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的轻松学习之道

2017-02-24 18:21:07甘肃省玉门市第二幼儿园梁亚琴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朋友数字游戏

甘肃省玉门市第二幼儿园 梁亚琴

幼儿数学的轻松学习之道

甘肃省玉门市第二幼儿园 梁亚琴

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中,科学领域包括科学和数学两个部分。其中数学的知识性、抽象性和概括性都很强,这导致幼儿在学习时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的讲解不感兴趣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改变教师过分注重教学内容、数学活动教法单一、较少关注幼儿兴趣点的现状,而将幼儿的数学兴趣、相应能力的培养等作为发展要求?我认为,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

一、利用丰富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

提供给幼儿富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调动各种感官,通过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获取知识。通过探索式学习,幼儿必须以自己的视角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在数学学习中孩子容易获得成就感,进而对继续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过程能够促进幼儿数学学习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主观意愿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操作材料可以选择现成的小数棒、数字卡、图形卡、串珠、积木等,也可以是师幼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产物,如小纸盒、瓶盖、冰棒棍、豆子等。

教师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具,可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如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图形”,在教师设计的“给小动物喂饼干”操作练习中,提供各种形状的图形卡充当“饼干”,请幼儿将圆形“饼干”喂给小兔、将三角形“饼干”喂给小狗、将正方形“饼干”喂给小熊,在一系列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相关的经验。又如数学活动“排序”,它包含按大小、高矮、粗细、长短等排序的多个维度的内容,这样复杂的排序方式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需要比较的物体数量增多的时候幼儿会陷入混乱,此时,活动需要借助蒙氏活动教具(粉红塔、棕色梯、插座圆柱体、长棒)等操作材料,再辅以教师恰当的指导语,让每个幼儿都亲自参与参与操作,在学习排序的同时理解三个或三个以上物体之间该怎样比较和描述,掌握比较的方法。

二、设计适合的数学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是通过游戏来完成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让幼儿在玩数学游戏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和积累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1.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数学游戏

在设计数学游戏时,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创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使幼儿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可以设计“采蘑菇”的游戏,小朋友扮演小兔一只只跳到草地上采蘑菇,每个小兔每采一个蘑菇都要送到兔妈妈的篮子里,于是,篮子里有了许多蘑菇;还可以设计“开汽车”游戏,小朋友一人一辆“车”,停在停车场就变成许多车,从停车场开出来还是一人一辆。通过游戏使幼儿懂得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而许多又可以分成一个一个。只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才能让幼儿自由地投入到游戏中,从而在游戏中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

2.设计适合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游戏

游戏是为教育内容服务的,游戏的设计必须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游戏与内容要相辅相成。如针对“点数”的学习我们设计了“小雪花”游戏,教师念儿歌:“冬天到,雪花飘,×片小雪花在一起”,儿歌结束时,小朋友们要按老师说出的数字分组抱团;针对“认识数字”的学习我们设计了“捉迷藏”游戏,教师随机在一排数字中藏起一个数字让幼儿猜是哪个数字不见了,也可以选择一个特定数字,当其他数字出现时幼儿要大声朗读,而当某个特定数字出现时,小朋友要默不作声;针对“分解组成”的学习我们设计了“分分家”游戏,让一定数量的幼儿在儿歌中自由地分成两部分,逐步了解分解组成的特点。游戏内容设计得好,在数学教学中就能有效激发起孩子学习的乐趣。

三、创设良好的数学环境增强幼儿参与的主动性

幼儿园区角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幼儿在玩中学知识、在玩中感知社会生活。专门设立一个数学区,教师要根据最近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相应地布置,如孩子学习了“分类”,教师就要给区角里添置可以进行形状、颜色、大小、特性分类的各种物品。除了设立独立的数学区,数学教育还可以融合到其他区域中,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而且,不刻意的活动环境会更具趣味性,更容易吸引幼儿参与。如“超市游戏”或者“小吃街游戏”等,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分类、排序、计算、认识货币等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玩具归类、小朋友排队、分发食品等都与数学有关。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帮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广泛的基础。这样潜移默化的学习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此外,教师或者家长在生活中挖掘数学教育的素材,这样有利于幼儿建立起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灵活的教学形式注重幼儿思维结构发展

在数学教育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只是能力发展的表面现象,核心是通过学习的过程促进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现状与经验,把数学活动设计得更贴合孩子的兴趣点。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幼儿正处于积极探索周围事物的阶段,对新鲜的、未知或者略知的事物会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语言和情境来设计悬念,就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中班数学活动“图形的分类及二次分类”,教师以“女巫抓走了白雪公主”为引题,通过精美课件告诉小朋友救出公主必须闯过女巫设置的三道关卡——第一关找出与大门上形状一致的图形;第二关将这些图形按颜色分类;第三关将按颜色分开的图形再按大小分类——以知识点层层递进为手段,让幼儿由易向难逐步解决数学问题。当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败女巫救出公主后,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表达自己成功的喜悦。

2.引入竞争鼓励参与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竞争意识会不断增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或材料,鼓励所有幼儿积极参与,以满足幼儿竞争心理的发展。如大班数学活动“加减法学习”,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为每一小组设定名称和口号,然后让孩子们分组比赛,先回答必答题再回答抢答题,最后是创编应用题,比赛结束后根据每组得分情况进行讲评。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性格内向、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幼儿,在必答题环节中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感。

3.巧妙设计形成互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考验教师教育能力的一个方面,优秀的活动设计可以促使数学知识点“活”起来。如,大班数学“朋友的电话号码”是一节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活动,我在活动前为每个孩子都设计了一张独一无二的暗藏一个小朋友家电话号码的练习纸,计算练习纸上的算术题并将答案顺序排列成一串数字,我请小朋友回家后完成这张练习纸并拨打得出的这串数字,看看找到的是哪位好朋友。这样的数字游戏激发了孩子极大的兴趣,很多孩子当天就按要求完成了接打电话的任务,并从中感受到了惊喜和期待。第二天,我改变了练习纸的形式,每一行给出电话号码的一位数,要求幼儿逆向思维,根据这个答案编写出一道算数题。虽然增加了幼儿操作的难度,但因为有第一天活动的铺垫,孩子们同样很好地完成了。

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积累数学经验,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小朋友数字游戏
答数字
小朋友们都哭了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找茬儿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爆笑游戏
海边玩一夏
孩子(2016年7期)2016-07-11 19:26:40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小学科学(2015年7期)2015-07-29 22:29:00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