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视域下汉语古诗文口译策略探索

2017-02-24 08:28乐国斌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斯坦纳阐释学源语

乐国斌

(怀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阐释学视域下汉语古诗文口译策略探索

乐国斌

(怀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汉语古诗文的翻译需要传递源语的意美、音美、乃至形美。口译的“即时性”特点让口译员现场很难兼顾古诗文的这三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汉语古诗文的口译应优先考虑意美。阐释学认为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解释形式,它对口译的指导意义在于对源语交际信息的解读和阐释。在汉语古诗文的口译中,译员在准确解读源语交际信息的基础上,可采取替换翻译、直接翻译和补偿翻译等方法进行处理。

阐释学;汉语古诗文;口译;替换法;直接翻译法;补偿翻译法

翻译分笔译和口译两大类。口译,顾名思义,就是口头翻译。因此口译可以被定义为“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翻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理解的信息准确且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交际行为。其目的是即时并完整地传送和交流信息[1]。

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口译可以分为交替传译(或者接续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两大类。除此以外,还有两种较为少见的口译方式:耳语翻译(whispering interpreting)、视译(sight interpreting)。这两种口译方式比较接近同声传译[2]。根据口译的场合和内容的不同,口译可分为会议口译、外交口译、法庭口译、媒体口译、商务口译和导游口译等。本文所讨论的口译主要是交替传译。交替传译要求译员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源语口头信息,且在极短的时间内以目的语口语的形式翻译出来。这对译员而言压力很大,要求译员拥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相较于笔译,口译要求译员反应快、语言水平高和语言转换能力强,因此口译工作的难度往往比笔译工作的难度更高。汉语古诗文的翻译历来是翻译中的难点,在笔译中尚且被冠以“不可译”的帽子,在口译中更是难上加难。本文试从斯坦纳(Steiner)的阐释学理论出发,探讨口译中古诗文的处理策略,做引玉之砖。

一、汉语古诗文口译的特点和难处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就语言形式而言,古诗文简洁冼练、抑扬顿挫;就语义而言,古诗文含蓄优美、令人回味。古人云“诗言志”,可见诗词的立意高远深邃。英国语言学家Widdowson认为,诗歌的共性包括:以特定的语言、思维和维度捕捉现实生活中难以捉摸的情感;悖论性地表达那些难以表达的情形及语音上的回应和押韵[3]5。他认为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在于:“意义上的缺省和让人捉摸不透的语义偏转”“不经意地摒弃语言的明晰性和常规性”[3]12。

上述特性让古诗文的翻译成为译员心目中高不可攀的巅峰。在笔译中,不少古诗文的“弦外之音”和“韵外之致”都难以再现,在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口译中,古诗文的翻译更显得可望不可及。鉴于口译的即时性,外交部外语专家过家鼎认为,口译员不一定需要使用深奥华丽的辞藻。他引用周总理对口译的要求,那就是“完整准确,通顺易懂”[4]。鉴于此,本文从阐释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将原诗词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使其脱离源语的语言外壳,并以合适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传达源语诗词的交际信息。

二、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对口译中古诗文翻译的指导意义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翻译理论家。斯坦纳于1975年发表《通天塔之后》(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将阐释学(hermeneutics)引入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多种解释形式中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解释形式。在《通天塔之后》的第一章中,斯坦纳提出理解即翻译(Understanding as Translation)。他认为,无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还是符号学翻译,都是不同形式的翻译。翻译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活动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理解。斯坦纳主张译者要紧跟作者的意思,而不是死抠字眼,译者可以对作者的意思加以发挥,但是不能随意更改[5]29。他认为,翻译的过程是一种启发和转移意义的转换行为,是一种阐释学的行为(hermeneutic motion)。基于阐释学的原则,斯坦纳提出了翻译的四个步骤:信任(trust,对源语文本的信任,相信它可以被解释)、攻入(aggression/penetration,提取源语文本的信息)、吸收(incorporation/embodiment,理解并消化源语文本的含义)和补偿(compensation/restitution,在打破源语文本的语言、风格、习语等不可译因素后再以某种形式加以补偿)。前三个步骤的重点在理解,最后一个步骤才是翻译的最终表现[5]312。

