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风云突变 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出炉

2017-02-23 17:40薛玉敏
投资者报 2016年49期
关键词:偿付能力安邦万能

薛玉敏

保险公司在台前的“豪掷”,其实来源于背后飙升的保费给予的底气。今年前三个季度,保费过百亿元的就有38家寿险机构,过千亿元的也达到9家

巨量的保费需要投出去,但迫于“资产荒”的压力,加上资金成本比较高,投入相对安全的股市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种投资驱动型的保险公司在今年大获其利,成为同行艳羡的对象

对于严重依赖万能险的部分保险企业来说,在这次监管风波过后,其万能险保费收入肯定会出现大幅滑坡

前三季度,70家人身险公司中,有一半的企业没有盈利。这对于那些前仆后继想进入保险行业的外部资本也是个提醒:经营寿险公司并非那么容易

2016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中,哪些保险公司的实力最强?哪些保险公司异军突起?为了让投资者对于保险公司有一个全景式了解,《投资者报》推出“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这也是本报第二年推出此类榜单。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份榜单将是选择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产品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全部的保险公司中,我们排除了数据异常的公司,最后参评的有73家人身险公司。并设定了3个指标——盈利能力、保费规模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各指标权重分别为40%、30%以及30%。

盈利能力对于保险公司至关重要,此前我们多采用公司赚取的利润进行排名,但由于各家公司体量不同,利润/净资产更能体现保险的盈利能力。保费规模是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础,偿付能力是监管的标尺,体现了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因此两者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与多数评价体系不同的是,《投资者报》仍然坚持以客观数据为考量基础,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最终《投资者报》评选出的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的结果如下:平安寿险、中国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保险、平安养老、太保人寿、新华保险以及阳光人寿。

今年《投资者报》先锋寿险榜还增设一个奖项——最具成长性保险公司,用来寻找新的未来之星。结果有:弘康人寿、渤海人寿、华夏人寿入选。

频频举牌背后的底气:

前10月保费达6万亿

2016年,保险机构是资本市场上当仁不让的土豪。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安邦保险等动辄拿出十几亿元的巨资来举牌上市公司,成为引发蓝筹行情的重要力量。尽管其举牌行动被监管层打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公司手中持有大量的资金,不能不让其他市场参与者侧目。

我们看到,这些机构在台前的“豪掷“,其实来源于背后飙升的保费给予的底气。今年前三个季度,保费过百亿元的就有38家寿险机构,过千亿元的也达到9家。根据保监会的数据,76家人身险前10个月的保费高达6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巨量的保费需要投出去,但迫于“资产荒”的压力,加上资金成本比较高,投入相对安全的股市成为一种必要选择。这种投资驱动型的保险公司在今年赚了不少钱,成为同行艳羡的对象。

不过,中短期理财型保险大行其道,加剧了投资压力和集中兑付的风险;在投资方面,频频举牌也在不断搅动着资本市场,部分激进险企更是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警觉,资金运用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资金来源也将受到更大限制。

前不久,由于部分保险的野蛮举牌,保监会再次收紧万能险,前海人寿被暂停销售万能险,恒大人寿等保险公司的网上销售资格被暂停。近两日,很多银行也纷纷停止销售万能险。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险被监管层打入了冷宫。

按规定,目前1年期万能险产品已停售,2019~2021年各年间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分别不得超过50%、40%和30%。

从10月份的数据来看,万能险超过千亿的公司分别是安邦人寿、华夏人寿以及中国人寿。其后是平安人寿、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和谐健康、恒大人寿、天安人寿、泰康保险,万能险规模在270亿~782亿元之间。

这些公司万能险保费收入在这次风波过后,肯定会出现大幅滑坡,这对于严重依赖万能险的部分保险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12月13日,保监会紧急召集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在北京开会,强调防范万能险风险、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等,包括研究制定万能险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强化比例控制,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强调保险业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要成为中国制造的助推器。术业有专攻,好的金融家未必能成为成功的实业家,产业链的整合没有想象的容易,要有清醒的认识。

值得欣慰的是,保险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保障民生、服务经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保险业也在深化结构转型。很多保险公司坚持回归保障产品的模式,这以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等寿险公司为代表。

而随着“資产荒”的到来以及监管层的打压,过去以万能险为主的理财险发展受限,转而健康险、养老险等产品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以理财险规模扩大而形成的市场格局,将会再次发生新变局。

原保费持续增长:

5家进入千亿俱乐部

尽管部分激进保险企业的疯狂举牌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是作为“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保险业在缓解社会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保险资金通过购买企业发行债券、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形式流入社会实体经济。

截至10月底,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将近13万亿元,达到了12.9万亿元,较2016年初增长15.49%。其中,银行存款2.3万亿元,占比17.99%;债券4.3万亿元,占比33.66%;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86万亿元,占比14.42%;其他投资4.38万亿元,占比33.93%。

险企如此庞大的投资资金来源之一便是保费。在“资产荒”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明显放缓,而保险业发展却一枝独秀,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数据表明,今年前10个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2.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4%。其中,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510亿元,同比增长9.06%;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41%。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前10个月,原保费收入排名前10的寿险公司分别有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和谐健康、新华保险、安邦人寿、人保寿险、富德生命人寿、太平人寿以及泰康人寿,保费规模均超过800亿元。前5家保费都超过了千亿,分别为3947亿元、2364亿元、1262亿元、1057亿元以及1021亿元。

