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喻春明,熊和平,王延周,陈继康,朱爱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205)
苎麻新品种中苎3号的选育
陈平,喻春明,熊和平,王延周,陈继康,朱爱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205)
中苎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从厚皮种S2×玉山麻S2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早熟苎麻新品种。全国区域试验中,中苎3号原麻产量2800.58 kg/ha,比对照中苎1号增产6.33%,居参试品种第一位;纤维支数2084 Nm/m·g-1,比对照中苎1号高179 Nm/m·g-1,纤维品质优良。中苎3号所有产量构成因素均超过对照,且适应性好,抗倒性强,抗花叶病,中抗根腐线虫病。
苎麻;中苎3号;纤维产量;纤维细度;抗逆性
苎麻(Boehmeria nivea L.)是我国极具特色的纤维作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苎麻纤维具有纤维长、拉力强、吸湿和散热快、抗腐蚀等优良特性[1],其织物被誉为“空调服”、“保健服”[2]。但苎麻纤维同时存在细度较低的缺点,从而导致织物粗硬,适肤性差。因此,提高苎麻纤维产量的同时,改善纤维细度是苎麻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育种家采用系选、杂交和辐射育种等常规育种手段,育成品种的产量和纤维细度也逐步提高[3-6]。但纤维细度是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复杂[7-9],且与纤维产量呈负相关,育种难度较大。为达到更高的产量,获得细度更高的苎麻纤维,满足人们对高档苎麻面料的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了纤维产量高、纤维细度高、株型紧凑、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好的苎麻新品种“中苎3号”。
1999年采用厚皮种S2×玉山麻S2配制杂交组合,2001年从杂交后代中筛选入选优良单蔸,编号为“NC03”。2001~2004年进行蔸系比较和鉴定,表现出高产、优质和株型好的特征;2005~2007年在望城农业科技园进行品系比较试验,表现优质、高产、稳产特性;2008~2009年扩大繁殖;2010~2013年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鉴定品种的产量、品质特性,抗逆性和适应性;2014年获得湖南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命名为“中苎3号”。2013~2015年参加国家苎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0-11],2015年12月通过全国苎麻品种鉴定。
2.1 植物学特征
中苎3号叶片椭圆形,叶色深绿,主叶脉红色,叶面皱纹多,叶柄红色,有托叶,微红,夹角小,叶片分布均匀,冠层结构合理。该品种分株能力中等,无效分株少,株型紧凑,植株挺拔,茎杆粗壮,上下均匀一致,群体结构整齐协调。麻皮与麻骨易分离,麻骨微红色;原麻青白色,锈脚少,含胶量低,品质优良。株高一般185~205 cm,茎粗1.0~1.3 cm。雌花红色,果穗长10~15 cm,瘦果即种子黄褐色,千粒重0.052 g,结实量较少。
2.2 生育期及工艺成熟期
中苎3号在长江流域一般3月中上旬出苗,雄蕾现蕾期为9月上旬,雌蕾9月中下旬,种子11月下旬成熟,随年份间气温的不同略有变化。全年三季合计工艺成熟期190 d,其中头麻72 d、二麻51 d、三麻67 d。
2.3 生长速度
中苎3号分蔸能力中等,生长速度中等,整齐度好。
2.4 经济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区域试验中,中苎3号株高、茎粗、有效株数、无效株率及鲜皮出麻率均优于对照中苎1号,尤以平均无效株率和平均有效株数最为出众;皮厚与对照相当。生产试验中,中苎3号各项经济性状指标也优于对照,在6个参试品种中,株高、茎粗和无效株率几项指标排在参试品种前列(表2)。
表1 区域试验中苎3号与中苎1号在各试点经济性状的对比Tab.1 Economic traits of Zhongzhu No.3 and Zhongzhu No.1 in ramie regional trial
表2 生产试验中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平均产量构成因素Tab.2 Economic traits of Zhongzhu No.3 in production demonstration
2.5 产量
品比试验中,中苎3号原麻产量平均为2872.70 kg/ha,与对照圆叶青的产量(2863.80 kg/ha)没有显著差异(表3)。国家苎麻区域试验中,中苎3号原麻产量为2800.58 kg/ha,居参试品种首位,比对照中苎1号增加166.72 kg/ha,增产幅度为6.33%(表4)。生产试验中,中苎3号原麻产量为3164.04 kg/ha,增产幅度为6.14%,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表5)。
表3 品比试验中苎3号与圆叶青的产量性状比较(千克/公顷)Tab.3 Yield of Zhongzhu No.3 and Yuanyeqing in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kg/ha)
表4 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纤维产量结果(千克/公顷)Tab.4 Yield of six ramie varieties in regional trial(kg/ha)
.05 2143.38咸宁(U4)2015年3060.06 3026.73 3088.40 3278.40 3075.06 3163.40 3026.73南县(U5)2015年3086.73 3045.07 3131.73 3083.40 3023.39 3063.39 2978.39南宁(U6)2014年2215.71 2258.38 2253.38 2333.38 2233.38 2395.05 2136.71涪陵(U7)2015年2376.71 2350.05 2410.05 2285.05 2491.72 2426.72 2271.71两年平均2709.71 2678.63 2800.58 2791.37 2767.79 2780.33 2633.86比对照增产(%)2.88⑤1.70⑥6.33①5.98②5.09④5.56③0⑦G59 BD0717 0501 CK长沙(U3)2015年2176.71 2185.04 2295.05 2245.04 2175.04 2275试点名称 年份TG5 TG6中苎3号
表5 生产试验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年平均纤维产量表(千克/公顷)Tab.5 Yield of six ramie varieties in production demonstration(kg/ha)
2.6 适应性
区域试验中,中苎3号在湖南长沙、江西宜春、重庆涪陵和四川达州表现都较好,在参试品种中分别居第二、第二、第三和第二位。生产试验中,在湖南长沙、江西宜春、和四川达州分别居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可见,中苎3号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各承试点产量表现较稳定,适应性广。
2.7 纤维品质
