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玉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莆田学院为例
王海霞
(莆田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通过对玉雕市场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玉雕市场前景良好,但面对市场需求,优秀的工艺雕刻技术人员、高层次的管理人员都相对缺乏。本着服务地方性产业发展的理念,加上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玉雕专业在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顺利开设。随着学校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玉雕专业逐年成长壮大。但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专业,玉雕专业课程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和完善。文章主要对玉雕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玉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应用型人才;玉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玉文化
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在人类文明的艺术宝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深深地融入了中华儿女的习俗观念。玉文化以其稀有的宝贵材质、高尚的气节、千变万化的图案纹样、鬼斧神工的雕琢技艺和吉祥的传承意蕴,凝结着人们的深厚情感,净化着人类的灵魂,展现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与珍贵的历史价值。纵观古今,玉雕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文化进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玉雕文化逐渐形成了以地域性文化为背景的流派发展模式,各大流派的作品从表面上看是百花齐放、风格迥异,但实质上却是殊途同归,都是以展示玉雕世界的艺术魅力为根源和目标。总体来看,和其他产业一样,我国玉雕产业的发展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波动与起伏,但随着中国经济健康、持续性发展和飞越,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对于玉雕文化关注的热情度有增无减,在很多发达地区都建立了珠宝城、玉器一条街等珠宝玉器市场,玉雕艺术品也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广阔前景。玉文化的发展,为地方性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玉雕产业的技术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以福建莆田为例,通过市场调查和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发现,近些年来,玉雕产业更是发展势头良好,高层次的玉雕专业人才出现了不足的局面。在这种大环境下,莆田学院玉雕专业的成功开设可谓任重而道远,对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玉雕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重大意义。
通过对当前市场动态与人才需求所面临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加上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工艺美术专业通过教育部的严格考核并顺利开设,一跃成为莆田学院艺术类的重点学科之一,专业方向涵盖了木雕、玉雕、家居设计等多个方面。其中的玉雕专业是工艺美术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培养高技能玉雕专业技术人才为发展目标,虽然刚刚起步,但随着硬件配套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玉雕专业逐年的成长壮大起来,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性产业对高素质的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玉雕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体系日趋完整。在当前市场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影响下,玉雕专业课程能紧随全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步伐,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发展目标,最大程度的优化专业课程的合理性与系统性。根据市场需求,学院多次组织专任教师及时补充和完善教学大纲。
2.教学条件逐步完善。首先,专业教学设施逐步完善,现拥有教学设施配备良好的泥塑写生教室、木雕实训室、玉石雕实训室和大师工作室,能符合正常教学要求;其次,利用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市场接轨,现已拥有多家实力雄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3.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与建设。学院注重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与建设,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师职称分布合理。为了与时代接轨,更好的掌握当前形势下的工艺雕刻市场的前沿信息,学院多次派教师外出考察,加大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力度;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工艺研发而和创意设计;同时,学院聘请多位高职称的国内外专家、教授现场授课,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重视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学院多次组织专业教师对于如何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讨。对玉雕专业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合理应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更好的满足于培养玉雕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另外,学院对教师的科研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与鼓励,近年来,玉雕专业在校级、省级的教学改革的科研立项,在科研方面有一定进步。
(二)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玉雕专业深受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并进入到良好的发展状态之中,但同样也面临着很多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面,主要问题如下:
1.当前课程教学内容较难满足市场需求。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逐年增长,但把在校期间所掌握的专业常识运用到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就业情况还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对往届玉雕专业毕业生访谈发现,专业对口就业率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排除部分学生不能吃苦耐劳,无法持之以恒的从事玉雕创作外,还从另外的角度反映出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也存在脱节现象。
