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莎,黄 映
四川省跳水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综合研究
李 莎,黄 映
当前竞技体育的发展日趋激烈,对跳水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研究,作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被视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选择适合某一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人才,得到了运动心理学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跳水是一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其比赛成绩取决于运动员技术水平、对手竞技状态、裁判员评分以及现场竞技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跳水运动员在参加竞技跳水比赛时,心理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么,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正常发挥竞技水平的重要保证。因此,找出该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不仅能够为训练、比赛提供理论依据,还能帮助教练员在选材时甄选出符合跳水项目特点的心理素质合格的运动员,同时也避免了我国体育发展模式中的资源浪费现象。本研究结合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四川省业余体校以及专业队的高水平跳水运动员的多项心理指标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找出影响跳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主导因素,以期为我国2020年奥运会选手的遴选,以及为各省、市代表队跳水运动员的选拔、训练提供参考以及理论依据,促进我国跳水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大多数跳水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为强-不均衡型,而该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有易兴奋而不可抑制的特性,即兴奋型。因此,强-不均衡型的神经类型可以作为跳水运动员的心理指标。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在赛前、赛中和赛后情绪调节能力较好,期待焦虑较低。因此,情绪调节能力可作为一名高水平跳水运动员所具备的心理指标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该心理能力可以在训练过程中慢慢培养。除此之外,良好的成就动机、注意品质和意志品质都是高水平跳水运动员所具备的重要心理特质。
四川省;跳水项目;运动员;心理特征;研究
1.1 选题依据
跳水运动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自人类开始学会游泳技能以后,一些简单的跳水活动就开展了起来。从出土的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花瓶上,人们就发现了一幅幅描绘孩子们以头朝下的方式,从岸边高地跳入水中的精美图画,这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有关跳水活动的记录。随后,到了17世纪初,在红海、地中海沿岸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的港口,水手们之间开始出现了从桅杆上、岸上、高台上跳入水中的活动。与此同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运动员,为了使空中翻腾动作在练习时更加安全,就在海面进行训练,因此,跳水运动在19世纪末期,被看作为一种体育运动。现代跳水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在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上瑞典运动员表演了跳水节目,从此跳水运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圣路易斯的第3届奥运会上,竞技跳水作为正式项目,首次进入了奥运会。女子跳水运动员,首次参赛是在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悉尼奥运会比赛中,增设了双人跳水项目。
跳水运动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的运动项目,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代表项目之一,为祖国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获得了巨大的赞誉。中国跳水队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在历届奥运会中共获得了33枚金牌,金牌总数雄踞我国各奥运代表团的首位,在中国体育界是名符其实的“梦之队”。这其中涌现出了郭晶晶、高敏、伏明霞、田亮、何冲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而四川省跳水队先后出了刘犇、贾童、胡亚丹、邱波、杨健等世界冠军。在刚刚过去的十二届全运会上,邱波更是以精湛的技术和高难度的动作获得男子十米台单人冠军,并与队友杨建搭档获得男子十米台双人冠军。随着跳水运动的发展,全球范围内跳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难度表现水平已有了显著地提升,尤其像美国的鲍迪亚、俄罗斯的扎卡洛夫、墨西哥的桑切斯等等,已具备极高的竞技水平,对中国跳水队产生了巨大威胁,同时中国跳水运动人才梯队建设,相对缺乏系统性的选材体系与标准,凭教练的经验进行自由裁量选材,缺乏科学性,这就对我们的选材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后备人才建设,对跳水运动而言,“选好材,育好苗,就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见选材在跳水运动中的关键,人才选择是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只要选材正确,就成功了一半”[1],凸显了跳水选材的重要性。另外,跳水比赛成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对手的表现、裁判员的评分情况、场地环境、器材设施、观众的响应程度、现场的氛围、赛程的安排情况等客观因素,还包括运动员自身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情况、伤病、竞技状态、疲劳等主观因素[2]。种种因素表明,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尤其是大型国际性赛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除竞技能力的综合因素外,心理素质的差异,水平的高低,往往是决定比赛的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比赛中,稳定自身情绪、调节竞技状态、积极诱导动作,心理表象稳定,充分发挥调节自己的潜在能力,有助于动作的完成。