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益芬,徐红贞,程晓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新生儿腹裂一期修补术的术后护理
罗益芬,徐红贞,程晓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总结3例新生儿腹裂患儿行一期修补术的术后护理。主要护理措施为密切观察病情,进行循环系统监测,给予呼吸支持,正确使用镇静剂及肌松剂,加强营养支持,同时做好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本组3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新生儿;腹部畸形;修补术;护理
10.3969/j.issn.1671-9875.2017.12.015
新生儿腹裂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以早产儿较多见,发生率约为0.01%[1],是以腹腔内脏器通过脐环的一侧(绝大多数为右侧)腹壁缺损脱出腹腔外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如腹裂较小,腹内容物脱出不多,腹腔整体发育较好,选择一期修补术关闭腹腔是最理想的手术方法[2-4]。手术将脱出的内容物直接还纳可导致术后腹腔压力增高,影响肺部通气,造成呼吸衰竭,因此做好术后护理尤为重要。2016年1月至3月,本院NICU收治3例新生儿先天性腹裂患儿,均行一期修补术,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胎龄35~37+周,出生1~3 h,体质量2.17~3.00 kg。本组患儿均在出生前B超发现腹裂,剖宫产娩出后检查发现腹壁缺损均位于脐部右侧,长度约3~5 cm,肠管脱出腹腔外,其中2例患儿胃壁、所有小肠及部分结肠脱出,1例患儿仅所有小肠及部分结肠脱出。患儿出生后3 h内均在急诊全麻下行一期修补术,术后入住NICU,监护时间为11~22 d,应用呼吸机呼吸支持6~16 d,禁食6~10 d后开始首次喂养,全量喂养耐受后转回新生儿外科继续治疗,均治愈出院。
2.1 呼吸支持 一期修补术后,脱出腹腔内容物回纳,腹腔压力逐渐增高,膈肌上抬且膈肌活动度降低,多数一期修补术后患儿存在通气不足,需机械通气支持。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呼吸机进气端采用温湿化装置,保持患儿吸气温度达到36~39℃;充分稀释痰液,降低痰液黏稠度,按需吸痰,防止气管插管堵管;密切监测血气分析,及时监测患儿肺部通气情况,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本组术后当天均采用呼吸机SIMV模式辅助通气,其中2例术后2~4 d内出现氧分压持续低于50 mmHg,二氧化碳分压持续高于70 mmHg,调整呼吸机参数后未见明显好转,术后第3~4天予呼吸机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应用3~5 d后通气不足基本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正常,改用呼吸机SIMV模式。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酸碱平衡紊乱,予调节呼吸机参数或呼吸机模式,纠酸扩容治疗后症状好转,顺利撤机。2例患儿术后14~16 d撤机后采用鼻导管吸氧4~5 d(氧浓度21%,氧流量0.5 L/min),保持SpO2在95%以上后改大气吸入;1例患儿术后第12天顺利撤除呼吸机改大气吸入,呼吸平稳,SpO2在95%以上。
2.2 镇静及肌松剂的应用 术后早期根据腹腔压力情况应用咪达唑仑镇静、维库溴铵松弛肌肉,防止患儿麻醉清醒后由于疼痛、不舒适引起躁动,造成腹腔压力增高,引起腹腔间隔综合征、腹壁伤口裂开、呼吸机脱管等不良情况。咪达唑仑逐步减量停药,防止出现戒断综合征,停用咪达唑仑后如出现烦躁不安,可选用其他镇静药物临时镇静。肌松剂停用后,密切观察患儿疼痛情况,根据疼痛程度采取对应措施。本组术后采用维库溴铵0.05~0.1 mg/(kg·h)应用2~3 d以降低腹壁张力,防止腹部创口开裂,咪达唑仑2 μg/(kg·min)应用5~11 d以防止患儿躁动导致腹部压力升高压迫膈肌运动。1例患儿停用咪达唑仑后出现心率、呼吸增快,四肢肌张力增高,SpO2不能维持,予水合氯醛灌肠后好转。
2.3 营养支持
2.3.1 肠外营养支持 由于肠管暴露在羊水中浸泡,脱出的肠管及肠系膜水肿增厚,肠蠕动消失,加上腹压增高等因素,患儿术后予禁食,行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供给热量从50 kcal/(kg·d)逐渐增加到80~90 kcal/(kg·d)[3]。本组患儿平均禁食时间8 d,应用肠外营养支持8~17 d。
