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语境中语篇信息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与发展

2017-02-23 23:28宇,
关键词:主位语篇层面

张 宇, 高 稳

(1.太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太原 030024;2.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外事办,郑州 450046)

德语语境中语篇信息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与发展

张 宇1, 高 稳2

(1.太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太原 030024;2.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外事办,郑州 450046)

在对语篇信息结构的研究中,布拉格学派的主述位理论具有开拓性的贡献。文章以布拉格学派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四位语言学家Mathesius、Firbas、Beneš、Daneš 的主述位理论观点为研究范畴,从德语语篇视角梳理整合了其理论的异同、发展以及主要争议点。此四位学者的理论在不同层面上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特别是Daneš关于语篇主述位推进模式的研究,对于分析语篇篇章结构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主位;述位;信息结构

语篇信息结构研究是篇章研究的重要视角。1939年布拉格学派创始人之一捷克语言学家Mathesuis将信息理论中对信息传递的研究引入了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分析语篇信息结构的主述位理论。信息结构就是将语言视为“信息单位”(information unit),而言语活动是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个交流过程是由已知内容和新内容相互作用构成。已知内容是指在言语活动中已经出现过的或者根据语境可以断定的成分,称为“已知信息”。新内容则是在言语活动中尚未出现或者无法根据语境推断的成分,称为“新信息”。位于句首的成分在语言交际中是论述的起点,被称为主位。句子其余部分是述位。主位一般表示已知信息,述位一般表示新信息。符合主位-述位语序的句子是无标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符合的句子则是有标记且带有感情色彩。因此,区分主述位结构时应以以下三种指标为导向:句首性、相关性、信息的新旧状态。而区分主位和述位概念的目的在于研究句子中不同成分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的不同作用。

一、Mathesius的研究

Mathesius是句子功能视角的创始人(funktionalen Satzperspektive)。他以Weil[1]19的语法研究(思维顺序决定词序)*Weil[1]20认为那种所谓的讲究修辞表达,即将新信息放在句首,相当于传统语法中的倒置句,这是普通语法中普遍性原则。常规的、自然的顺序是从已知到未知。而从未知到已知的顺序则反映了情感表达的需要。和前人对语言信息功能的研究(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在言语交际中,旧的信息是信息传递的起点和依据)为基础,提出了句子功能分析。这一理论的重点是研究词序与句子交际信息之间的关系,即说话人或作者通过何种手段在具体言语行为中或者更确切地说在句法结构中来标示新旧信息,并实现其交际意图,使得受众可以清晰地获取其表达意义。

语法成分是对句子组成在形式上的划分。Mathesius认为:应该从句子的语义关系上进行句子结构划分。句子划分的基础是叙述的出发点,即:在现有情境中已知的、明确的事物或关系作为叙述起点;而叙述中心是说话人或作者对叙述出发点做出的进一步陈述。为此,Mathesius提出了句子信息结构。他指出句子信息结构应由两部分构成:主位和述位。主位是信息叙述的起点或基础。而叙述的中心是述位。后来,Mathesius修正了其观点:尽管主位常常是叙述的起点,但是叙述的起点不一定永远是主位。他将主位又称为“心理主体”(Psychologisches Subjekt), 即说话人或作者向受话人或读者想要传递的信息主体。主位和叙述出发点一致的情况仅限于在简单且相互联系的叙述结构中。如下面例句:

(1)König:Es war einmal ein König und dieser König hatte drei Söhne.[1]21

Mathesius认为:人称代词作为已知情境信息常常充当句子的主位和叙述的出发点。例如:

(2)Ich fahre morgen in die Stadt.

此外,地点和时间的限定语也常常成为叙述的起点,如:

(3)In einem Land herrschte ein König.

