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宁 ●卢戈
“要么在美国本土制造,要么缴纳巨额边境税”。这句特朗普此前在推特上发出的威胁,如今还没有真正伤害到对美出口的外国企业,反而先让美国企业界内部分裂成“美国制造联盟”和“平价产品联盟”两大阵营,在“边境税”这一话题上唱起了对台戏。
两方人马各有心思
据路透社报道,波音、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等16家美国企业CEO21日联合致信美国国会领导人,呼吁国会通过由众院议长、共和党议员保罗·瑞恩提出的税制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美国公司税税率将从35%调低至20%,并从应税利润中扣除出口收入,同时对进口商品征收20%的税款,即所谓的“边境税”。
支持该联名信的公司都是新组建的“美国制造联盟”成员。信中表示,引入边境税的税制改革将使得美国的税收政策与其他国家一致,在实际上终结“美国制造”税,以及美国就业和经济增长因此受损的情况。
另一方面,百思买、塔吉特和Gap等零售业企业则明确反对该项税收改革。此前,这些企业联合组成“平价产品联盟”,并派遣高管于上周前往华盛顿,在国会和白宫展开游说工作。此外,拥有沃尔玛等120家企业成员的美国零售业领导协会也明确表示反对征收边境税。
矛盾不断升温
围绕共和党提出的税制改革方案,美国企业界内部已经爆发“内战”,但目前白宫尚未明确表态。
美国CNBC网站称,新上台的特朗普总统一直是边境税的支持者,他在竞选中曾多次表态将下调公司税,并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尽管他曾对瑞恩的税制改革方案的复杂性表示担忧。
特朗普当选后,关于美国与中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爆发“贸易战”的猜测正在升温。如边境税征收启动,则出口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将因此成为最大赢家,而依赖进口的零售商则将遭受打击,其利润将被抹平。基于各自诉求,美国国内各行业企业纷纷“站队”,支持或反对特朗普计划中的税制改革,它们之间的矛盾也因此不断升温。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边境税的征收旨在改变美国对特定贸易伙伴的严重逆差,通过增加进口商品税负,使“美国制造”在国内外市场更具竞争力。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16年美国主要进口国中,中国、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分别占有美国进口总额的21.1%、13.4%、12.7%和6.0%。其中中国既是美国最大进口国,也是最大逆差来源国,美国当年对中国贸易逆差为3470.4亿美元,排名第二的日本为689.4亿美元。
或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日本经济新闻》称,如美国开征边境税,加强贸易救济手段,则必然导致与其最大经济伙伴中国的关系恶化。与此同时,日美之间的矛盾也将加深。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经济学家观点称,尽管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尚未成型,但其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倾向已经众所周知。将来美国可能采用欧洲各国增值税体系下对进口商品征税的体制,而且力度可能更大。
报道称,讽刺的是,美国公司一直在抱怨由于欧盟的高关税而导致其产品出口价格太高,而他们现在则在支持美国政府也学着欧盟去做。从其政策的影响看,边境税的征收可能在短期内刺激美国企业出口,降低进口开支,但也将导致贸易纠纷。
彭博社称,高关税显然对长期享受海外廉价商品的美国消费者不利,而从中长期看,也将降低美国制造商的竞争力。此外,美国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税制改革可能将继续打击依赖出口的新兴市场,使其深陷债务危机,而这毫无疑问将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