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研究所,北京 100720)
《尚书·冏命》的官箴价值及其现代警示意义
陈云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研究所,北京 100720)
周穆王任命伯冏为太仆正的同时,告诫他要谨慎地选择部属,只能选用品德高尚的君子作为群仆近臣,因为君王有德在于臣下,君主失德也在于臣下,切不可选用那些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的小人服侍君王左右。这种官箴在当代中国反腐败斗争中,仍有重要的观念及制度的借鉴价值;对当代世界范围内如何克服“亲信干政”之类的“亲信政治”和“家族政治”的弊病以及进一步完善现代民主政治也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后徳惟臣;不徳惟臣;慎简乃僚;亲信干政;民主政治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自上古时期就开启了奔涌的源流。作为上古之书的《尚书》,则记载了上古时王朝的政事兴衰史迹,其中蕴涵了极为丰富的上古政治观念及其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其中的《冏命》又是一篇别开生面的关于如何选用和管理君王身边服侍官员的文献。冏是名为伯冏的人的略称,伯冏在周穆王时被册命为太仆正,太仆为官名,掌管皇帝的车马事宜。正为长,太仆正就是太仆长。该官职相当于古时的太御,中大夫,掌管王辂之官;太仆正相当于当代的办公厅(室)主任,也可以视为秘书长,是首长的贴身工作人员。
《冏命》是《尚书》唯一一篇强调君王贴身侍从官员重要性的文献,非常难得,我们从中不难解读上古先祖们如何理解和看待另一种特殊的君主与仆从之间的关系,这不同于一般君王与重臣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当今这类关系的调处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下面就其要点进行分析。
本部分将根据《冏命》的记言叙事,对其官箴内容及其价值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梳理和分析。
《冏命》不同于《尚书》其他政事文献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集中对选拔、任命君王身边的服侍人员,即古代的群仆近臣展现其观念、制度和体现其内在的官箴价值的。自然,本文的梳理和分析也是围绕这方面的内容和价值展开的。这并不意味着,此文献所体现的其他内容和价值就不值得关注和重视,只是由于本文的主题所限,不在涉猎和研究的范围之内。
“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徳,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1]此段的意思是王说:伯冏啊!我不能够敬修德行,继承先王处于大君的位置,恐慎得很厉害,甚至半夜起来,思考怎样免除过失。这里显然是为册封冏命设置一个必要前提。君王治国理政事繁情杂,日理万机,难免有疏失。但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明主”就像周穆王那样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容不得犯下过失,但自己并不是“圣人”,不能自己洞察一切,就需要臣子们帮助,其中就包括像伯冏那样的仆从和管理仆从的长官。这个前提预设很重要,如果像夏桀、商纣王那样的君主,专横跋扈,连身边重臣劝谏箴言的话都听不进去,甚至杀害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就不会有此文献对这种特殊关系的思考与处置。
“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下民袛若,万邦咸休。”[2]此段追述周初文王、武王圣明,所用的大小臣子都心怀忠诚善良之心。连那些侍奉左右、掌管车马服侍的近臣仆役,没有一个不是忠贞正直之人,早晚侍奉、匡正他们的君王,所以君王出入起居,没有不慎重的;发号施令,没有不美善的。老百姓恭敬顺服,万国和洽休美。
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我们对此段的解读绝不应当只拘泥于周初文王、武王用人得当的经验总结,更不能解读为文王、武王作为“明君”的“圣哲”之处。从官箴的意义上来说,此段申明了一个深远的意涵,即侍御仆从之重要性体现在“正人”方面,具体说来,一是通过早晚贴身服侍,指出君王的缺失,以辅佐、匡正君王的行为举止,更好地实现作为表率的榜样力量。二是通过服侍君王的出入起居,对君王不断地提醒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使君王待人处事的举止没有不慎重的。三是发号施令,没有不美善的。其中原因可从两方面解读,一方面是君王得到侍御仆人包括出入起居的良好照顾,不用分心打理自己的个人生活,可以全力以赴地专注谋划治国良策,所以所发出的号令应当是美善的;另一方面是通过身边的近臣向外传达下去的号令,由于他们忠贞正直,对君王没有二心,所传达出去的号令不会走样,更绝不会有假传圣旨之类的情事发生,故此保证了由近臣传达出去的君王号令准确无误,因而保持了美善的原样。四是利用忠诚敬事的侍御仆人,收到更广泛的治国外溢的良好作用,那就是使老百姓都能恭敬顺从君王的治理,天下诸侯都能和洽休美。从以上四点的简单分析就不难看出,上古时代的政治达人对于君王与臣仆之间的关系的微妙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从任用正直忠贞的人入手,正确引导他们应该做好的侍从职责,服侍好君王的早晚起居,以及匡正君王举止的过失,并严格如实传达君王的号令,最后达到天下老百姓恭顺和万国咸宁的理想化政治局面。
