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成长成熟的节点本就不同

2017-02-22 16:50尤寺净
读者·校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出题神童同龄人

尤寺净

小时候,大院里有一个神童,他是邻居家比我小一岁的孩子。

他的家人说,自己家孩子的算术能力十分不一般,还没有上小学,而且没有任何人教他,但是对小学一二年级加减乘除的算术,他都不在话下。我爸不相信有神童这一说法,而且他相信上了一年级的我,应该也有同样的能力。

于是,我爸出题考问他:7+9+5+11-7+8-4+3,等于多少?他眼珠子咕噜一转,“32”脱口而出。我爸紧接着加大难度,数字继续叠加变化,他几乎都对答如流。大人们惊讶得连连称奇。类似的问题,我爸改了数字出题问我,我掐指算了半天、想了好久,才支支吾吾说出答案。

我爸有些气急败坏,当着大家的面训斥我:“怎么这么笨,你都上一年级了,连这些都不会,人家可都还没有上小学呢。”围观的人纷纷笑了,直夸那小男孩是个天才。那一次经历,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我开始认为自己笨,没有数学天分。

后来,我们都上了初中。有一天,我路过他们家,听到他爸请求院里成绩很好的大姐姐帮他补课。他爸明显恼羞成怒地指着他训斥:“小时候你什么题不会?你看看现在……”他乖乖地坐在一旁,胖墩墩很憨厚的樣子,丝毫没有当时的灵气。

奇怪的是,那一刻我并没有幸灾乐祸,而是隐隐觉得内心达到了某种平衡。

小时候,父母总习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以前我一度觉得他是上帝的宠儿,可是后来我才渐渐明白,每个人的成长就跟不同的作物一样,会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期和成熟期,你没有办法要求地里的花生像挂在枝头的西红柿那样鲜艳。

当年,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照看我,于是让我比同龄人早一年进入了小学。在低年龄段的时候,我很明显地感受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的惶恐。我总觉得同学讲的话题都很有意思,可是我又不理解其中大部分的意思。

三四年级的时候,很多女生凑在一起嘻嘻笑笑、窃窃私语,我也有自己的女伴,可是在讲到一些私密话题的时候,我就常常插不上话,比如她们已经有了喜欢的男生。好多次我看着相互喜欢的小女孩和小男孩隔着不远,你一言我一语,互相逗闹嬉笑着,而自己在边上不明就里,像个白痴。

我想表达的并不是我对于这种青春萌动钝感力的在意,而是对于自己融入不了女生群体而感到的忐忑和纠结。围绕在我身边的永远是一群屁大的小男生,他们约我的好事永远只有爬山、偷果子和“作业借我抄一下”。

那时候,我会对那些已经很有成熟女孩模样的女生产生很强烈的羡慕,她们于我就像谜一样的存在,进而让我感到自卑。这种感受进入中学之后才慢慢地被释放掉一些,我开始发现因为自己的发育迟缓和相比同龄人而言更天真一些,反而更容易受到同学的亲近和喜欢。反过来,那些发育更早更成熟的女生,总是话很少,表情忧郁地躲在教室的角落。

我们的成长和成熟的节点是错位的,那些比我早熟的女同学,早已进入青春期里更高级难题的闯关模式,面临的是更复杂的烦恼和挑战。这不是简单的谁先经历谁后经历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在遵循着自己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成长着,各自都有不同的节奏。

有些人仅一年的光景就已经像经历了很多惊涛骇浪,而你的人生却是三年或五年都没什么差别。可是能怎么办呢?你要去努力追赶成长路上的每一份际遇,但是同时也要告诉自己这样一个现实,你就是开悟得比别人晚一些。但是没关系,只要每一步都是前进、向上走的,晚一点儿到达也没关系。

生活就是比较级的,但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回归自己。你只有同时经历过两种不同状态,有了比较才会知道,哪一种是自己想要的。

在人来人往的人生旅途中,你的成长从来都是你一个人的事,你的每一步都与众不同,你有自己的节奏,迟早也会有成长拔节的时候,这一点你要知道。

猜你喜欢
出题神童同龄人
神童特工拯救世界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莫等闲,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棉和绵
都是神童
叫我大名儿
刘晏七岁为官
她负责吗?
谁动了我的零花钱
八戒出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