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需要从最初级的选材中和基础训练进行发掘与培养。业余运动员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选拔和发掘的过程。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跳水领域,对于运动员心理选材的认识尚不明确,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选拔体系和方法。基层体校教练员大多凭借经验,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形态的状况进行粗选,不能科学有效的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进行有效预测和评估,从而忽略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的选材与培养训练,使其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意志品质薄弱、自身承压能力较弱、心理调节能力不足、自信心缺乏、胆小等问题,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和竞技水平发挥,使其在以后的发展中受到制约。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王克楠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在前面5跳绝对领先的情况下,最后一跳出现如此重大的失误,这种失误在训练中也是非常罕见,甚至是没有的。四川省运动员胡亚丹又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的发挥失常。众所周知,中国跳水队的技术水平和动作规格得到了世界跳水领域的公认,能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的选手更是强中之强,动作技术绝对是世界顶尖水平。奥运会前,他们也都经过世界杯、世界锦标赛的历练。但是,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与奥运会相比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从国家、地方、教练员到运动员的重视程度,以及赛场的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怎样让运动员在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比赛中调节好情绪、心态,不受外界干扰,能从容、果断、自信的发挥出自己的竞技水平,这是我们体育工作者需要深思和研究探索的。
针对特定项目后备人才的筛选,实际上是认识与掌握该项目运动员不同成长阶段心理特征、形态机能以及身体素质发展规律的过程。只有符合遵循人体生长发育这些规律,才能真正使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方法、手段更加科学、客观、有效、适用。而在中国跳水运动辉煌的发展历程中,广大科研人员、教练员针对跳水运动的项目特征,对于跳水运动员的选材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实用的经验模式和实践方法,但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支撑。资料显示,前人对于跳水选材的研究多集中于身体素质水平、形态、机能能力等方面,缺乏心理指标的甄别和筛选,以及对心理主导因素的定量化评价。而且随着高科技手段,对跳水运动的监测,跳水运动的不断创新与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训练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促进了高难动作的不断应用、创新,使跳水比赛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针对跳水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研究便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对四川省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四川省业余体校运动员心理的多项指标,找出影响跳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主导因素,并进行定量化标定,力求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跳水运动员心理特征体系。以期为中国2020年奥运选手的遴选,和各省、市代表队跳水运动员的选拔、训练,提供参考以及理论依据,促进中国跳水事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2.1 运动员心理特征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化发展,现代体育竞赛日趋激烈,运动员不断挑战人类极限。这就给运动员选材工作创造了更广阔的应用平台。袁伟民在《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明确表示,制约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科学选材、实战化训练和人性化体育管理[1]。由此,凸显了科学选材对于竞技体育的重要作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认为,“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且表现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二者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赖,共同推进事物的前进和发展。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诱导条件,内因是事物产生质变的本质属性,内因通过外因表现对事物的影响”。对于现代跳水运动而言,运动员的成败是由技战术、身体素质、机能水平和心理素质等内外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心理素质水平,是运动员充分调节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内在因素,对于取得最终胜利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心理选材,在运动员科学选材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当前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所谓运动员心理选材,是指根据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要求和特征,运用现代运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理论体系和手段方法,结合当前先进的科学运动训练和体能训练理论,科学、客观、综合地选拔该项目后备人才,并在运动员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心理指标监控和调节的过程[3]。
