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业教师做学生工作是民办高校乃至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普遍现象,如何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管理好自己授课的班级,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关键词:心理绘画民办高校
一、面对新生群体做学生工作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一般性是指事物的普遍性。大学一年级新生的特殊性在于他们刚从高中迈进大学校门,对学业甚至对生活仍然十分迷茫。从生活方面来解读,新生从温馨舒适并且非常私人的家庭空间突然搬到6人、8人同住的陌生寝室,就是一次心理考验。从父母做的可口饭菜到食堂的档口,也是需要适应的一个转变。从学业方面看,高中的教学方式与大学截然不同,那些为了高考成绩而努力、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同学失去了奋斗的方向。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去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化解困惑,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坚定信心。
二、民办高校绘画专业新生的特殊性分析
绘画专业的新生,被重点大学、普通大学与民办高校录取的,其区别不仅仅在于专业基础的扎实程度,也不仅仅在于文化课分数的高低,更多的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导致了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后的种种心理与行为表现。在对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和谈话中了解到,新生普遍存在这样几种心理类型:自卑心理、自负心理、迷失心理、偏执心理、抵抗心理。如果不加疏导,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生理健康,甚至成为他们未来就业、创业道路上的绊脚石。
三、民办高校绘画专业新生的心理现状分析
1.自卑心理。通常出现在文化课或专业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身上,表现为看到其他同学的绘画作品或者文化课上的出色表现,对自己更加不自信,从而意志越来越消沉,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心理的产生与其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父母过于霸道强势的家庭,容易培养出懦弱不自信的孩子。
2.自负心理。通常出现在专业基础较强、因报考失误或文化课成绩低而进入民办高校的学生当中,具体表现为对学校不信任,对专业教师的蔑视,对课业安排的质疑与敷衍,对校外生活的强烈向往,最终导致其频繁旷课逃学。究其原因,这种心理虽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眼界自视过高有关,但仍然脱不开家庭教育的缺失。当一名学生表现出对他生活学习的环境方方面面不满、心中充满戾气与抱怨时,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背后站着的是对子女纵容、缺少教育的放任型父母。
3.迷失心理。这种心理是新生入学以来的普遍心理。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面临着生活、学习方式的各种巨变,一定会有各种迷茫。最典型的迷茫在于学生摆脱了高中的应试性教学方式,生活突然轻松了,也没有老师和家长监督了,学生们反而不知道要做什么了。而在专业学习方面,习惯了艺考高强度的程式化造型模式,也很难向真正的专业学习过渡。学生不了解所报专业方向的具体性质,不了解未来的就业前景,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也无法设想努力后的结果,从而对自己的人生也产生了怀疑。
4、偏执心理。这种心理往往在“好学生”当中产生,具体表现为或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或对自我、对他人的认知有偏差,或偏执于将自己存在的价值寄托于他人身上。这种学生因为在文化课或专业成绩较好的外衣的掩饰下,需不断深入了解才能探知。如果忽略了这种心理,任其发展,学生就会被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影响。
四、民办高校绘画专业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与对策
人的心理一旦出现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
1.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思想倾向与家庭状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学生的专业规划与职业理想。了解途径是课余时间找学生单独谈话,倾听学生的诉求并尽可能提供帮助。
2.定期开展全班性质的主题活动。开展积极健康的主题活动,有助于让缺乏自信或适应力弱的学生迅速融入班集体,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例如,利用休息日组织参观画展、去公园写生、定期去图书馆书店阅读等,并在活动中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教育。
3.利用每星期“教师做学生工作”的固定时间,对专业基础较弱、缺乏自信的同学进行专业辅导,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长处,淡化短处,鼓励他们尝试多种绘画方式,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在此基础上勤于练习,发扬光大。
4.对于有自负、偏执、抵抗心理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能够与学生成为朋友,不带任何偏见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识,要随时做到公正无私,在不违背教师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为学生着想。
学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學生的管理要不断探索新方法,通过学生心理建设来提高民办高校绘画专业新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地发展,让他们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杨宁,女,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