下面的一大段充分展现了上古时代的君仆官箴要点,分别缕析如下:
“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缪,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3]此句大意是说,我(指穆王自己)没有善德,实在要依赖你们前后左右任职的贤士,匡救自己的不及,批评错误,纠正邪心,使我能够继承祖先的功业。这是对前文分析过的“前提”的进一步强调。作为君王皇权至高无上,言出法随,万方臣民都必须要臣服于他,不怒自威,神圣不可侵犯。但作为“明君”的周穆王却是如此谦卑,竟坦陈自己没有善德,全赖左右前后的近臣辅佐,帮助他弥补自己的思虑不及做不到的地方,有了错误能及时得到批评,因此才能够继承祖先的功业。这种谦卑态度的明显展现,不仅不像大多数君王那样令人生畏或敬而远之,让人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觉,而且还有一种亲切感,让身边的侍御仆人都愿意接近他,在提供贴身服务之余,也能匡正他在行为举止上的不及或失范,使他能够像个“明君”那样治国理政。
“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侍御之臣,懋乃后徳,交修不逮。”[4]此句的意思是,现在我命你担任大正这个官职,领导群仆近臣,你和你的属下都要努力使你们的君王行徳,共同督促、勉励我做得更好,不要有疏失。此句在宣布君王任命的同时,也明确交待了作为大正的职责,其中作为官职的职务所系,是领导好我的群仆近臣。作为大正,即太仆正,对君王身旁的群仆近臣负有领导职责,官理使然,古今无二,这也是现代法学和政治学所一再强调的职有专属责有官负的行政领导原则。但《冏命》并未止于此命,而是从权能上进一步明确了太仆正还负有职务之外的溢出的领导职能,那就是要让你的君王行徳,勉励、督促他做好应做的事,纠正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要求加以改正。本质说来,督导、勉励君王行徳,改正过失本不是太仆正职责内的事,应当由朝内大臣们去从事此项职能。如果单从职责上看,这可能是周穆王加于太仆正职责以外的额外负担,但从官箴的意义上看,作为“明君”将身边的群仆、近臣这类的贴身侍奉人员也纳入他的官箴范围,时时听取他们的劝勉意见,确实在他的立德行正的作为方面,有着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5]其意是说,你要谨慎地选择你的部属,不要选用那些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的小人,只能选用品德高尚的君子。这里指出选用君王身边的群仆近臣的标准问题。首先,选用部属必须持严肃谨慎的态度,不能随意,这是一个选用人员普遍适用的前提。选任官员如此,选用仆人也应当如此。君王身边无小事,君王的服饰、车马礼仪等关系到皇家的权威、尊严,从深层次上体现皇权的合法性,自然不可轻慢地随便用人。其次,进一步指明不该选什么人,具体地说,就是不要选用那些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小人以及那些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小人。这两类人之所以不能选,盖因他们的品行不正,极具伪善性。将他们放任在君王身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使君王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或致失去对事务的理智判断,作出错误的决策,这类事情在史上可以说举不胜举,造成国灭君亡的极端后果者也不在少数,所以这类人绝不可用。那么,应当选用什么样的人呢?周穆王也明白地告诉大正,只能选用那些品德高尚的君子。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或者是说在“君子之徳风,小人之徳草”之潜移默化下,“下效法上”的单向影响,很少提“下”也会影响“上”,下梁歪了,上梁也可能不正,甚至导致整个房子倒塌。此句在实际上弥补了文化上的一种哲理认知缺失,它明确地体现了如下的官箴价值,即为官要正直廉洁,就需要为官者的贴身服侍人员具有高尚的品德,这也是为官清正廉洁的一个重要条件。
