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燕
建构主义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
廖海燕
(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文章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二本院校中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教学模式的“被动症”,提出构建以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和鼓励创新相结合的建构主义视野下新型合作式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切实改善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自主学习;合作创新;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中,明确把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确定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这与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谋而合。英美文学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和主干课程,它在陶冶学生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广泛地阅读英美经典文学作品能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过去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育人功能虽然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二本院校)英美文学的教学模式大多仍以讲解性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多数学生是靠死记硬背去记背景知识、文学术语和理论,而没有将理论运用到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中来,更没有学会如何理解和欣赏英语原著,显然其创造力受到了抑制。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和理解文学原著的能力,而且在于增强其人文素质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因此,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重点在于促使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强化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从而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
笔者以“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为关键词在CNKI上共搜索到847条记录,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英美文学教学改革非常重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反思、探索及其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上。此外,一些学者如张晓舸、文培红、海燕飞等也认识到了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些研究突出了建构主义理论与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契合,但对于如何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方面的研究则少有学者涉及。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二本院校)中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被动症”,文章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提倡在文学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加强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合作,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合作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切实改善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应积极参与建构知识,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在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在多元化背景下,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的角色也应该是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Moocs(慕课)、Crowdfunding(众筹)等开放在线平台、互联网课堂、精品课程网站和其他的网络学习平台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讲到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和华兹华斯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广外的精品课程——王虹教授所讲的English Romanticis-m and William Wordsworth,之后让大家畅所欲言,反思我们的教学,收效较好。
其次,在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刁克利老师所著的《英国文学经典选读》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小组活动,老师可以把班上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个组由a discussion leader(讨论指挥者),a summarizer(内容概括者),a line pointer(段行强调者),a vocabulary highlighter(词汇说明者),a connection maker(现实联系者),an illustrator(插画图解者)和an investigator(论题研究者)组成,其中只有vocabulary highlighter可以用字典帮助大家理解选文,每一次活动轮流来担任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来表演和展示,也可以课后讨论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或者把讨论的过程录下来在课堂上播放,这一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笔者在讲授英国文学《贝奥武甫》的选段时让学生做了这一小组活动,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在课堂上展示了小组的成果,还有同学课后用手机把它录下来发到了我的邮箱里,笔者在大三的《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的课堂教学中已做了大量的尝试,学生比较喜欢这一活动形式,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调查报告和制作poof book 等活动都能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提前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做一些前期研究工作,教会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等资源收集资料,写出文献综述,根据在7人小组活动中所做的调查研究拟出毕业论文选题,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合作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是必需。因此,在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合作学习与交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快乐的课堂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个体,学生享有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和自由。在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批判和思考中学到新的知识。在文学赏析的过程中创设巧妙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对某一人物的性格分析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调动其积极性,并促进其思辨能力的提高。
其次,老师和学生要共同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把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应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成果、反思过程”来设计课堂教学,重点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素质人才,引导学生在文学课堂发现乐趣,体验人生,热爱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来讲授某一时期某一代表作家的作品,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与老师合作完成教学过程。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教学资源和邮箱、QQ、微博、微信、博客等网上交流平台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比起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新型合作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习是一种带有反思性色彩的智慧活动,这种活动使学习者能够应用先前经验来理解或评价所处的状态,进而影响未来的活动,形成新的知识,即学习是再创造的(教育)活动。文学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任何的“奇思异想”,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尝试文学创作。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在学习《罗密欧与朱莉叶》时,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罗密欧,给朱莉叶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在晚会上第一次见到她之后的感情;在学到《天路历程》时,可以布置学生模仿班扬的风格,写一个发生在自己梦中的寓言故事;在学习《鲁宾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时,可以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想象写一篇冒险故事;在学习《傲慢与偏见》时,可以让学生表演或改编其中的情节;在期末考试时也可以通过考查学生的创作能力,如让学生写一篇评论或者短篇小说/诗歌等来给予成绩评定。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文学论文或者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创新能力。
将鼓励学生创新模式带入英美文学教学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能激发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活力,将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从单一、陈旧的局面变为多元、创新的状态,让学生在文学课堂中发现乐趣,体验生活,发挥想象、创新思维,真正能做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文章以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建构主义视野下以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和鼓励创作相结合的合作式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构建新型师生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必要性。这一改革为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增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
[1]Brooks,J.G.&Brooks,M.G.The Case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M].Alexandria,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3:17.
[2]Brumfit,C.J.&Carter,R.A.eds,.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Duffy,T.M.&D.H.Jonassen.Constructivism:New Implica- tions f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J].Educational Research, 1991,(5):7-12.
[4]程爱民.英美文学教学:调查与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1-13.
[5]刁克利.英国文学经典选读(上/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33-36.
[7]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5.
[8]海燕飞.利用西方文论和建构主义理念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模式[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5):67-70.
[9]谭六三.建构意义下的“交往—互动—合作”教学模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50-52,88.
[10]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 2004,(5):17-21.
[11]文培红.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美文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 (5):12-15.
[12]张晓舸.建构主义教学观与英美文学教学[J].现代大学教育,2005,(1):70-73.
(责任编校:呙艳妮)
2016-09-28
廖海燕(1976-),女,湖南新田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G642
A
1673-2219(2017)01-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