪亮的装饰和雪人对比中国市场里热卖的春联和灯笼,也就是说在一个相近的价值层面上片中的主要观点才更容易得到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认同。

对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饭,祈祷祝福新年新气象的节日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过圣诞节的观念相似,除了饮食和习俗差异性较大,在根本上都是属于迎接新年的节日,中西方文化都有将新年当做节日一样过的相同点,所以可以认为在这个春节和圣诞节的节日观上产生了文化融合这一现象。

三、跨文化视角下分析文化他者看待中国文化的角度

1.文化身份差异下的讲述方式

中国新年这个主题,英国BBC是站在文化他者的身份上看,而中国CCTV则是在文化我者的身份,笔者对比两个版本之后发现,中国CCTV的版本第一集有49分钟,而英国BBC版本的第一集就有59分钟。相对而言本次的删减并不算多,这也说明了此纪录片所讲述的大多数内容在本国人眼里得到了肯定。中国CCTV的版本在开头便直切入主题,介绍了春节具体的时间以及生肖年份等基本的概念,镜头主要给了采访的中国人,剪切镜头是为了更好地将整个纪录片连接起来,描述出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删除了主持人之间的隔空对话来接续纪录片的归乡的不同方式,选择了用解说来连接纪录片,符合中国文化中严谨和紧密的特点。而英国BBC版本则更具有叙述性,开头第一句就是“welcome to China”,这让国外观众一下就进入了这样设定的一个情景。因面对的大多数观众是外国观众,所以着重从体验视角去感受中国春节;BBC选择了用主持人之间的隔空对话来接续不同的地区的同一时间准备春节的方式,符合西方文化上的逻辑性强及具有英式趣味性的特点。

2.跨越文化常识的障碍

许多中国习俗和文化传统对于本国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外国人却有着另一种看法。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两者的文化常识也就各不相同。谈论到龙等浓郁中国文化的词汇时,需要添加额外的解释。例如:在第二集讲到舞龙舞狮时,会将西方与中国的龙的含义区分开来。西方的龙一般认为是邪恶的,而中国的则是和善仁慈的,这让观众对于东方龙的形象有一个更深切的了解,当两国人进行交流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误解或者是偏见,进一步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四、《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盛会》中文化元素在西方文化的解读

1.对比解读

该文的对比解读主要是将有中国传统或者特色化的事物用本国的东西做对比,尽量通过拍摄以及言语形容描述来刻画出真正的中国特色事物,对比的意义就在于在对比的过程中,更能清楚地了解到两者的特点及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建立跨文化关系的时候,交际者不仅界定自我地位,而且分辨对方的角色,他们通过协商实现身份的建构与维护。在对比时便需要分辨好事物的角色,实现事物身份的认定,也就是对比下产生的解读。

(1)白酒

为了让观众深刻了解到白酒这种特殊的中国酒,片中还近距离参观了著名的白酒产地:泸州老窖。此地酿造白酒已有近450年之久,而白酒是以辛香甘甜的风味著称,由高粱酒培为原料持续循环发酵而成。在西方称之为无色的烈酒(white spirit),在中国则称为白酒(Baijiu),片中两位主持人在喝下两小杯白酒后,形容它像西方人所熟知的梨露酒(pear drops),马美特(Marmite)。这样的对比解读能让观众会让国外的观众更能了解到白酒真正的味道近似于身边的哪类酒类。

(2)姜粥

片中还拍摄了从肇庆回家的摩托车大军,在路途中间的休息站会享用到姜粥(ginger porridge)和一些志愿免费服务,体现出中国人性化的一面。用苏格兰麦片(Scottish oats )来与米粥(rice)作对比,以此在凸显出米粥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是作为主食存在。片中的姜粥被译为ginger porridge,译名将主要原材料译出更能较好地描述食品的质感和品味。这种介绍方式不仅让外国人明白粥在此处的意义,同时也让中国的观众知道在国外有一种食物相当于国内的米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

2.补充说明解读

补充说明解读是为了让观众不仅知道事物在中国的名称,还将内涵意义也讲述出来,赋予其背后的意义,就让人觉得这不单单是一个名称,而是有文化有故事的事物,便于理解和记忆。有着跨文化交际中解释性的特征,也可以看做是传递和解读信息的过程。

