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华
“潇湘八景研究”栏目引言
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潇湘八景”这一概念出自两宋诗人画家之口,涵义宏深,几乎关涉到东方审美思想中的大部内容。
“潇湘八景”首先是具有地域的含义,依照上湘、中湘、下湘的水流走向,沿流分布。但言地文、景象,又离不开人文、历史。人类居宇宙,簇九州,为万物之一体,而万事万物即无不与人发生关联,梧桐细雨,点滴入怀,莫谓空梁燕泥,干卿底事。
八景之中,有渔村,有山市,有烟寺,是人文之中,不避世俗,不避释老。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惠帝、曹参之时不可不因也。而诗中画,画中诗,疏而不失,远而不弃,要在得其一种超脱,一种意蕴。
故诗画必有寄寓,而物象必有超脱。
予读古文“潇”字又作“潚”,其字从“水”,为水名,即潇水的专名。《说文》云:“潇,水名。”又云:“潚,深清也。”《水经注》:“潇者,水清深也。”罗含《湘中记》称“湘川清照五六丈”、“是纳‘潇湘’之名矣”。潇水又名深水。“深”字从“水”,亦为水名,即深水的专名。《说文》云:“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今江华犹有深水。马王堆出土《地形图》的中心位置,山体旁标出“帝舜”二字,一道泉源呈弯曲状从中央流出,旁注“深水原”三字。深水原即潇水源,徐霞客《楚游日记》称之为“潇源水”。
潇、湘同源,例可通称。江总诗“湘水深,陇头咽”,王筠诗“暧暧巫山远,悠悠湘水深”,陈羽诗“二妃哭处湘水深”,陈子昂诗“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元结诗“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刘长卿诗“日暮潇湘深”,韩愈诗“湘水清且急”,刘禹锡“南游湘水清”,李涉诗“潇湘水清岩嶂曲”,韦庄诗“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李中诗“月高湘水清”,孟浩然诗“愁怀湘水深”,杨巨源诗“云向苍梧湘水深”,均由字训而立说。可知潇水古以深清得名,为古代第一清澈莹洁江川。
“潇湘”二字,出处极古。《山海经》载“潇湘之渊”、“潇湘之川”、“潇湘之浦”,《淮南子》佚文载“弋钓潇湘”、“躬钓潇湘”,桓谭《新论》佚文载“潇湘之乐”,王子年《拾遗记》载“潇湘洞庭之乐”。
“潇湘”作为地名、水名,泛指全湘整个流域,而其狭义则专指潇湘二水汇合处。永州零陵郡,零陵专指舜陵,在苍梧九疑山,永州得名于潇湘,所谓二水为永。潇湘二水交汇处有白蘋洲,《九歌》“登白蘋兮骋望”,意为湘君、湘夫人从潇湘合流处遥望九疑山,即望其夫君舜帝。三闾大夫演绎其故事,遂使潇湘地名融入舜帝湘妃人文,成为“潇湘”永恒不变的意象。故言潇湘八景,当以“潇湘夜雨”为第一图,而观“潇湘夜雨”必有娥皇女英之凄清。
“潇湘”本有远意。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盖由中原衣冠士大夫观之,道阻且长,惟申想象。所谓南方建德之国,道远而险,又有江山,幽远而无人,吾谁与邻,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
故言“潇湘八景”概念,字古名古,地清水清,既知二女之凄艳,屈子之清洁,然后以纸墨书之,入于淡素,出于平远,然后可以寄寓,可以超脱。必玄远,必清绝。清和平远,絜静精微,方为神品。
“平沙落雁”,“江天暮雪”,“洞庭秋月”,“远浦帆归”,清者图之,远人吟之。江妃二女,出游江湄,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学报》久欲创办“潇湘八景研究”栏目,兹承冉毅教授方家主持惠助,开辟问世,因作引言,以识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