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翠芬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黄翠芬
(闽江学院 爱恩国际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西方心理学中流行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大学英语课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将有助于探索出更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任务式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模式、协作式教学模式及探索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在当今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英语能力已经成为评判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将课堂上学到的英语自如地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和颠覆。英语教育模式也逐渐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变。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它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虽然,在近几年的教改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英语老师在教学中,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主要以老师讲授为重。这种模式过度侧重“教”,却很少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经验,因而对所有学生施行无差别的知识传授,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沦为被动的接受者,学习效率低下。然而,语言具有应用于人际交往的特性,因此,语言学习对互动性要求极大。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鲜有互动及实践的机会,因而学习效率和语言能力提高缓慢。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建构主义理论提倡语言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协作性等,将其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将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及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能力。[1]这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仅是将知识从教师传递给学生。建构主义意在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则主要起引导督促作用。以下三方面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精华:
(一)坚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该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习是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并通过思考、实践、探索……进而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学生的认知特征,并据此设计课程模式,坚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3]
(二)改变规行矩步的教学设计模式
“建构主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分和把握,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适用性最佳的教学模式。”[3]若直接使用教材配备的课件或从网上下载的课件,而忽略学生的个性,这背离了建构主义教学观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努力改变规行矩步的教学设计模式,综合考虑学生和学习对象的特点,个性化地设计教学模式。
(三)提倡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与交流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互动来获取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教师、学习对象和学习情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动态统一的整体”[4]。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理解和记忆。然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增加并不与其智力的发展对等。由于受到个人经历和智力水平的影响,每个人都是基于个人经验来建构或者解读事实的。因此,不同人可能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教学活动中的讨论与互动便不可或缺。因为在讨论与互动环节,同学们可以获得不同于自己的观点,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知识。
与传统的教学理论相比较,“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协作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主动进行信息加工及知识建构。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指引者和推动者”[2]。教师设置任务,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新知识,并完成任务。结合当今的英语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特点,可以将英语课堂教学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预习阶段(previewing)、引入阶段(Leading-in)、理解提高阶段(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以及探索实践阶段(Exploring and Practicing)。它们分别与以下四种教学模式相契合——任务式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模式、协作式教学模式以及探索式教学模式。
(一)任务式教学模式——预习阶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下实现知识内化的:如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必要的学习材料;抑或是学生通过自学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在意义的主动建构中实现知识内化。因此,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强调在“做”中“学”,强调学习主体的体验过程和基于意义的互动学习。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并将其变为课程惯例,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工作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老师讲授新课前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生词、词组,如弄清单词的发音以及词组的意思和与之容易混淆的常用词组;通读全文,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标出课文中的疑难点,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并且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文章中所传达的思想内容;通过互联网或者图书馆搜索与课文有关的背景信息。教师也可以基于课文,布置些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预习问题,以便于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及经验主动建构新信息及知识。
(二)情境式教学模式——引入阶段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和交流中完成意义建构的,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学习过程也并非简单的知识输入、知识储备和知识输出。学习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即社会情境想关的。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学生所感知、所学习的语言才有实效性,也才能易于学生理解和内化。因此,营造接近现实的学习情境(如利用图片或视频等手段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现实化),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想起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学习,从而对旧知识进行改造、优化,进而进行新知识的主动建构。
由于英语是一门抽象性与理论性并存的学科,因此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引用最近发生的相关背景信息,如新闻、名人演讲等引出课文主题,让学生在生动且贴近现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交流学习。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英语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创造生动、贴近课文语境的学习情境,使抽象、晦涩的课文通过诸如图片或视频等具体事物,逼真地呈现出来。教师还可以设置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供学生学习,如在讲授《新核心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二单元教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过去十年,最让你震惊的科学发明或发现是什么?或在你有生之年,可能出现的最有用的科技是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教师主要起指引、启发的作用。在引入阶段,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协作式学习模式——理解提升阶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在他人的帮助下,即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协作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协作有助于收集及分析学习资料、提出与验证假设或猜想、评价学习成果以及最终的意义建构。在此过程中,个体学习者的思维成果由学习群体共同享有。这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学习,也使学生学会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更好地完成意义建构”[6]。
在理解提升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的集体思维成果进行分析,而不是盲目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还应简要而明确地将教学内容的本质以及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告诉学生;让学生学会充分调用已学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使其成为自己认知体系的一部分。此外,教师还应基于学生的能力和需求,给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启迪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协作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分工。安排任务、明确责任、指导学生进行协作性学习,如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尽可能全面地发表自己对论题的见解和看法、阐明疑点和难点,为更深层次的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期达到更高层次的意义建构。
“学生的讨论和思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不同观点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迸发,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到位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观点。”[5]就课堂效果而言,学生间、师生间的协作型学习远比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分析、解说有成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中课文讲解中,小组讨论和辩论等活动也能使学生间不同的思维得到碰撞,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明显提升。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在课文关键处设置问题且问题的解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英语课文。第二,所设问题的难度应当适中,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第三,教师应在教室中不断走动,了解学生的解答及讨论情况,如若需要,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疑难点并强化重点知识。第四,应设置奖惩措施,提高学生参与的动力与乐趣。
(四)探索式学习模式——探索实践阶段
建构主义学者布鲁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探索未知领域”。由于语言的教学过程实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或针对教材进行的主动学习、探索并发现自我的过程。[2]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身原有的知识探索语言的意义并进行意义的主动建构。
“在探索实践阶段,教师应围绕教学主题开展教学,并将重点放在对主题的研讨和探究上,强化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2]除了课堂教学,探索型学习的方式可以非常多样化,如口头报告,模拟研讨会、茶话会、辩论等。如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作为课文的延伸,如讨论克隆、私家车、整形、人工智能、抗生素、转基因食物等利弊,接着从每组选择一位同学做口头汇报,从而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发现或发明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建构主义教学观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因而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意识;建构主义的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建构主义的协作性大大增加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所有这一切都有力地说明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英语教学及英语教学改革的作用重大。
[1]庞彦杰,丁大刚.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37-139.
[2]庞彦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建构主义视角,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71-173.
[3]高文,徐斌艳,吴刚等.建构主义教育研究[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Kafai Y.&Resnik,Constructivism in Practice;Designing,Thinking and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M].Mahwah,NJ:Lau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1996.
[5]李雪珊.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初探——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52-155
[6]叶玲,章国英,姚艳丹.从建构主义视角解析大学英语翻转课堂[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3):250-254.
(责任编校:张京华)
G40-057
A
1673-2219(2017)07-0118-02
2017-03-28
黄翠芬(1985-),女,福建南安人,闽江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