(1)食品意义

片中主持人从报刊亭买了小吃,描述其为肉丝条或者辣的条状物(Meat floss, hot strip)中文名是辣条(Latiao),介绍说辣条是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最受欢迎的小吃,这样更加贴近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用人们最普通最平凡的食品拉近了两国的距离。用归化的方式,直接使用拼音音译出辣条,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零食。这次并没有将原材料以及做法译进名字里,这样会显得更加繁琐和困惑,相反只是在介绍辣条前面铺垫了说明,这说明了纪录片的制作倾向于保留本国文化,让国内外观众能够接受对这个食品的解释。

(3)地名意义

①香港

尽管这个地名已经是世界人所熟知,但究其缘故,许多纪录片并未说出其所以然来。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尽管与中国文化有许多相同的特性,但它保持自身的独特性。香港被译为HongKong。Hong的意思是芳香的或者是风景如画的,Kong 在中文里是港口的意思。这样的补充解释说明让地名背后的含义清楚明了,谈及这座城市便会想到其特点及风貌。

②查干湖

查干湖被译为Chagan Lake位于吉林省,被译为Chagan Lake。片中拍摄时当地气温是零下40度,Chagan 的意思是圣洁或者是白色,而这里的冰面覆盖厚度达到了一米多深,正好也验证了这个湖的名字由来。片中不仅让观众看到这冰天雪地的样子,还加以解释说明,这便对直接用汉语拼音所说的地名减少了理解的障碍,有助于良好的沟通交流。

结语

该文主要分析BBC纪录片《中国新年》文化他者看待中国文化的角度、在制作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和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文化中的解说这三个方面,根据文化他者与文化我者在介绍本国文化时选择讲述的方式的不同,了解到两国思维方式、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差异性;在制作中主持人与对象的身份冲突和节日价值观的融合,可以看出在不断的交流之下,无论是冲突还是融合,所产生的碰撞都是可以促进双方更进一步的了解地。而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解说主要是从对比和补充说明解读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了文化他者在介绍陌生文化时所会采取的解读方式。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随着时间在不断发生、改变、进化,分析最新的材料才能得到最新的结果,通过分析该文可以了解到目前国内与国外的交际程度,以及复杂内敛的中国文化在外国观众眼中在通过一定的手段介绍后是可以得到理解和接受的。

[1]戴晓东.跨文化交际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冯欣.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合作纪录片:文化主体间的对话——以《美丽中国》为例[J]. 兰州: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

[3]姜飞.从学术前沿回到学理基础—跨文化传播对象初探[J]. 北京: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3).

[4]李炯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N]. 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5]吕秋娴.论BBC人文纪录片对我国纪录片的启示[J]. 重庆:新闻研究导刊, 2015(10).

[6]米歇尔·苏盖, 马丁·维拉汝斯.他者的智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W. B. Gudykunst&Y. Y. Kim. 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ew York: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3.

[8]Y. Y .Kim. On Theoriz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Y. Y .Kim &W. B .Gudykunst, Theor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1988.

[9]S. Ting-Toomey,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1999.

[10]曾庆华. 从功夫熊猫成长历程看中西文化融合[J].山东:时代文学,2015(1).

[11]J. W. Neuliep.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contextual Approach.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2000.

[12]L. Chen. Interaction involvement and partners of topical talk: A Comparison of Inter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dyad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5(19).

[13]M. W. Lustig &J.Koeste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Boston:Allyn&Bacon,2003.

[14]S.W. Littlejohn. Theorie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Boston:Cengage,2007.

Class No.:J952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BBC Documentary Chinese New Year: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 From the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Wu Xia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6,China)

We analyzed the cultural conflicts and integration, the way people of one culture treat that of other culture, th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western culture from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We also talks about the way they used to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what interpreted way they have chosen to introduce the missing cultural elements, whether it has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communication or not.

intercultural; Chinese New Year: 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cultural elements

吴霞,在读硕士,桂林理工大学。

1672-6758(2017)02-0147-4

J952

A

猜你喜欢
跨文化纪录片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