2.教学场地不够集中。玉雕专业是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新开设的一门重点学科,由于工艺美术学院独立、固定的教学场地还在建设当中,为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教学场所只能分布在多个教学区内,相对来说较为松散,对课程开设处于同一进度的师生来说,缺乏一定的教学过程沟通空间,不利于知识的共享。
3.课程教学空间不足。由于学生人数稳中有升,个别课程教学空间也略显拥挤。例如,陶艺是玉雕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较为规范的陶艺教室只有一间,对于一些教学所需设备缺乏放置空间,学生上课空间不足。
4.对于举办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展览,缺乏一定的鼓励和扶持力度。学生作业展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直接展现,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扩大专业的宣传力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现状只是注重举办学生阶段课程作业展览,对于鼓励优秀学生开办个展和联展的奖励和扶持力度还有待增强。
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专业,玉雕专业还处于稳中有升的发展阶段,各方面有优势也有不足,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一)外部因素——市场发展需求使得玉雕专业发展得到契机
1.立足于中国玉雕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之上。“玉,石之美也”,它作为东方文化的符号、传承人类文明的一种载体,距今已逾万年,但当我们隔空遥望时,依然神往,为之动容,让人们在崇拜、敬畏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感悟、思考当中。历经时代的变迁与岁月的考验,古老的玉文化依旧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魅力十足的占据着它应有的位置,为当代艺术领域的拓展与创新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在当前市场的需求与引导下,如何让中国传统玉雕中的形式与符号性语言融入到当代艺术创作当中,衍生出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理念和心理需求的玉雕艺术精品,离不开一辈又一辈优秀的玉雕艺术工作者坚持不懈的传承与接力。
2.服务于地方性产业发展的需求理念。福建莆田地处东南沿海,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近年来,作为地区第二大支柱产业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工艺品种涉及范围广,产销两旺,影响力巨大。而这其中的木雕、玉雕和明清仿古家具带来的客观的经济效益更是莆田人民的发家致富重的要经济来源之一,享誉海内外。
玉雕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到这个领域当中,但通过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和对于当前玉雕产业的了解,不难发现,面对市场需求,优秀的玉雕工艺雕刻技术人员、高层次的管理人员都相对缺乏,还存在很大的挖掘空间。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趋势,满足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玉雕专业的开设,不仅仅是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工艺雕刻类技术人才,对服务和提升地域性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全社会的进步,更是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二)内部因素——当前的玉雕专业课程教学较难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针对如何培养玉雕专业人才这方面的问题,以往多是以传统的“师徒”、“父子”的传授模式为主导,这种模式有利有弊,虽然门类派别之间有着风格和语言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例如,偏重技法、工艺的传承,忽视对理论的较为全面、较为连贯的掌握与学习,对艺术创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不能很好的搭建同行之间技艺切磋与交流的学习平台、审美情趣得不到良好的提升空间,甚至一部分从业人员独立创作的能力较为匮乏,整体素质跟不上去。面对这种局面,玉雕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过程中,积极调整和转变思想观念,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以莆田为主、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高技能、高层次的工艺美术人才。
但由于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玉雕专业是起步较晚的一个专业,无论是在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的管理与配置,还是教学理念的定位、教学经验的积累等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玉雕教学的成效,在短时间内对改善当前玉雕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还很难起到明显成效。
如何培养符合地方玉雕工艺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学校转型期下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玉雕教学改革试图推动中国传统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同时结合实践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与不足,对如何培养符合地方性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出更为合理、更为科学的方案,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补充和完善。根据对目前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玉雕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来看,教学改革的侧重点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衔接课程安排、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1.课程教学安排的合理衔接。前后课程的合理衔接,对保障和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时候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会出现前后课程的“颠倒”现象。例如,2014级玉雕课程排在泥塑浮雕课程之前,以至于在玉雕创作中,大部分学生对于浮雕了解的不够到位,技法不熟练,没有从本质意义上把浮雕的制作技法运用到玉雕创作中来,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假如排课条件允许,在初步掌握泥塑浮雕学习的基础之上,根据所塑的泥稿进行材质转换,让学生把所学基础知识与不同材质进一步过渡、衔接,有一个加强和深入的学习空间,这样的教学模式对调动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来是很有感召力的。可见,合理调度,系统安排课程,是提高专业性技术人才技能的一个重要保障性条件之一。