在保监会大力引导下,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大力发展保障性保险。数据显示,原保费收入保费前10的公司同比增幅大约都在20%以上,特别亮眼的是安邦集团旗下的和谐健康和安邦人寿,同比增幅超过1倍,同时进入了千亿俱乐部。

净资产利润率比拼:

前海人寿胜出

利润是衡量一家公司赚钱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尽管近年保费增长迅速,行业发展前景大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寿险公司都能赚钱。

前三季度,70家人身险公司中,有36家公司实现了盈利,这也意味着有一半的企业没有盈利。这对于那些前仆后继想进入保险行业的外部资本也是个提醒:经营寿险公司并非那么容易。

前三季度,包括君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恒大人寿在内的三家公司亏损超过10亿元。此外还有上海人寿、信泰人寿等16家公司亏损超过1亿元。巨亏公司的一个共同点则是投资收益出现了巨亏。另外,一些新成立的寿险公司因为支出成本大增,因此还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

被称为寿险盈利王的公司则有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盈利超过百亿元,分别为221.7亿元、128.6亿元。两家寿险公司长期占据国内寿险市场近三成的份额,两家盈利也是遥遥领先同行。

前海人寿、太保人寿、安邦人寿三家盈利均超过50亿元。作为非上市寿险,前海人寿、安邦人寿近两年通过投资收益,鱼跃龙门跻身一线公司。

当然由于公司体量的不同,单纯用净利润衡量保险公司的赚钱能力也并不客观。此次评选,我们引入了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净资本)这一指标,要看哪家公司用最少的资本赚取更多的钱。

在经过跑马圈地的阶段后,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低利率市场环境的持续,“偿二代”的逐步深入,考虑一个保险是否值得投资,是否能够成长壮大,我们需要考虑哪家保险公司最会赚钱。

运用这一指标进行测算,19家公司的比值超过6%。这其中,合资保险的数量高达6家,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可见由于沿用了外方母公司比较成熟的经营理念,合资寿险虽然体量不大,但是经营相当稳健。当然,也有不少的合资寿险由于股东存在分歧、内讧,致使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表现最好的三家公司,分别为信诚人寿、弘康人寿以及中德安联,净资产利润率超过10%。

结果显示,净资产利润率最高的竟然是前海人寿,高达26.73%。其次才是平安人寿,为20%。前海人寿是典型的资产驱动负债经营的保险公司,同类经营模式的安邦人寿、华夏人寿等公司数值也都表现不错。这也是近年来,这类模式在保险公司能够风行一时的原因。

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还有平安养老、太平人寿、泰康保险。他们是传统稳健型寿险的代表。出乎意料的是,寿险巨头中国人寿的净资产利润率仅有4.19%。

我们注意到,不管是哪种经营模式都会有公司脱颖而出,也会有公司拖后腿。关键是公司选择了哪种经营模式,然后想方设法去提高净资产的利润率。

多数公司偿付能力达标:

仅三家亮紅灯

偿付能力体现了公司风险管理的能力。为了加强监管,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保监会在去年推出了偿二代标准。

到目前为止,保监会已经披露了三个季度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但整体来看,2016年偿二代下偿付能力呈现下降趋势。寿险公司的加权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15年底的248%降至2016年6月底的215%,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则从274%降至239%。

各家保险公司为了符合监管,采取了包括增加注册资本金、调整业务结构或发行资本补充债等方式增加偿付能力。截至三季度末,保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53%,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42家险企实施了增资,其中多数是中小保险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元的公司仅有4家,28家保险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不足50亿元。

其中渤海人寿和天安财险位列寿险、财险直接融资金额的第一名。资料显示,渤海人寿2014年12月获准开业,由6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仅8亿元。

11月23日公告显示,成立不足两年的渤海人寿近期进行了第二轮增资,增资72亿元,注册资本增加到130亿元。增资后,渤海金控仍持有渤海人寿20%股权,稳坐第一大股东位置。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增资同时还新引入了安信信托、山东如意两家公司。依靠大股东的大力支持,渤海人寿发展前景可期。

不过,仍有少数保险公司股东未能达成增资协议。与2015年偿二代运行初期相比,三季度末不达标的公司数量已经从13家降至3家,分别是中融人寿、新光海航和中法人寿。

从最新的进展来看,中融人寿8亿元的增资事宜已经得到保监会批准,偿付能力符合充足水平。新光海航人寿这一指标则下滑至-69.87%,不过,股东并未对改善偿付能力事宜达成一致。中法人寿首次出现偿付能力不足,为-128.3%,二季度末为185.38%。中法人寿尽管一度启动业务,但是前路漫漫。

猜你喜欢
偿付能力安邦万能
为什么瑞士军刀被称为万能工具
二季度险企综合偿付能力扫描:逾六成环比下降三家险企不达标
安邦系
吴小晖被带走安邦概念股缩水614亿
刘老师是一本万能书
看“土豪”安邦进击全球
保险:“偿二代”首份季度报告发布
万能的网络
万能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