除了斯坦纳,当代主流的口译理论——释意理论(the interpretive theory),也将阐释学引入翻译理论研究。释意理论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由巴黎高级翻译学校达妮卡·塞莱丝柯维奇(Danica Seleskovitch)教授提出,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盛行于口译界[6]。释意理论强调将语言知识和人的认知相结合,提出翻译应具有“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这三个程序。任何形式的口译都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理解说话人的原语,领会大概意思;第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说话人的原语进行恰当分析,理解说话人真正要传达的交际信息;第三,运用合适恰当的译语表达,让听众真正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可以看出,释意理论和斯坦纳的翻译理论异曲同工,重在理解源语的内在信息。基于阐释学的翻译理论,笔者认为口译中的汉语古诗文翻译可采用替换法、直接翻译法和补偿翻译法进行处理,并以具体译例加以说明(原文和译文主要来自外交部译员在两会期间所做的口译工作,文字材料来自网络报道)。

(一)替换法

译员在充分理解汉语古诗文的基础上,如能及时找到英文中类似的诗词或者习惯表达方式,就可以直接用英文的表达方式加以替换,进行口译。这是最直接的翻译方式,却也是最少见的。这是因为尽管诗词有其共性,但是在中英文中类似的古诗文表达方式大相径庭,要想及时找出汉语古诗文的英文对应诗词或者习惯表达方式并非易事。

今年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国际贸易问题发表意见,说:“关起门来以邻为壑,解决不了问题。”外交部口译员的现场译文如下:

We believe that to take a closed-door policy and beggar-thy-neighbor approach will not make anyone a winner in this process[7].

此处译员用“beggar-thy-neighbor approach”来替换李克强总理的“以邻为壑”这一古语十分妥当。在经济学中,“beggar-thy-neighbor policy”指通过损害他国经济利益来解决本国的经济问题,与汉语的“以邻为壑”(语出《孟子》,意思是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的含义非常契合,适合用替换法来翻译。

在2009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危机”时说:“有些事情正像你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译员可能由于时间紧迫,未能及时找到相应的英文习惯表达方式而采取了直接翻译法,将其译为“Just as the weary traveler despairs of finding a road, a village appears and the shade of willows and riotous flowers beckon.”[8]这一译文将源语的字面意义统统译出,但并未根据阐释学的翻译原则对源语的信息含义加以补偿,表达僵硬,缺乏美感,也降低了译文的质量。采用替换法改译:Sometimes the situation may seem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but if you keep trying, there may b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在改译中以“twists and turns”和“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这两个英语习惯表达方式翻译汉语的诗句,不但贴合原意,而且读起来更加地道。

(二)直接翻译法

在更多情况下,汉语古诗文在英文中找不到相应的诗句或者习惯表达方式。译员在此情况下应该根据阐释学的翻译原则,充分理解源语的交际信息,在不损害原文信息的前提下采用直接翻译法。这是最简单直接的处理方法。

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开场白中说:“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9]

由于译员未能正确提取并吸收源语的交际信息,因而将“行百里者半九十”译为“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the 100-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side”。“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释义是: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这句话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在充分理解源语交际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使用直接翻译法来处理上述古诗文:For a journey of 100 miles, 90 miles is only halfway. 如此处理,使得行文简练,突出了源语中“任务越到最后阶段越难”这一交际信息。

又如,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古语出自《孟子》,意思是有固定产业的人,就有稳定的思想或道德观念。李克强总理用这句话来表达房产对老百姓的重要性。译员在充分理解源语交际信息的基础上,采用了直接翻译法:One shall have his peace of mind when he possesses a piece of land[7]. 如此处理,使得句式简约优美,“peace of mind”和“piece of land”对应,韵味不输原文。

(三)补偿翻译法

如果既找不到与汉语古诗文对应的英文诗句或者习惯表达方式,采用直接翻译方法又不能完整地表达源语的交际信息,译员就可以根据阐释学的翻译原则使用补偿翻译法。补偿翻译法并不是直接翻译加上解释,而是以某种合适的形式对源语的交际信息加以阐释,便于译文的受众完整地理解源语的交际信息。这种阐释可以是添加解释,也可以是改换源语的表达方式。