2.加大艺术考察的力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艺术院校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艺术考察课程的设置,不仅能让学生广开视野,有利于知识面的积累与拓展,提升艺术的感知力和审美境界,而且,通过艺术考察这一体验教育的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进一步深化了理论常识的同时,对发掘和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玉雕专业课程中也要积极投入和加大艺术考察的力度,这对从总体上来提升生学生的修养和素质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强化以服务地方性产业发展的课程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的“雕塑艺术之父”罗丹在创作中特别注重艺术作品的个性,把“有性格”作为衡量一件作品是否具备真正美的衡量标准。这明确指出,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在从事艺术创作时,只有充分把握和表现出作品独特的艺术感召力,才能从本质上掌握艺术的美感。莆田玉雕艺术也跟木雕艺术一样,同样具备着文化特色,所涉及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有宗教信仰、民间传说、莆仙戏曲、古代传记、祥禽瑞兽、花草鱼虫、民间图案等,都是以独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形态和耳熟能详的民俗生活、民俗理念为基础,进而来创作众多题材丰富、“性格”鲜明、以展现一定的地域性和民俗特色的玉雕艺术品。[1]莆田学院玉雕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为更好的服务地方性产业发展做好准备,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学生对于莆田地域文化特色的了解力度,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之上,要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莆田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传统玉雕的创作模式以及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努力打造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玉雕精品。
(三)探索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性课程教学方式
玉雕业要发展,必须推陈出新,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推出一些同时具有现代气息和中国特色的产品,这样才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莆田玉雕工艺产业范围广、影响力强,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更好的提升就业率,合理有效地利用专业技术人才,从实质上收到“学以致用”的成效,真正做到院校、企业和市场接轨,需合理安排好以下几点:
1.以时代为基础。“笔墨当随时代”,抛开狭义层面上所强调的时代观念,从广义上来说,有无体现时代气息更是衡量和鼓励广大艺术创作者对艺术创新的一个新要求和新标准,随着历史文明的飞跃性发展,时至今日,人们对审美观念的提升和消费的心理也都随之产生了明显的改观和提高。玉雕艺术的传承也不例外,在继承和发扬玉的文化理念、玉的优良品德以及玉的美好愿望的诸多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还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在玉雕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只深入挖掘玉文化的内涵是不够的,要充分认识到“时代艺术气息”和“时代符号”的意义,扎根于本土文化,把握时代主题,关注和了解大众的消费心理需求,及时掌握和提炼一些符合现代人审理念的设计元素,才能永远立足于不败之地。
2.以市场为导向。中国玉文化以其独特的“玉石情结”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深远意义都融入在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玉雕产业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疲态,例如,玉雕作品出现雷同或者抄袭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通过对作为玉雕市场方向标“拍卖会”的成交记录调查显示,当今的玉雕市场已经不再是以料取胜的时代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质取胜和以艺术取胜的产业发展势态。在玉雕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掌握住市场这个“方向盘”,全力打造有灵活的设计思维、高层次的审美理念和娴熟过硬的玉雕专业技术人才,为艺术创作推陈出新。在迎合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带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良性循环。
3.加强校企联办。加强校企联办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更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的主要途径。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让学生借助企业这个交流平台,很好地发挥和展现自身的专业知识。其次,玉雕企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市场需求。通过玉雕企业的良好平台,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与市场需求融合起来,同时也为提高玉雕专业学生就业率开辟了一条良好途径。
综上所述,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玉雕专业课程的开设,在遵从古为今用的传统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结合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着力培养注重“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性玉雕产业人才的奇缺,提升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玉雕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玉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玉雕艺术在经历各个时代的风风雨雨,展示着它独有的历史印记的同时,也默默地诠释着它独特的生命内涵。在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玉雕艺术的喜爱和热衷程度依然热情高涨。可见,玉雕艺术在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上有着独树一帜的历史地位,影响深远。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玉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在秉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把玉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更好的传承下去,真正做到“师古而不泥古”,不仅是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师生肩负的责任,同时也是玉雕文化传承者们心中永驻的执着理念和艰巨的历史使命。
[1]徐建辉.莆田玉雕艺术风格探析[J].雕塑,2012,(11):70.
[2]王佳.玉雕产业发展与玉雕人才培养[J].美与时代(上),2010,(6):122.
(责任编校:张京华)
G420
A
1673-2219(2017)05-0153-04
2017-04-01
福建省教育厅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玉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项目编号JZ160183)资助。
王海霞(1975-),女,山东日照人,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美术学方向(雕塑与陶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