“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6]此句意思是说,群仆近臣正,他们的君主才能正;群仆近臣谄媚,他们的君主会自以为圣哲。群仆近臣与君主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之关联,以致发生直接的影响并成正比。只要君主周围的服侍人员正直良善,就会直接影响君主也正直良善,言下之意,只要君主正直良善,就自然会有治国理政中的善政之举。相反,群仆近臣谄媚,他们的君主会自以为圣哲。这道理不难说明,君主身边服侍人员几乎昼夜不离左右,耳濡目染,身教言传,潜移默化,就会影响到君主本人的观念和行为举止。再从最基本的人性来看,君主也是人,也有一般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当一个不能自持和保持清醒头脑的人终日听到的都是赞美和谄媚的话,情不自禁地会得意忘形以致飘飘然起来,自以为他们说的都是实情,自以为本来就是明于哲理的“圣人”。其实,圣哲人本来极为稀少,孟子说过,五百年才一出,而如今,在近千年中选来选去,也只选出十位对千年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的人,还未必都可以称为“圣哲”之人。绝大多数的世人,包括上古以降的各朝各代君主,大多数都是平凡之人,许多君主的智力和能力甚至赶不上普通人。但他们身处的皇权地位以及周围往往都环绕着谄媚的群仆近臣,极容易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真的很圣哲,其实往往不是甚至根本不是。这就是一群围绕在君主身边的谄媚群仆近臣必然对君主形成的误导效应,甚至导致危机王朝,祸害百姓的严重后果。
“后徳惟臣,不徳惟臣。”[7]这句话是说君主有德在于臣下,君主失德也在于臣下。直接将君主的有德或失德与群仆近臣联系起来,是对前面刚刚分析过的“君王行徳”的进一步强调。一个“惟”字就突出了这个强调。“惟”者,即是只有、只在于、决定于的强调词。突出强调之意至为明显,其内涵的官箴价值看来有些绝对。即使在当下,人们见到负有领导职责的官员的有德或失德,都不能简单地归于包括秘书在内的近身服务人员的影响所致。但是在现实的反腐败案件中,我们却不难发现许多领导官员与秘书等在腐败链条中相互利用和庇护,共同犯案的事例,只是当代人对此密切相关的联系的危害性认识,远不及上古之人罢了。
“尔无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8]此句是说,你不要亲近能说会道的小人,此类人古人称为“憸人”,更不要让他们充任近臣,以免他们诱惑、引导君王去违背先王的法典。上古之人对尊崇和执行先王的法典极为重视,这是尊祖敬先在国政治理上的体现,这在当时政治法律资源极其有限的政治情势下,可以说是一种治国战略上的重大选择。如果一旦让那些“憸人”们充任近臣,他们就会巧舌如簧,鼓动、引导君主去违背先王的法典,使治国理政偏离正确的既定轨道。此事干系重大,所以周穆王特别告诫他的太仆正伯冏,务必不要亲近更不要选择那些能说会道的小人充任群仆近臣。
“非人其吉,惟货其吉。若时,瘝厥官,惟尔大弗克袛厥辟,惟予汝辜。”[9]此句深涵于官箴意蕴。表述虽简,但意思明确,是警告伯冏在任用群仆近臣时一定要格外注意,选人时不是看人是否善良,而是看到财货就认为善良,像这样,就是败坏自己的官职,就是你很不能敬重你的君主,我就要惩罚你。
“非人其吉,惟货其吉”。看来在上古时代就有了买官卖官的现象存在了,作为君主身边的群仆近臣,虽没有什么重大的职权在握,但左右不离君主,贴身服侍日日夜夜,其政治地位远高于平民百姓,而其衣食无忧甚至能过上优渥的生活更是普通百姓无可比拟,其争任者当不是少数。既然有竞争,就会有人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其中花钱买官就是非法获取此类侍从职位的手段之一。但买官之所以能顺利成交,还必须有卖官者加以配合。但凡卖官者并不会在意是什么人来买,只要有钱就卖,谁给钱多就卖给谁。因此,买官卖官须两人秘密交易,协同进行。周穆王告诫他的新任太仆正,要看被聘者人品是否善良,绝不要只看重金钱,只认钱是好的,美善的,从而走上卖官的犯罪之路。如果真像这样卖官,就是败坏自己的官职,就是你很不能敬重你的君主,我就要惩罚你。即使在上古时代,卖官也被视为败坏官职的犯罪行为,也是对主权者的不敬重,受到惩罚就是必然的结果。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冏命》确实如本文开篇所指出的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上古官箴典籍。在条缕分析之后,现可再做一个古今观照性的总结性分析。
先说上古,古代君王身边的群仆近臣对王朝的统治地位和作用,其关系重大,《冏命》一文已经作了高度的强调。总结起来,可以再概括如下几点:
第一,群仆近臣的作用能够达到“下民袛若,万邦咸休”的治国安民定邦的总体效果。
第二,群仆近臣是通过侍奉左右、掌管车马服饰等贴身服务这种劳役性工作,实现上述巨大影响和重大作用的。他们的服务性工作看似卑贱与低微,但因其所处的地位非同一般,故影响和作用巨大。
第三,群仆近臣通过匡正君主的行为举止,慎重起居出入和发号施令而直接影响君王向有德的方向进取,君王德行深厚,治国理政中则自然以公心去私欲,故佳绩可期。
第四,选任群仆近臣有硬性标准,即绝不能任用那些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的小人,相反,只能任用那些善良正直的君子。这是对群仆近臣的任用所格外强调的硬性标准。
第五,提出“后徳惟臣,不徳惟臣”的官箴经典表述,强调君徳的有无全赖群仆近臣的影响。君主有德或无德,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皇家的安危祸福乃至身家性命,其关系之大,此可见一斑。