通过上述研究,Mathesius总结出叙述的出发点或起点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借助已经给出的情境和语篇,它是已知的、熟悉的信息;二是说话人或作者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叙述。 如果同一个句子中存在多个已知信息(如:Jetzt stehen wir hier.),可将其进一步区分为:现实意义最多的为主位中心(Zentrum des Themas),即信息值(Mitteilungswert)最高的部分。Firbas接受了Mathesius的这一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交际动力学。

后来,Mathesius补充了其对主位的定义,主位是句子中已经提到过的内容或信息。而叙述的中心是说话人或作者对这一主位要进一步陈述的内容或信息-述位。此外,Mathesius将主位和述位之间的连接体动词称为Satzperspektive[2]16,它不涉及句子构成,而是关乎句子语义结构和它与语篇语境、情境语境的关系。

Mathesius认为:句子主位可以分为预期主位(antizipatorisches Thema)和无主位(keinThema)[2]19。例如:

(4)In einem Land herrschte ein König.

(5)Es war einmal ein König.

他的这一观点遭到了其它学者的批判。他们认为:主位的主要特征不在于信息的已知或未知,而在于不同的认知视角。并由此产生了两种倾向:一方面从表达的交际层面根据已知与新信息来划分主位述位;另一方面,从句子的形式语法层面划分出主位和述位。

此外,Mathesius还提出了两种言语次序:客观次序(即:主位-述位)和主观次序(即:述位-主位)[3]200。主观次序是当说话人或作者在被唤起某种情感后,打破了由已知到未知的自然发展顺序。

Mathesius研究的意义不在于他是语言学中最先提出了主位述位划分,而在于应用其理论研究词序和不同语言中对词序的考察[3]203。他指出:句子的功能视角实现的手段在不同语言中是不同的。总结看来,Mathesius的研究涵盖了以下两种语言现象:一是句子的主题结构划分;二是语言表达嵌入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情境中。这些现象和角度时至今日仍存在争议。

二、Firbas 的研究

一些句子功能视角研究的学者认为,主位和述位是互补的,即:不是主位的成分便是述位的成分。然而Firbas却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他不认同主位和述位之间存在严格区分,同时也不赞同Mathesius以新旧信息来划分主述位。他认为Mathesius的主述位划分在一些情况下存在争议。如:

(6)Ein Mädchen zerbrach eine Vase.

(7)Ein Löwe erschlug einen Jäger.

(8)Ein Hund biβ einen Wolf.

这三个句子中涉及的都是新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以新旧信息标准是无法划分句子的主述位。Firbas认为:在语篇中和非语篇中,句子主位划分存在差异,脱离语篇的句子可以是无主位的[4]97。如: Er war einmal ein König和Es kam der Frühling. 这些句子的动词很显然比句子主语的交际推进度低。那么,显然需要借助其它标准来界定主位。为此,Firbas提出了交际动力学(kommunikative Dynamik)的视角。他将交际动力学看作一种交际推进度的研究,句子成分为促进交际发展承担不同程度的功能和作用[4]99。在Firbas看来,交际度是一种程度的划分,不同的句子成分对信息发展的推进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个成分相对于另一个成分在信息推进程度上越多,其交际度就越高。旧的信息显然较新的信息交际推进度低;那些无法通过语篇上文推导出的信息极大地推动了交际的进一步发展;即使同样作为新的信息,其交际推进度也是不同的。

不同于Mathesius关于句子信息度的划分,在交际动力学理论框架下:主位是一个句子中促进交际发展最低度的成分,而与此相对,述位是最高度的成分[4]100。句子的重音永远在述位中的某个词汇上。在主位和述位两个极端值之间还有很多过渡值。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际刻度表。也就是说,一个句子除了主位和述位以外,其它成分都是连接成分,Firbas将其称为过渡(transition)[5]317。这些过渡包含:时间和情状说明语等。当然,主位的界限也并永远都是清晰的。但是总体上句子交际度上一般呈现为“主位+过渡+述位”的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体现了句子的线性结构,同时也符合人类的思维顺序。同时,这一模式不仅适用于句子层面,同时也使用于语篇层面。

Firbas后来又修正了其对主位的界定,他认同一些传统的界定观点:主位是句子的第一个成分(句序标准);主位是借助语篇或情境已知的信息(已知未知标准)。Firbas研究了影响句子交际信息值划分的条件以及主述位在怎样的程度上通过这种划分来界定。如:

(9)Eine hügelige Landschaft erstreckte sich bis zur Grenze.