2.3.2 肠内营养支持 密切关注患儿排便情况,观察大便性状,如患儿出现腹胀、2 d以上未解大便,给予灌肠通便。按需拍摄腹部立位片,观察患儿肠管充气情况,待患儿胃肠道功能恢复后予以开奶喂养,并酌情增加奶量。脱出肠管水肿僵硬,肠腔细小,肠道吸收障碍,易造成喂养不耐受,每次喂奶前经鼻胃管抽吸胃内潴留量以有效监测患儿的消化情况,每天监测体质量以评估患儿营养状况。本组患儿平均术后第9天予母乳喂养后逐渐减少静脉营养液应用,第10~20天后达到全量喂养,2例患儿开奶喂养当天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喂养不耐受情况,应用开塞露5~7 d后腹胀较前明显好转,喂养前抽吸鼻胃管未见奶汁潴留;2例母乳喂养3~4 d后出现奶量增加不理想、经鼻胃管抽出较多墨绿色潴留液、腹胀、腹壁可见肠型、大便为不消化颗粒状等情况,1例通过减奶喂养,开塞露通便,俯卧位促进肠蠕动后逐步至全量喂养,1例经上述处理后未见好转,予再次禁食、胃肠减压引流3 d,患儿引流液由墨绿色液转变为透明胃液,腹胀情况好转,予洗胃后开奶喂养。3例患儿至出科当天,体质量增长80~142 g。
2.4 循环系统监护 一期修补术后脱出肠管回纳,腹腔压力增高,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摄入不足,消耗增加,常出现体循环容量不足现象。本组患儿麻醉清醒后均出现心率持续大于160次/min,平均血压低于38 mmHg,全身皮肤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3 s等循环不足表现,予等渗盐水扩容,每2 h监测生命体征,置辐射床保暖预防低体温等措施后患儿逐步好转。
2.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5.1 感染 术前肠管长时间暴露,腹部缺损部位肠管血液循环不良,肠道存在缺血低氧症状,易导致肠道感染。每班测腹围,定时抽胃肠减压液,并观察其性状。发现腹壁张力升高、发红发亮,血便或胃肠减压引出血性或咖啡色液体,胃肠减压引出大量胃内容物时及时报告医生。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加强消毒隔离,及时复查血常规,关注炎症指标变化。本组1例出现肛温持续10 h大于37.5℃,予物理降温及调整抗生素后体温恢复正常。
2.5.2 麻痹性肠梗阻 术前脱出肠管长期受压、肠道感染、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术后早期肠管处于麻醉状态,均易引起麻痹性肠梗阻。本组3例术后有腹胀,腹部膨隆,肠鸣音消失,连续2 d以上大便未解,呕吐或胃肠减压引出大量胃内容物,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麻痹性肠梗阻症状,其中2例开奶后1~2 d,喂奶前抽潴留有较多不消化奶液,当餐停喂后腹胀未缓解,大便为颗粒状,予再次禁食、胃肠减压、开塞露通便2~3 d后肠梗阻症状消失。
2.6 压疮 术后肠管回纳,腹腔压力增高后易引起腹腔内脏受损,表现为肾血管及下腔静脉受损,易引起尿量减少及双下肢水肿。由于术后的水肿及镇静、肌松剂的应用,患儿活动减少,局部组织易受压,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潮湿等原因导致压疮发生[5]。本组3例均出现尿量少于2 ml/(kg·h)及双下肢水肿情况,采用血浆输注,配合呋塞米应用减轻水肿,3~8 d后水肿基本消退;术后每2 h翻身,受压部皮肤予人工皮或泡沫敷料保护,应用琼脂垫或乳胶枕垫于患儿受压皮肤部位以缓解局部皮肤压力,3例患儿均未发生压疮。
新生儿腹裂是一种先天性腹壁缺损,危及患儿生命,应尽早实施一期修补术。术后护理措施是早期采取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予以有效的气道护理,及时正确应用镇静及肌松剂,改善患儿通气状况,降低腹腔压力,同时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积极预防各项并发症发生。
[1] 袁继炎.小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02.
[2] 张玉侠.实用新生儿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51-353.
[3] 李芳,叶津.先天性巨型腹裂新生儿Silo袋处理并结合膀胱测压的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7,16(5):456-457.
[4] 许光,李碧香,周崇高,等.新生儿腹裂32例手术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986-987.
[5] 李玉珠,方莉莉,麦雪柔,等.泡沫敷料在预防手术压疮患者的高危部位的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7):120-121.
罗益芬(1991-),女,本科,护师.
2017-07-12
徐红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6ZDA014
R473.72
B
1671-9875(2017)12-12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