第六,严禁“非人其吉,惟货其吉”的买官卖官行为,认为此等行为不仅是渎职,而且也是对君王的大不敬。这在古代被视为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
第七,在任用群仆近臣中犯下过错和违犯法律,必定要受到“惟予汝辜”的惩罚。赎职、犯罪、处罚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和官箴法律关系体系。逻辑清楚,法理昭然。在上古时代,“明君”能从过往的政治经验中总结出如此丰富的官箴思想,实在难得,值得我们认真地体味、反思和借鉴。
在当代,大量的因腐败“落马”的官员,特别是“落马”的高级官员,尽管腐败的成因各有不同,情节各异,但他们之间也有一些共通之处,除了主要是个人的原因之外,也与相关官员的用人失察、失当甚至别有用心地对他人加以利用以谋私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除了负责一方或一部门的相关官员之外,大量的官员特别是高级别的官员的腐败案件,几乎毫无例外地与他们身边的工作班子成员有关。在一些被公开披露出来的腐败高官的案件中,直接、间接涉案的人员有夫人、子女、秘书、司机、工作班子的总管、兄弟、叔伯、远近亲友、老部下、老熟人、老同学、老同事,等等。对于这类的腐败案件,媒体通常称之为“家族腐败案”,成为当代中国腐败案件的一大特点。当从新闻媒体中听到看到一个高官的家族相继落马,与媒体又称之为“窝案”“串案”共同形成当代腐败的三大集体性腐败的特点时,人们在赞美和欣喜国家反腐败又取得一个胜利,并使国家政治得到进一步清明的同时,基于善良的本性,也在惋惜一位高官、一个家族竟从此沦落到身败名裂、家族衰落的境地!人们不难想象,一位曾飞黄腾达的高官,一个曾辉煌的家族,竟在短时间内遭遇如云泥一般的命运转换,有的要在高墙内度过漫长的牢狱生活,有的要在囹圄中度过余生,还有少数人要为此结束自己的生命,该是多么痛苦、煎熬!人兽关头,一念之差。设想在这一念即将转换个人及其家族的命运时,如果他身边的亲人、工作班子成员,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从中对他进行劝喻、警告和阻止,而他又良心未泯,还保持必要的理性思考的话,可能会感到惊悚、害怕而收手,从而避免了个人及其家族的悲惨下场。许多现实的官员腐败案例再一次证明了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身边的亲人、工作班子成员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对该官员特别是高官本人是何等重要。借用《冏命》中的“后徳惟臣,不徳惟臣”的告诫,我们似乎也可以说 “官德惟亲,不徳惟亲”。这就是《冏命》留给我们当代人的最大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体察、借鉴和铭记。几千年前的古训犹言在耳,可叹古贤于今的不肖子孙竟充耳不闻,为官一任,网罗一个、几个乃至一帮“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致使身败名裂,演出了一幕又一幕个人及其家族和近亲人员的悲情活剧,令世人感叹不已。
据报道国资委原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其妻史奎英和其子蒋峰也因相关案件受到了司法审判。蒋氏夫妇被查,源于在周永康指使下,蒋洁敏滥用职权为周滨、曹永正、李晓梅等人谋取利益,扰乱了国家油气资源管理等秩序,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也源于蒋氏夫妇收取下属财物,为下属在项目建设、职务调整、职级晋升等事项上谋取利益。案件知情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史奎英是中石油下属单位基层退休干部,然而,因其夫掌舵中石油,中石油各方大吏经常求上家门。她接受蒋洁敏下属宴请、请托,甚至越过蒋洁敏直接吩咐其下属做事。蒋洁敏被认定的受贿罪,财物多由史奎英收受;所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也与史有关。史奎英收受钱物后,都会告诉蒋洁敏。而部下向蒋洁敏提出要求,一直没有音信的,在送给夫人钱物、求夫人向蒋洁敏“做工作”后,往往能如愿以偿[10]。
这是一起典型的通过“妻子干政”达到“亲属参腐”的案例。蒋洁敏的妻子史奎英不断对丈夫吹“枕边风”,使主政的一业大员迷乱了心智,失去了对公心与私欲的理性判断,逐渐地滑入到贪腐的罪恶深渊。此案例再次印证了这样的官箴之道,即主政的官员包括高级领导官员切不可放纵身边的亲人利用其领导身份的地位和影响谋取个人及其家庭的不当或非法的利益;同样,不无重要的启示就是上古文献《冏命》关于“后徳惟臣,不徳惟臣”的极其重要的官箴价值。用当代的话语表述,我们似乎也可以这么表述:“官德惟妻,不徳惟妻”。