很显然,如果以已知未知标准来界定的话,句(9)中eine hügelige Landschaft是未知的信息,应该属于述位;而zur Grenze鉴于其未已知的部分,所以属于主位。而如果以句序标准来考察,eine hügelige Landschaft位于句首,是主位;zur Grenze是述位。可见,在同一句子中界定标准的差异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主述位划分。

假如以已知和未知的程度为基础来划分最低(主位)和最高的信息值(述位),那么很显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信息值的载体绝对不可能与句子中特定位置相关。但是以信息的已知程度来确定交际动力程度显然也是不充分的。Firbas在研究中遇到了以下困惑:在孤立地考察单个句子时,如下页句(10)和句(11)中所有的成分都是新信息,应该怎样确定其交际信息度?在孤立的句子交际信息研究中Firbas不得不将语篇和语义结构排除在外。

(10) Ein Löwe erschlug einen Jäger.

(11) Ein Hund biβ einen Wolf.

Firbas将这种句子的交际信息度划分称为基础分布(basic distribution),即交际信息度最低的成分位于句首,句子的交际信息度随着句子线性发展逐步提高,直至句末到达最高[5]319。句首是句子的主位(真正主位,theme proper),在其之后可以是交际推进度略高的主位成分,紧随其后的是过渡,往往是动词。句子结尾部分是包含真正述位(rhema proper)的述位部分。在这种基础分布的模式中,句子成分的交际推进度以句子的线性发展呈现从低到高的梯度。句(11)中ein Hund尽管负载有新的信息,但是鉴于其线性推进的交际度低于位于句尾的eine Vase, 所以它只能作为主位。在不依赖语篇的句子分析中,基础分布表现了句子成分内部位置的重要性。同时这种主语-谓语-宾语的模式也反映了普遍的、自然的事件顺序。换而言之:Firbas的将词序规则视为非语言事实自然顺序地呈现。语法顺序主谓宾与人们认知顺序是一致的。即:先是行为人,然后是行为,最后是行为客体(作用对象)。这些研究也反映在心理语言学中强调的语言的序列性上,即序列推动交际发展。

然而,很快就有学者提出,被动态的句型并不符合Firbas的基础分布。很显然这种以线性语法位置来判定主述位存在的很大的问题。为此,Firbas提出了在基础分布的基础上考察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篇来界定主述位[5]320。如:Er war einmal ein König.这个句子中König前带有ein这个不定冠词,所以其交际推进度明显要高于它前面的动词,因此它是这个句子的述位。而在Es saβ ein alter Mann im Zimmer. 这个句子中主语ein alter Mann较位于句末的地点说明语im Zimmer拥有较高的交际推进度,所以它是句子的述位。因此,可以说:语义是这一类型句型主述位判定的标准。

此外,Firbas还提出:在没有语篇的句子层面,时间、地点说明语以及行为人比行为本身的交际推进度低,因此在语义顺序上倾向于位于表达行为的动词之前(德语中,动词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很显然,不能以这一标准判定德语句子成分的交际推进度)。那么界定交际推进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是成分在句中的位置,还是其语义范畴,又或是以动词为界其前后的空位?此外,交际动力学也无法界定定式动词后的所有成分是否都属于述位。因此交际动力学缺乏精确性。

Firbas的主要观点在于,他认为主述位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分。在他看来,Mathesius的新旧信息会因是否取决于语篇语境而大不相同。很多句子不借助上下文,孤立地来考察,它们是无主位的。在这些句子中动词的交际推进度远远低于主语的程度。

尽管在Firbas的早期研究中,他曾考察了不依赖语篇语境的主述位划分,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逐渐意识到:脱离语篇研究语法和语义结构是不可行的。对于语境的界定,Firbas提出了将语境分为下面三种类型:第一,经验语境(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全部知识和经验);第二,直接经验语境(交际情境);第三,语篇语境。

