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扬
家有“熊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安扬
“熊孩子”犯错、淘气时,家长只是教育他们“别这样做”或者“别那样做”,但很少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做。其实这样只会暂时制止孩子犯错,却不会起到长期作用,更不会让他们有所转变。所以,家长应该和孩子沟通,其知道不良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后果,告诉孩子,家长希望他们怎么做。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过度满足”,最容易培养出“熊孩子”。要知道让孩子产生一定的缺失感,才是促使孩子去努力、去进取的动力。因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延迟满足”,让他们适当“受挫”,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才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
家长不要再把“忙”当成借口和托词,少玩会儿电脑、少看会儿电视、少刷点儿微信,再忙再累也要挤出时间陪伴孩子,见证孩子成长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带孩子去高大上的场合玩与乐,即使只是默默地陪着孩子写作业、看着孩子画画儿、听着孩子说说学校里的事,也是一种幸福。
“熊孩子”大多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年龄特点,给孩子找点儿事干,培养孩子文艺、体育、科普方面的兴趣,哪怕是教孩子捏橡皮泥、画沙画、做模型,也能让孩子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所学上,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能,精神有所寄托,也能让孩子的性格更加沉稳。
“熊孩子”的模仿能力都很强,而且都喜欢学习、模仿比自己强的人,家长不妨让孩子和邻居、同事、朋友家的孩子玩儿,尤其是鼓励孩子多跟年龄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儿,大孩子那守规矩、明事理、有眼力见儿等优点,使孩子有样学样,自然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能让孩子不再自以为是。
“熊孩子”之所以会无法无天、为所欲为,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尊重。在这方面,家长要起表率作用,比如,家长见到邻居、长辈,主动带着“熊孩子”与其打招呼;家长带着“熊孩子”准时赴约或赴宴,让孩子学会重视约定、遵守时间;家长洁身自好、遵规守纪,孩子也能自尊、自爱、自强。
有些“熊孩子”在家长和老师面前很老实,背后却惹事生非、欺负弱小。这就需要家长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有信念、有观念,让孩子知道不服从管教所要付出的代价,逐步引导孩子由服从管教到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己的脾气,自我约束自己的性子,这样孩子才能化乖戾为和顺。
链接2:
避免孩子成为“熊孩子”的“四不”原则
1.不宠孩子:
家长的溺爱看似是一种爱,实则是害了孩子。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宠爱,而应该有原则、有尺度、有分寸地对待孩子,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欲望,要讲清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在宽严相济的家庭氛围里成长。
2.不惯孩子:
孩子说了一次谎、骂了一句街、顶了一次嘴,诸如此类很多看似不严重的小错误,在家长的眼皮底下被轻易无视、宽恕、原谅,孩子不但不会收敛,反而会变本加厉,犯更多、更大、更离谱儿的错误,到那时候,家长再想管也无济于事了。
3.不打孩子:
打孩子是最简单直接、也是最粗暴蛮横的教育方式。打孩子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学会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当孩子渐渐长大,他(她)也同样会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和纠纷,会认为只有把别人打趴下,别人才能信服自己。
4.不骂孩子:
很多家长都会讥讽、嘲笑、辱骂孩子,岂知家长过了嘴瘾,却给孩子留下了驱之不散的心理阴影,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像家长骂的那样无能、无用,同时因为逆反心理作祟,会用更过激的行为掩饰自己的脆弱,导致孩子一意孤行,无视规则和劝诫。
(责编 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