又一司法界高官、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奚晓明案发后,在其家中抄出3亿人民币现金,总重21吨。令世人震惊不已!据报道:奚晓明的儿子奚众利用奚晓明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影响,在中国的深圳开办律师事务所,大量接手特大经济纠纷案件和其他案件,以协议收费的方式收取巨额代理费用,然后通过奚晓明直接或者间接地打招呼、暗示或影响,干预省、地、市三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使得本不能够胜诉的案件如愿判决;除此之外,还代奚晓明收受其他贿赂,成为奚晓明贪腐的白手套。奚晓明的妻子是在中信证券任职的吴建伟,也参与了代奚晓明收受贿赂的行为。这是一起由儿子和妻子共同参与贪腐的典型案例。儿子和妻子虽不是上古文献《冏命》中的“群仆近臣”,但也是主管官员有密切关系的家人,虽非“臣仆”,但也早晚或经常“服侍”在“主人”的身边,他们的包括私欲在内的理念与“贪婪”的行为早晚势必对“主人”发生潜移默化或直接的影响。即使主要官员哪怕是高级的主管官员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及廉洁自律的决心,但由于人终究具有天生和后天形成的人性弱点,“公心”和“廉洁”的行为很可能被“私心”和“贪婪”的行为所突破,如同水坝之下的蚁穴,早晚都会造成大坝的坍塌和被大水冲垮,官员也是一样就变成了贪腐的分子而终至“落马”遭到法律的惩处。由此可见,儿子的身份虽不可能自由选择,但儿子的品德终究会对“老子”有所影响,判然不会影响的虽然古今都有成例,但从数量上来说,绝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少数。在这种语境下,上古文献《冏命》的有关“群仆近臣”的官箴价值,在当代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只需把妻儿等近亲属归于主管官员身边有影响的人员序列,就会凸显其官箴价值。
除上述报道之外,在为数众多的因腐败而“落马”的官员中,包括像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白恩培这些最高层级的官员,只要打开他们的腐败记录,都会发现他们纵容自己的妻儿及其他近亲属深度参与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直接间接地收受贿赂等腐败行为;除此之外,包括高级官员在内的许多因腐败而“落马”的官员还在任人唯亲、特别是提拔重用自己的老部下、老战友、老同学,网罗编织自己的政治网络等方面下足了工夫。其结果,将自己的下属、秘书、工作班子、行政辅助人员甚至司机组成庞大的关系网既可以更加广泛地、深入地参与腐败,将数千万乃至数亿元的巨额资金收入囊中据为己有,又能为腐败的官员充当保护伞,以防范其犯罪事实败露而受到查处。一旦主管的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东窗事发,往往有为数众多的官员和工作人员牵涉其中,例如曾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许爱民一案,就牵扯涉案的各级官员和具体工作人员总共61人受到追究处分。至于更高级的官员如周永康、令计划等案,其涉案人数更是令人唏嘘不已。这种官场腐败的现实更进一步反衬出上古文献《冏命》的官箴价值。官员用人不当,哪怕没有正确地任用身边的工作人员,让那些“巧言令色,便辟侧媚”的“憸人,充耳目之官”,终究要酿成大祸,以致导致主管官员因腐败而受到法律的严惩,落得个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古今官场通道同理,尤其应当引起今人特别是官员的反思和警示。
当代官箴文化、思想资源之丰富与浑厚,早已不是上古时代所能比拟。但现实的官箴文化、思想资源再丰富与浑厚也不能构成我们对上古官箴文化、思想中优秀的元素加以忽视、轻视乃至漠然无视的理由。中国的官界特别是学术界这种对上古更至中、近古时代的优秀官箴文化和思想漠视和拒斥的状况实在应当有所改变,引介与分析像《冏命》这样优秀的官箴之作,可做他山之石。
尽管东西方远隔千万里,各国国情和社情都极不相同,但从大历史时代的背景上却可以发现两者之间都有极为相似的发展和进步的历史途径,经过漫长的数千年的进化,到近现代从不同的历史进路终于歧路同归,共同交汇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国家发展方面来说,都在经历漫长的封建的国家君王一统天下的国家政治体制之后,或通过激烈的暴力革命,或通过和缓的政治改革,共同走向了全新形态的民主政治时代。在东方的中国,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理念和实际制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由人民当家做国家主人的理念建立了全新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政治制度,冀望通过这种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完全、彻底地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和管理国家的民主政治权力。