在他后来的研究中,考察了不同词类的主述位的倾向性,认为鉴于代词语义与语篇上下文的依附关系,所以其倾向于作为句子主位。而不定冠词语义上标志了新的信息(紧随其后的名词),所以倾向于句子的述位。此外,述位还可以通过一些程度小品词(sogar)或否定词(nicht)来标注。Firbas将它们称为语义语篇手段(semantic-contextual means)[5]322。

交际动力学下的主述位结构划分有其局限性,体现在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其划分才有意义和说服力。一是线性,即句序的线性结构(从左往右逐渐上升);二是语义结构;三是语篇结构。

Firbas研究的意义在于:区分主述位的标准不一定是新旧信息。主位虽然是交际度最低的成分,但是同时也可以是不依赖语篇的成分。也就是说,主述位的信息值度是在具体语篇中得以衡量。

但是不难发现,在其研究中,对信息交际推进度的衡量缺乏精确性。而且其理论在本质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一方面句子成分的交际推进度以主位和述位标准来划定,另一方面交际推进度又无法以此来确定。Firbas认同主位是已知信息,而述位是新的信息,那么不依赖语境和语篇是如何区分新与旧的呢?

三、 Beneš的研究

Beneš以Firbas的研究为基础,重点进一步考察了句子的交际度划分问题。他没有使用Firbas的动力交际度的术语,而使用的是句子成分的信息值,并将其理论核心归结为信息视角(Mitteilungsperspektive)。他认为:语法语义单位的信息值是事先存在的,通过语篇使其信息值得到提升或削弱[6]。

他区分了基础或起点(Basis)和主题(Thema)两个概念。他认为:基础或起点是指句子第一个成分具有开始和引起注意的功能,并以此来展开句子。也就是说,句子的第一个成分奠定了句子其它成分的展开方向。他将包含已经给出信息的成分称为Thema。他也赞同句子可能会存在多个主位成分,如在“Gestern habe ich ihn zufällig getroffen.”一句中的gestern和ich。他认为应该区分广义主位和起点。这里的gestern、 ich、ihn 都是主题成分,但是gestern是出发点,ich是主位。在他看来,述位是包含新信息,同时又是核心信息,且是语调中的重音。

在句子层面的分析,Beneš的研究对德语、法语、英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认为:语义单位的基本顺序决定句子中具体的词序,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独立的语义范畴,其信息值是由它特定、超常的词序结构来决定的[7]267。他以Firbas的交际动力学中的基础分布和语义结构为出发点,在词汇语义层面接受了词序模式。语义上的词序对Beneš来说,是指一定语义范畴的特定组合顺序,它是一种稳定的模式,不依赖于语境[7]268。例如:

(12)Prag ist die Hauptstadt Tschechiens.

(13)Die Hauptstadt Tschechiens ist Prag.

Beneš认为尽管句(12)和句(13)的语义等值(这里的语义等值是指它们指称了同样的事实),但是从功能交际视角来考察却是不尽相同的:句(12)表达了特定的质归入了特定的载体;句(13)则是特定的载体归入了特定的质。下面的这组例句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14)Das Buch liegt auf dem Tisch.

(15)Auf dem Tisch liegt ein Buch.

句(14)句的语义重点在于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而句(15)是强调一个物体的存在,由此可见,在德语中,可以借助词序的排列来改变句子的信息重点。Beneš的这两组例句充分说明了主述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已知和未知。然而,Beneš在句子这个层面的研究是脱离语境的,这就使得其理论在很多时候很难有说服力的。 如:

(15) Hunden gibt man keine Körner.

(16)Katzen sollte man nicht im Sack kaufen.

句(15)和句(16)的第一个成分在句中的语义角色是不同的。句(15)的Hunden是接受者(Adressat),句(16)的Katzen是受事者(Patiens)。说话人分别以这两个成分作为话语的起点不是因为它们的语义重点不同,而是因为它们都是普遍的共知。

在语篇层面,Beneš研究了语篇中的不同句子类型。将其划分为[8]:

一是不依赖于语境的句子(kontextuell nicht gebunde Sätze)。成语或谚语(Sprichwort);概念或定理(Definition oder Lehrsatz);孤立的信息(in sich abgesclossene Information,用于对一些没有说出的问题*这里没有说出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如下面这一类型的隐含问句:Was gibt es Neues?,如Peter hat sich verlobt)。