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开场白中表明决心,要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但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员在充分理解源语交际信息的基础上,采用了补偿翻译法来处理温家宝总理引用的诗句: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 would not regret a thousand deaths[9].第一句诗文“华山再高,顶有过路”意指再高的山都有人成功攀登。如果采用直接翻译法将“华山”译为“Mount Huashan”,可能让英语译文的受众过多关注“华山”这座山。倘若译文的受众不了解华山,这种直接翻译法可能对译文的受众正确理解源语的交际信息带来不必要的干扰,这样就会同口译的“即时”“完整”“准确”等原则相悖。如上述译文那样采用补偿译法,将“华山再高”改译成“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淡化山名,突出山高,这样才能准确地传达源语的交际信息。

第二句诗文“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语出《离骚》,意思是“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温家宝总理借此诗句表达了坚定的决心。在古汉语中,“九”泛指“多”,如果直接翻译为“nine”就失之偏颇了。根据阐释学的翻译原则,译员可采用补偿译法将“九死”译为“a thousand deaths(意指“死很多次”)”就可以有效地将源语的交际信息传达给译文受众。

三、结语

古诗文的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范畴,而且古诗文的翻译需要传递源语的意美、音美,乃至形美。由于口译的“即时性”要求,口译员现场很难兼顾古诗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故应优先考虑意美。根据阐释学的翻译理论,口译员首先要考虑的是源语的交际信息,而交际信息是语言知识和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相结合的产物。阐释学强调的正是口译员对源语交际信息的解读和阐释,在准确理解源语交际信息的基础上,口译员方可在打破源语文本的语言、风格、习语等不可译因素后,再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加以处理。由于口译工作受口译生态环境的制约,既有源语、译语语言文化因素,也有口译活动的现场环境因素、口译活动的交际意图及译员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生态因素等[10]。译员需要不断地扩充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以便在现场快速、准确地解读源语的交际信息,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束缚,确保高质量的现场发挥。

注释:

[1]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第4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5 .

[2]王学文.新编经贸口译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3.

[3]WIDDOWSON H G. Practical stylistic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4]过家鼎.两会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所引诗词的翻译探讨[J].中国翻译, 2010(3):5.

[5]STEINER G.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刘和平.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J].中国翻译, 2006(4):21.

[7]搜狐教育.张璐、孙宁两会精彩口译盘点,感受“翻译天团”的大将风采[EB/OL].(2016-12-12) [2017-03-19] http://learning.sohu.com/20170319/n483862851.shtml.

[8]新华社.温家宝: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EB/OL].(2009-03-13)[2017-02-10]http://news.hexun.com/2009-03-13/115605174.html.

[9]内蒙古晨报.温家宝:行百里者半九十[EB/OL]. (2010-03-18)[2017-03-12]http://news.sina.com.cn/c/2010-03-18/130917236958s.shtml.

[10]许菲菲.非英语专业生口译能力生态化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4):61.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poetic texts needs to convey their beauty in meaning, sound and form. Immediateness of interpretation makes it difficult for interpreters to reproduce the beauty of ancient poetic texts in all the three aspects.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poetic texts shall prioritize semantic beauty over the beauty in sound and form. Hermeneutics considers translation as a special form of explanation, which is meaningful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mmunicative messag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Upon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communicative messag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nterpreters may adopt appropriate methods, such as substitution, direct translation, and restitution, to interpret the source language texts.

Keywords: Chinese ancient poetic texts; interpretation; hermeneutics

(责任编校:彭芬辉)

ExplorationOnInterpretationStrategiesofChineseAncientPoeticTextsFromthePerspectiveofHermeneuticIdeologies

LEGuo-bi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418000,China)

H315.9

1673-0712(2017)03-0079-04

2017-03-30.

乐国斌(1975—),男,湖北黄冈人,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斯坦纳阐释学源语
实际生命的阐释学处境
——关于海德格尔的“那托普报告”
“阐释”与“训释”——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欧拉线的逆斯坦纳点性质初探
不同翻译研究范式与批评中的批评者阐释学立场①
斯坦纳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