无论理论界学者在民主制度的阶级性和普遍性方面存在多么大的分歧,不争的事实是,在当代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自称实现了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理想与实践,尽管各种国家基于不同的国情和社情所建立的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在形态上有所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差别,但从多元政治制度的立场上看,仍然不失为同属大政治制度的范畴;又基于历史主义的立场看,也可以认为是在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总的历史趋势中,各国对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理念与形制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应该说各自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制度内在的合理性,理应得到其他国家和人民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历史在发展,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有些原嵌在制度中的缺陷与弊端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这不仅给各国的民主政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和滞碍,也使当代许多国家的民众表现出各种形式的困惑和不解,原以为自己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并以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在遭遇了一些看似并无什么严重事态的事件哪怕是偶然性的和突发性的事件以后,也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样,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之余,接着引起社会不安、骚动乃至大规模的持续地抗争。原本为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国家有效治国理政的现代民主制度,在西方有效地运行一百多年,建构了现代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基本治理结构或模式之后,并没有适时地进行调整以增强政治活力。西方一些国家外显的政治动荡、政治权力失控的表面现象,其实反映的是深嵌在现代民主政治结构中的缺陷和弊端,宪法学、法哲学和政治学目前对此尚缺乏关注,更没有学者作出深刻分析和研究。限于主题和篇幅,这里只就邻国韩国最近闹得纷纷扬扬的“亲信干政”事件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制度是建立在政党制度的平台之上的。在现代民主政治理论的架构下,现代国家的政治治理是与名为“政党”这一特殊的政治理念及其组织、制度分不开的。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包括近现代社会,除了在所谓的“社会细胞”中的家庭和家族中维系亲人们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地组织人们基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的最基础的需要外,在社会交往和维护特定的利益方面,则发展出行业组织、各种帮会结构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在政治方面,则由宗亲自然联系纽带、结盟和联姻等形式结成各种不同形式的政治性集团,以夺取或维护包括夺取政权在内的各种政治权益,而在近代特别是现代,则发展出政党制度,各类人群以其共同的政治诉求和利益为基础结成紧密的组织关系,以政党的名义确立党魂,制定和发布纲领,确立行动路线和方针,以实现政党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政党制度的逐渐成熟,又与国家体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党制度广泛而又深入渗透到现代国家的政治组织和建制机理中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国家政权的建立与变更,国家政权机构和领导人的建立与选出,都要执政党的政治运作来完成,而国家的日常运转机制和政策、大政方针的确立与推行,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博弈中进行的。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执政党的施政和廉政及反腐败的工作,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在野党的密切监督下完成的。总而言之,政党与国家不仅在观念与形制上是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政党本身的成熟度与政党制度的发达程度直接、间接地关系到国家治理的休美与低劣。