二是半依赖于语境的句子(halbgebundene Sätze)。 左连接语境的句子(linkskontextgebundene Sätze,如语篇结尾总结句*同时,Beneš也将问答对话的回答理解为左连接的句子。);右连接语境的句子(如语篇开篇句,即在语篇开始时的背景描述:时间、地点等)。

三是完全依赖于语篇的句子(kontextuelle Sätze)。Beneš又将这一类中主位位于句首的做出如下划分:突出主位(Herausstellung des Themas,如 Den Schlüssel habe ich nicht gefunden.);补充说明主位(Die Explizierung des Themas im Nachtrag,如 Es ist da, das Taxi!);主位位于句首,以问句形式出现*“Was dies betrifft”的结构也可归入这一类,如:Was nun zunächst die Herkunft des Stickstoffs betrifft, so war sie durch Leibig noch nicht ausreichend geklärt worden。(Thema am Satzanfang in Form eines Fragesatzes,如:Aber wer nicht kam, das waren sie.);述位位于句首*述位位于句首一般出于修辞和情感方面的考虑,因此多见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口语中。(如...die Burg von Mykene war… der Satz eines Stammesfürsten. Gewaltige Mauern umgarben die Burg.)。

尽管Beneš在尝试在语篇层面划分句子类型,但是总体而言,其研究仍基本定位于在句子层面。其研究局限性还体现在:第一,Beneš研究中的例子多来源于专业用语,在这一语域范畴内语言的情感和美学功能无法得到体现。此外,其脱离语篇的分析也极大地简化了语言语用层面的研究。第二,Beneš将主述位理解为句子的出发点和目标,其对主述位划分标准仍然不清晰和不全面。

四、Daneš的研究

Daneš接受了Mathesius关于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的划分,并尝试区分句子(Satz)和表达(uβerung)。他们认为:除了可以分析表达的动态内容建构,还应该分析句子的静态内容建构。后来Daneš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这一思想。他提出了要对语法和语义层面进行界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二者的交互关系得以确定。Daneš在句子和语篇两个层面考察了主述位结构。他认为,主位对语篇结构至关重要。准确地说,主位在语篇中的排序即主位推进(thematische Progression)是语篇信息建构的核心[9]。

Daneš从语言描写的三个层面入手,即句子的语法层面、句子的语义层面、表达的组织层面(或称为:主位和语篇的建构层面)。

Daneš认为:在大量的语句中,变更了词序后,从语法和语义层面上来看句子成分间的关系并没有改变,而改变是主位和述位的划分。表达层面的句子组织取决于相应的交际语境和语篇语境。即表达层面的句子成分是动态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动态交互关系。Daneš将表达作为最小的交际单位。他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生产交际性的表达。即从功能视角下研究语言表达,而语言表达的建构的手段是主述位的连接[10]29。

Daneš进一步指出:主述位的划分不是依靠句子句法手段而是超句法手段。在他看来,主位是已知的或通过语境和上下文可以推导的信息结构。而述位则是关于主位的信息,未知或更具语境和上文无法推断的信息[10]30。他并没有像Firbas那样区分了交际信息度,而是将句子粗略地划分为主位和述位,他认为这就是句子信息的宏观结构。主位在语篇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语篇建构和语篇连贯性的角度来看,主位甚至比述位更重要。而从交际信息值角度来看,主位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以它们为出发点或基础而引入新信息。一些语言学家甚至以主位结构为基础来定义语篇,由于其较低的信息值,将其称为语篇构建的重要材料。因此,Daneš将语篇的功能视角考察借助于主位结构,并由此提出了主位推进(thematische Progression)的概念。他指出:主位推进是指语篇中句子的主位关系。语篇中的句子主位结构一定存在着某种关联,正是借助这种关联将不同的句子结合在一起构成语篇。通过分析捷克语技术专业语篇,Daneš得出了以下五种主位推进模式[10]31:

