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秀芬
摘 要:德育一直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新时期,“诸育为先”,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德育教育要常抓不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進行德育,让学生去领略德育的真谛。在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理论下,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可或缺,且必须大力加强。德育不是空泛地说教,它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尊重教育规律,多方面共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更应结合实际,从环境体验、课堂体验、社会体验、角色体验方面入手,让德育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新时期德育 环境体验 课堂体验 社会体验
角色体验
一、德育的内涵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1]简而言之,德育工作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二、新时期下的德育
多年来,开展德育工作最常见的途径和形式即是班会课。有时候,班会课被文化课占用,导致德育内容缺失。在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理论下,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可或缺,且必须大力加强。那么就要求老师们,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在新时期,“诸育德为先”,德育工作的开展仅仅靠利用班会课是不够的,这是新时期下所有中小学都应该着力探索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三、新时期的德育策略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从生活中学习”的。充满活力的生活内容,正是教育源头的活水。
德育不是空泛的说教,它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尊重教育规律,多方面共同推进。从环境体验、课堂体验、社会体验、角色体验方面入手,体验为主,让德育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环境体验沁润德育
《荀子.劝学》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句话比喻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学校的校风、教育理念、校园人际关系和精神面貌等精神文化因素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深深影响着德育环境。因此学校必须加大精神文化的建设力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智育的同时也注重德育。其次,加强校风建设,传播正能量,加强德育意识。学校可以每月举行“最美身影”评比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宣传好人好事,利用榜样人物的作用加强校风建设,传播正能量,美化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为德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再次,改善校园人际关系。身教重于言教,而且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构成的学校的精神面貌,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对小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陶冶学生情操的载体,学生在熏陶感染下可以体悟真、善、美。使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发挥着育人的功能。学生时刻体验环境带来的熏陶,德育浸润于校园每一处。
学校可结合周围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定期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在快乐环境实践体验中,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爱国爱家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课堂体验渗透德育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务是“传道”。我将德育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式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只有充分调动学科课堂的德育因素,才能寓德育于愉快的课堂体验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挖掘音乐教材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情感发展归于正途。
1.采用对比教学手法。
对比教学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迅速明确对比双方的主要特点,通过强烈的冲突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参与对比的作品之间的差异甚至是矛盾之处。播放两首不同情感的歌曲,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和《G弦上的咏叹调》,让学生认真倾听,认真体会两首歌曲中所包涵的不同情感。《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比拟,引人入胜地表达出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对祖国深沉的爱。《G弦上的咏叹调》告诉了众人音乐之美,音乐之力量,与音乐之感染。作品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而他的哲理性把抒情写景都结合起来的,使人觉得更加亲切。学生也跟着思绪万千,情感和情绪也发生着变化,学生们倾听着,体会着,感悟着,思考着,在无形中加深了对音乐内涵和真谛的理解。音乐饱含的情感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心灵的层层涟漪。
2.增加音乐的背景与创作者的介绍。
学生可以更好理解音乐的内涵,进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接受审美与德育教育。比如在教授《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时候介绍作者困顿的人生经历-------莫扎特,而他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步步成为著名的音乐家的。
3.歌唱教学。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作为教师,我们要在以审美为核心的唱歌教学过程中,以情感的表现、和情感的交流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歌唱教学是体验情感的最重要的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不可或缺的一条途径。带着感情唱歌,饱含情感去表演,充满激情去参与实践,这是教师在唱歌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和你》、《拯救这个世界》、《告诉我为何》这些音乐都是以“爱”为主题。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了音乐片断,让学生听辨乐曲中抒发的不同情感,比较这些音乐所表达的相同之处。接着鼓励学生看着大屏幕的歌词跟随着唱,随着歌声,体会音乐中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情感。接着,将大家分组,进行小组间的比赛,分组演唱,看哪个组更富有感情。还采用了师生同唱的方式,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音乐中体会音乐的真谛,引导学生步入真善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英]柯比.比尔德,约翰.威尔逊著.体验式学习的力量[M].黄荣华译.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2] 范晓梅,李艳,杨会娟.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上运用方式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0.(2).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