然而,凡是人世间的制度设计,都势必不能摆脱面对人性腹背受敌的内在矛盾状态,总是有长有损,不可能尽善尽美。政党制度也是一样,政党理念与制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内在相关的矛盾和结构性的缺陷。只不过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初生和新兴发展过程中,较成功地保障了资本主义国家在那时期发展的政治需要而没有充分暴露出其内在矛盾和结构性缺陷罢了。直至20世纪初和中前期两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国家政党理念与制度的内在固有矛盾和结构性缺陷才以极端的和暴虐式的形式显露出来,给全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和浩劫。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西方政党理念与制度的内在矛盾与缺陷并没有引起政治界、学术界的深刻反思与战略性的调整,而是以不彻底的改良维系至今。
在当代,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情势和世界总趋势又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和转折,在这种情势下,原本没有多大改良的政党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当代西方国家治理的政治需要,一系列固有矛盾和缺陷逐渐显露出来,而西方的政治家们依然依据习惯来经营政党和实行传统的政党政治,结果造成了一些国家程度不同的政治混乱乃至政治危机,又直接间接地影响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甚至造成了大范围的经济发展停滞、萧条直至金融危机和全局的经济危机,有些国家还造成了持续的社会不稳定乃至社会动乱。面对这种严峻的政治治理局面,西方的政治家们并没有拿出什么好的政治改革方案,理论界对此甚至都不够敏感,更谈不上有力度的研究,但严峻的政治现象却倒逼出来一些应对办法。限于主题和篇幅,这里只就“亲信干政”的应对之道做些简单分析。
就世界范围的政治生态来讲,人类的社会经济联系和生产、生活活动最初都是以亲缘关系结合的家庭和扩大型的家族形式进行的,即使以往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前推至人类天泽不分的混沌时期都是如此,在人类初民社会所谓的“石器时代”特别是“新石器时代”一万年前后的漫长发展时期中,以亲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联系方式愈加成熟与稳定,在人类步入文明的发展阶段之后,原来由氏族、部落联盟形式发展演变而来的国家形式,同样沿袭了亲缘关系而形成了所谓的“家天下”的国家结构和组织形式,家庭与国家镕为一炉,家国结成一体,依同理实行治理。这一历史进程在世界国家发展中作为主体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直到19、20世纪才被现代国家的民主体制所代替,其中的政党制度也从根本上替代原本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或家族制度。然而,即便如此,几千年乃至更长历史时期形成的传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二百年就被彻底改变与清除。即使现今世界上号称最“民主”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家族政治”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重大的政治影响,如美国的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克林顿家族等;日本的田中家族和岸信介家族等,都是如此。
自2016年下半年起始,韩国的政局发生了重大变故,社会进入持续的动荡和混乱时期,这一切都起因于韩国总统朴槿惠陷入了“亲信干政”的政治丑闻事件。为抗议此事件,韩国首都首尔持续进行了十数次的百万人大规模的集体抗议活动,要求朴槿惠总统立即下台。前不久,韩国国会已经通过了总统弹劾案,继而由韩国的宪法法院进行审理,并最终获得全票通过,朴槿惠随即失去总统职位。与此同时,韩国检察机关就总统“亲信干政”事件中的刑事责任进行调查并提起公诉。不论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在现代的民主政治中,人们已经不再容忍基于传统而形成的“亲信干政”的政治事态,从长期的历史趋势上看,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历史进步,然而,事件毕竟发生了,不论民众如何反对和官方做怎样的政治和法律处理,总是不可能回复到韩国政治的原来样态,而且这一事件绝不是现代国家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在现代的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发展臻于尽善尽美之前(如果能做到的话),家族政治、诸如此类的“亲信干政”事件终归还要发生。