国家苎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纤维品质主要测定与科研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各参试品种的纤维支数与纤维强力。经农业产部麻类产品质检中心按国家标准检测,测试分析的结果见表5。
2.7.1 纤维支数
品比试验中,中苎3号年均纤维支数为2443 Nm/m·g-1,比对照圆叶青高573 Nm/m·g-1,提高30.64%(表6)。中苎3号(R3)在国家苎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年平均支数为2084 Nm/m·g-1,比对照提高9.40%,居参试品种第四位(表7);生产试验中年平均支数2052 Nm/m·g-1,居参试品种第四位(表8)。
2.7.2 纤维强力
国家苎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中苎3号(R3)年平均43.46 cN,比对照提高6.44%,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生产试验中,中苎3号(S3)纤维强力为43.95 cN,比对照提高6.44%。
表6 品比试验中苎3号纤维支数结果Tab.6 Fiber fineness of Zhongzhu No.3 in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品种 季别 纤维细度(Nm/m·g-1)圆叶青头麻1962二麻1771三麻1877年均573 1870比CK
表7 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纤维支数及强力Tab.7 The fiber fineness and fiber strength of each tested variety in regional trial
表8 生产试验各参试品种纤维支数及强力Tab.8 The fiber fineness and fiber strength of each tested variety in production demonstration
2.8 抗逆性
国家苎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经各参试点调查,中苎3号田间均未发现花叶病和炭疽病症状。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植保专家测定,中苎3号对根腐线虫病表现中抗。中苎3号田间表现抗风性强,抗渍性、抗寒性较好(表9)。
表9 各参试品种抗逆性调查Tab.9 The stress resistance of each tested variety
3.1 栽麻
宜在5月上旬至中旬移栽,根据土壤肥力条件,每公顷栽麻33000~39000株。
3.2 新麻破杆
7月底或8月初选在下雨前破杆,或破杆后灌水。当年收一季麻。
3.3 肥水管理
重点进行冬培,每公顷施农家有机肥22.5~30吨,或高效复合肥300 kg,深中耕15 cm左右,在麻蔸上盖土以不见麻蔸为宜。每季麻生长前期适时追施速效氮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300 kg。中后期施适量的速效钾肥。
3.4 病虫防治
及时发现和杀灭苎麻夜蛾和蛱蝶幼虫。
3.5 收获
在麻株黑杆1/2~2/3期收获为宜。
[1]刘唤明,梁运祥,彭定祥.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J].中国麻业,2006(2):87-90.
[2]肖丽,王贵学,陈国娟.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进展Ⅱ[J].微生物学通报,2004(5):101-105.
[3]彭定祥,胡立勇,余德谦,等.苎麻新品种“华苎4号”选育研究[J].中国麻作,2000,22(1):10-13.
[4]张中华,魏刚,任小松,等.优质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川苎10号”选育报告[J].中国麻业科学,2007,29(2):67-89.
[5]熊和平,喻春明,唐守伟,等.苎麻新品种“中苎2号”的选育[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2):69-72.
[6]张中华,李立安,魏刚,等.高纤维细度苎麻新品种“川苎12”选育报告[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5):245-260.
[7]熊和平,蒋金根,喻春明.苎麻杂种优势、遗传变异和获得高产优质组合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2,25(1):14-21.
[8]喻春明.苎麻自交系选育及其配合力研究初报[J].作物杂志,1992,(3):14-16.
[9]施继卫,杨燕,任小松,等.苎麻杂交组合纤维支数的分离变异研究[J].中国麻作,1999,21(4):7-11.
[10]汤清明,唐守伟,朱四元,等.2013-2015年国家苎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总结[J].中国麻业科学,2016,38(1):9-18.
[11]汤清明,唐守伟,朱四元,等.2014-2015年国家苎麻品种(系)生产试验总结[J].中国麻业科学,2016,38(3):129-135.
Breeding of New Ram ie Variety Zhongzhu No.3
CHEN Ping,YU Chunming,XIONG Heping,WANG Yanzhou,CHEN Jikang,ZHU Aiguo
(Institute of Bast Fiber Crops,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 410205,China)
Zhongzhu No.3 is a new early maturity ramie variety developed from the progeny of Houpizhong S2×Yushanma S2 by the Institute of Bast Fiber Crops.The fiber yield of Zhongzhu No.3 was 2800.58 kg/ha,6.33%higher than the contrast Zhongzhu No.1 and ranked the first in the national trial;the fiber finenesswas2084 Nm,which was179 Nm higher than the contrast Zhongzhu No.1 in the national trial.All of the economic traits of Zhongzhu No.3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ast.Zhongzhu No.3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lodging and ramiemosaic,medial resistance to root-rotnematodes,and good adaptability in every trail point.
ramie;Zhongzhu No.3;fiber yield;fiber fineness;resistance
S563.1
:A
1671-3532(2017)01-0001-06
2016-10-10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19-E0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BFC05),国家自然基金(31301375)。
陈平(1982-),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苎麻品种选育及多用途利用研究,E-mail:chenping02@ca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