一是简单的显性推进模式(einfache lineare Progression),即前一句的述位是下一句的主位,以此类推的演进;二是主位集中型模式(Progression mit durchlaufenden Thema),即一段表达中每句的主位都是相同的,而述位不同;三是派生主位模式(Progression mit abgeleiteten Themen),即一段表达中,所有句子的主位都可以归纳为由某个超主位(Hyperthema)派生而成;四是述位分裂型模式(die Entwicklung eines gespalteten Rhemas)即一段表达中的述位关系是递进式的表达模式,后一句的述位是前一句述位的一部分;五是主位跳跃型模式(Progression mit einem thematischen Sprung),即句子的主位之间出现断层,但是不会影响语篇的理解,Dressler将这种主位跳跃理解为没有说明的关联(unausgesprochene Implikation)。

五、 结 语

通过上文对布拉格学派的主述位理论梳理,不难发现Mathesius、 Firbas、 Beneš、 Daneš 的理论在不同层面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特别是Daneš关于语篇主述位推进模式的研究对于分析语篇篇章结构开辟了全新的视角。然而,布拉格学派的语篇信息结构的研究基础即对主述位的划分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不同的观点中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

一是从句子角度根据主位和述位的功能来划分。主位是信息的基础,即说过或提到过的内容;述位是信息的核心,即关于主位的叙述。

二是从语篇语境的角度进行划分。即叙述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主位是通过上下文可以获悉或推导出的信息;而述位是未知的、新的、无法根据上下文推导的信息。

三是交际动力学(communicative dynamism-CD)。以对交际推动的不同程度来区分主述位。对交际推进程度最高的为述位,相反最低的为主位,在它们之间存在过渡成分。

因而,如何科学、全面、动态地分析主述位是进一步研究语篇信息结构亟待解决的课题。

[2] MATHESIUS V. Über die sogenannte aktuale Satzgliederung[M]. Frankfurt am Main: Postilla Bohemica, 1972:16-19.

[3] MATHESIUS V. Zur Satzperspektive im modernen English[C]//Ulrich.Archiv für das Studium der neueren Sprachen und Literaturen.Frankfurt am Main: Postilla Bohemica, 1970: 200-203.

[4] FIRBAS J. Has every Sentence a Theme and a Rheme? [C]//Anderson.Language, Form and Linguistic Variation. Amsterdam: Re Di Roma-Verlag, 1982: 97-100.

[5] FIRBAS J. On the Thematic and the Non-Thematic Section of the Sentence [C]//Rigbohm.Stzle and Text. Stockholm : Peter LANG Verlag, 1975: 317-322.

[6] BENš E.Die funktionale Satzperspektive im Deutschen[J].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1967(4): 23.

[7] BENEš E. Über zwei Aspekte der funktionalen Satzperspektive[J]. Travaux Linguistiques de Prague, 1968(3): 267-268.

[8] ZIMMERMANN R.Themenfrontierung, Wortstellung und Intonation im Deutschen und im Englischen[J].Die neueren Sprachen, 1972, (21): 15-17.

[9] DANEš F.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yation of the Text [M]. Amsterdam: Re Di Roma-Verlag, 1974: 106.

[10] DANEš F. Zur semantischen und thematischen Struktur des Kommunikats[C]//F. Danes, D. Viehweger.Probleme der Textgrammatik. Berlin: Hueber, 1976:29-31.

(责任编辑 谢媛媛)

A Review of Historical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Discourse in German Context

ZHANG Yu1, GAO Wen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2.Foreign Affairs Office, Henan Institute of Finance, Zhengzhou 450046, China)

The theme-rheme theory of Prague School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discourse. Base on the thematic theories of the four representative linguists Mathesius, Firbas, Beneš and Daneš,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differences, development and main controversial poi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rman discourse. Mathesius, Firbas, Beneš and Daneš have developed the theme-rheme theory in different levels and interpretation angles,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n thematic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Daneš open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discourse structure.

theme; rheme; information structure

2016-08-24

太原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W20152007)

张 宇(1980-),女,山西太原人,讲师,博士; 高 稳(1971-),女,河南郑州人,教授,博士。

H0-06

A

1008-3634(2017)02-0057-07

猜你喜欢
主位语篇层面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