现实摆脱民主政治治理的困境和舒解政难需要找出这样的突破口,规模不同的“亲信干政”的样态和程度势必不可避免还要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社会和国家对此就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而无所作为。在一定或相当程度上减少“亲信干政”事态的发生或尽最大可能减轻“亲信干政”事态的损害,怎么做?《尚书·冏命》就给予今人以很强的警示。简单说来,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可以重述如下几点:
1.“慎简乃僚”,即慎重选任;
2.“罔匪正人”,即所选任的,没有一个不是忠贞正直之人;
3.“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即(尤其)不要选任那些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的小人,所选用的都是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4.“尔无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即选任的长官不要亲近会说的小人,更不要选用他们进入工作班子或服务人员队伍;
5.“非人其吉,惟货其吉”,即选用工作班子或服务人员千万不可不看是不是良善之人,只要肯送钱财就选用,此即贿赂者为“买官”,收受官为“卖官”,腐败恶行,莫过于此。
古今为官,如能做到这五个方面,大致可以确保主管属下的工作班子和服务人员的正直清廉,为官一任,庶几可保廉洁和官任上的清明。这就是中国古典文献的官箴《尚书·冏命》价值在当代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1][2][3][4][5][6][7][8][9][10]江灏 钱宗武.译注.周秉钧.审校.今古文尚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9,429-430,430,430-431,431,431,431,431,431,429.
[11]新京报,2016-01-16.
责任编辑:邵东华
The Reference Value and Warning Significance of the Official Admonitions fromTheBookofRites
Chen Yunsheng
(InstituteofLaw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720)
Bo Jiong was appointed as an imperial official by king Zhou Mu,who was warned to choose the subordinates prudently,by selecting the noble gentlemen as minister and servants.Because the ministers’ virtue is the key factors for wise ruler,while those clever words and flattery villain around the king should be avoided.These official admonitions,even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anti-corruption period,still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Chinese official’s ideas and system.In addition,these admonitions also have a strong warning significance to overcome the confidantes intervention in government affairs,just like “trustworthy politics” and “family politic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s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importance of minister; virtue for the king’s wisdom; official immorality prudently choosing official; confidantes’ intervention in government affairs; democratic politics
2017-04-22
陈云生,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宪法学
D929
A
2095-3275(2017)04-00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