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词中“清明上河图”

2017-02-22 07:21袁国超安徽省凤台县第一中学安徽凤台232101
名作欣赏 2017年5期
关键词:风貌柳永首词

⊙ 袁国超[安徽省凤台县第一中学,安徽 凤台 232101]

柳永《望海潮》:词中“清明上河图”

⊙ 袁国超[安徽省凤台县第一中学,安徽 凤台 232101]

从表面上看,《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湖光山色、繁华富庶,但实际上,它却将一个王朝鼎盛时代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不愧为中国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都市风光词 铺叙 概括与具体

与以前的词不同,柳永的词在题材上有了重大突破,他的词集中有四十多首描绘城市风貌、风情的作品,几乎占到他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这些都市风貌、风情词描绘的对象,既有当时的国都开封,也有杭州、苏州、长安和成都等地方大都市。柳永的都市风光词将城市风貌和城市生活引入词中,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人物活动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北宋承平时代各地都市丰富多彩的风情、风貌。而描写杭州风貌的《望海潮》,应当是柳永众多都市风光词中成就最高、最负盛名的一首,称之中国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恐怕并不为过。

词的上片写杭州自然环境之美丽和城市经济之繁荣。开篇三句气势恢宏,作者入手擒题,以如椽之笔,高屋建瓴地描写杭州。“东南形胜”着笔于地理、自然环境。杭州扼东南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风景秀丽,此为“形胜”。“三吴都会”着笔于社会环境。“三吴”是吴兴、吴郡和会稽三地的统称。杭州是三吴地区的中心,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称之“都会”,名副其实。这两句从横的方面介绍杭州的地理优势、自然环境和重要地位,而“钱塘自古繁华”一句则在对前两句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又从纵的方面概括杭州自古以来的繁荣景象。开篇三句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景,对杭州的面貌进行粗线条地大笔勾勒,并立下“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词作为全篇主脑,为下面进行具体铺叙张本。

“烟柳画桥”三句紧承“都会”二字而来。如烟的杨柳依偎着街巷河桥,这是苏州、杭州这样的江南水乡都市特有的旖旎风光。“风帘翠幕”,家家垂珠帘,户户挂翠幕,珠帘叮当,翠幕轻摆。此句写居民住宅装饰精美雅致,别有情趣。“参差十万人家”一句大气包举,概说杭州规模之大,人口之密,建筑之多。总览杭州城,烟柳画桥相映成趣,楼阁房舍鳞次栉比,各种建筑错落有致。好一个繁华的“都会”!这三句既有柔笔轻绘,又有健笔勾勒,笔法灵动。

“云树绕堤沙”三句视线由市内转到郊外,具体描写和铺叙“形胜”,描摹钱塘江岸和江潮的磅礴气势。作者精心选择了江岸之树和江中之潮这两种景物来描绘。高大的树木环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霜雪般的浪花。用“云”状树,绿树如云,突出树的高大茂密和郁郁葱葱。“绕”字将绿树环绕大堤蜿蜒伸展的态势逼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怒涛卷霜雪”,“怒”字不仅描绘了江潮汹涌澎湃之势,而且再现了江潮如万马怒吼般的情态和声威。“卷”字状狂涛奔腾翻卷之态,极为生动。“霜雪”不仅写江潮之色,也写江潮产生的逼人寒气。真是“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孟浩然诗句)。“天堑无涯”四字,用夸张的手法和极其凝练的语言概括钱塘江的雄伟、壮阔和险要。滚滚大潮向天边呼啸而去,犹如一道天堑阻止着北方来犯之敌。

“市列珠玑”三句则是对“繁华”一词的具体描绘。作者从两个方面渲染杭州之繁华。一是商业繁荣——“市列珠玑”,市场上摆满了珠宝。商品之丰富,商业之繁荣可见一斑。二是家庭殷实——“户盈罗绮”,家家户户堆满华丽的丝织品,百姓生活之富有令人艳羡。“列”用得精彩,突出珠宝之丰富;“盈”用得准确,强调锦缎之繁多。接着,词人又用“竞豪奢”三字对杭州市民的豪华奢侈生活进行总括。“竞”字描写杭州市民竞相炫富的心态,活灵活现,将他们比阔、显摆的情景纤毫毕露地呈现出来。这三句铺张扬厉、浓墨重彩地渲染杭州的富丽非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杭州这个东南大都市气势恢宏的巨幅画卷。从内容上看,这三句仍是写杭州的富庶繁华,本应紧承“参差十万人家”,但词人却别出心裁,将它们放在描绘钱塘江的“云树绕堤沙”三句之后,这就使画面疏密有致,场景灵活变化,笔法摇曳多姿。

上片所写“形胜”和“繁华”“都会”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形胜”是“繁华”“都会”的基础和背景,“繁华”“都会”又增添了“形胜”的魅力。三者之间可谓相得益彰。

接着,就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背景上,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杭州百姓劳动和游乐的情景。“羌管弄晴”,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中荡漾。以“弄”字刻画人物神态、情态,使吹笛人悠然自得的神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菱歌泛夜”,采菱人的歌声在宁静的夜晚里飘荡。以“泛”字描绘歌声,赋予歌声以质感,将歌声飘荡之状呈现在人们面前,历历如画。“嬉嬉钓叟莲娃”,对前面二句进行总括。岸边垂钓的老人,面对着这如诗如画之景,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湖中采莲的少男少女听着悠扬的笛声、菱歌,发出欢快的笑声。“嬉嬉”二字,将人物陶醉的神态和惬意的心情和盘托出。这三句写采莲的欢乐,把紧张的劳动写成了轻松的游戏,展示了一幅国泰民安、宁静祥和的动人画卷。涵泳至此,读者也仿佛穿越历史的隧道,走进了那桂花飘香、荷风送爽、笛音缭绕、菱歌飞扬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和“钓叟莲娃”们一起尽享欢乐。

写过民之乐,紧接着写官之乐。“千骑拥高牙”描写了官员出巡的盛大场面。主角身份尊贵,随从众多,前呼后拥。词人从两个方面写官之乐。“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官员游兴浓,兴致高,开怀畅饮,醉后听音乐。“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官员不仅欣赏美景,还对美景歌之咏之,沉醉其中。好一个风流儒雅的官员!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据说这首词是献给杭州地方长官孙何的。“归去凤池夸”,凤池,代指朝廷。词的最后两句则是对孙何的祝愿,祝愿他早日升迁,回到京城,到那时可以把杭州美景画下来向同僚们夸赞一番。实际上,前面写民之乐是为后面写官之乐张本和铺垫,是赞扬杭州地方最高长官孙何的政绩。

下片从桂子、荷花写到钓叟莲娃和“千骑拥高牙”,从杭州的自然风景写到杭州的都市风情,既有静态的景物素描,又有动态的人物活动刻画。动静结合,风景和人物活动结合,使杭州这个“三吴都会”美丽无比,生气勃勃,到处荡漾着欢声笑语,到处洋溢着和谐温馨的气氛。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湖光山色、繁华富庶,但实际上,则正像南宋陈振孙在其所撰的《直斋书录解题》中所说的那样,该词将一个王朝鼎盛时代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不愧为中国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上有这样一段记载:金朝国主完颜亮听到这首词,羡慕大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自称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于是发动了侵略中原的战争。当然,这个记载让人难以置信,应该只是一个传说,一首词怎么会引发一场战争?不过,这个传说,却说明了柳永《望海潮》影响之大。

柳永以一支词笔,将都市风貌淋漓尽致地再现于一首短短的词中,勾画出中国词史上“清明上河图”的神奇境界,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词虽然有歌功颂德的成分,但它所歌颂的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一个时代。词人以饱满的热情、激扬的文字、欢快的音符,歌颂了北宋初、中叶这个富庶繁华的盛世。与柳永同时的范镇曾评价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院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以《望海潮》为代表的都市风光词除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外,还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它们已经与宋初广阔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而柳永也成为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这首词全篇虽然只有117个字,但却将杭州的形势,钱塘江的涌潮,西湖的荷花,市井的繁荣,上层人士的享乐,下层百姓的生活都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需要非凡的艺术概括力。全词运用铺叙手法,但它却绝非平铺直叙,主次不分,逐一罗列,而是将大笔勾勒与细致刻画相结合。上片围绕“形胜”“都会”与“繁华”三个词,由概括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次第展开,步步深化。既有“参差十万人家”的全景式的宏观勾勒,又有“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微观特写。下片紧扣“好景”二字展开铺叙,由描写风景美到表现生活美,尤其突出“好景”中的生活美。全词上下片之间以及各片内部,过渡自然,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总之,柳永成功地运用铺叙手法,出色地绘制了一幅壮阔的都市风光图,多方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和那个时代的市民生活。

[1]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扬忠.宋词十讲[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作者:袁国超,文学学士,安徽省凤台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和高中语文教学。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风貌柳永首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柳七官人寻花问柳觅新词
包裹的一切
神回复
宋高宗的眼力
库车城市风貌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柳永的词
一个人的爱情
新休闲主义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