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认知心理特征,是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主要内容。所谓心理活动过程就是运动员在竞技比赛和训练中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产生、发展、演化的过程[4]。可分为意志过程、情感过程、认识过程3个方面。意志过程是指运动员坚定行动决心、确定行为目的、甄选行动方法、制定行动方案等内部心理活动的过程;情感过程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感情积累和和态度体验的转变过程;认识过程是指对客观事物最基础的感官变化过程,是一切内部心理活动的基础[4]。在客观世界中,人类不仅要认识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产生相应的情感变化,还要根据自己的意志达成一定的目的。而在这一行动中,意志过程、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是统一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认知过程体现在运动员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掌控思维的时效性与敏捷性,反应能力的选择性、迅速性,运动记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运动表象的整体性与明确性,运动员的知觉与感受的敏锐程度方面,以及心理机能的调节等。上述内容和指标有的需要特殊仪器的定量化辅助,有的凭借调查问卷做出定性化的解释,无论是应用哪种方法,都要基于事物的客观实质,充分了解其发展规律和运行轨迹,以便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充足准备。
个性认知心理特征,体现不同个体心理活动,在同一客观事物认知上的具体体现,是个体心理活动“独特”认知心理活动特点的总和。个体在自然界的实践活动,受到实施环境条件、成长过程、学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敏锐、智商高低等制约,不仅会诱发各种心理认知过程的演变,而且还催生出个人独特的心理认知特征。
对于竞技体育运动而言,运动员的心理选材,要坚持两点:(1)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兴趣、性格、能力、气质等方面的表现各不相同,在进行科学选材方面的心理学研究时,要遵循心理学相关理论和运动训练实践的相关内容,将专项特点与之结合,保证选用的指标和量表的科学性、有效性、时效性。因此,根据不同运动专项,针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对运动员的选材工作要具有针对性,把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少年运动员选入培养之列,便显得尤为重要;(2)心理选材,是在运动员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持续有效的,长期追踪考察,进行科学管理,科学训练、科学培养的心理监控全过程。所以,要将竞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日常训练中加以辅导。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医学、数学、生物学、人体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综合运用、综合考虑、不断完善整个选材过程,择优录选。使其选材工作更加完整、严谨,有普遍的积极意义。
2.2 运动员心理特征的作用
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王克楠、彭勃在完成前四轮动作后,得分大幅度领先对手。只需正常发挥,即可获得奥运会冠军。但王克楠在完成最后一轮动作时,走板出现严重失误,导致动作未按要求完成,动作失败,获得零分。此事件后,高水平运动员重大比赛的心理学研究,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对于上述现象,中国著名运动心理学专家张忠秋教授认为:“在面临巨大的诱惑时,人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剧烈的变化。王克楠越是想拿到这枚奥运会金牌,自我暗示越强烈,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冲击力越大,最后突破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表现为神经系统对肢体动作和骨骼肌的支配作用大大降低,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够集中,使动作僵硬变形、走板节奏被打乱、上下肢配合不协调,并且影响翻腾速度和起跳高度,最终导致了动作失败。”这一事件说明,在高水平竞技体育的舞台,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否,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早期针对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要着眼于未来的战略目标考虑,针对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坚持持续强化,尽可能的防止和减少上述心理现象的发生。坚决不让心理素质问题成为跳水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的“短板”。
跳水运动作为难美类表现性的运动项目,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调控机能的作用下,依靠骨骼肌的做功来完成各种翻腾和转体动作。以生理学角度分析,心理素质较高的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骨骼肌张弛有度,神经-体液系统能够发出准确而高效的命令,使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激活更多的运动细胞,调动更多的细胞单位参与到运动中来,更好协调动作,有利于稳定的发挥整个动作的完成。反之,心理素质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注意力分散、反应缓慢、肌肉僵硬,使动作变形,并表现出焦虑、紧张的情绪[5]。世界各国体育界,对于心理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密切关系已达成了共识。建设科学有效的运动员心理选材体系,为筛选高水平运动员,确保参加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重大国际比赛,充分挖掘、发挥运动员潜能,延长运动员职业运动寿命等,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保证。因此,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对其以后的发展,将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应在平时的训练培养工作中,特别考量,加以注意。
竞技体育运动员科学心理选才,价值体现在,整个竞技体育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初始环节,从小抓起,步步紧跟,营造一个有利于运动员心理素质变化生长的环境,为运动员创造各种条件,适时开展心里疏导,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成功率,保证运动员的选材质量,防止人才浪费,并且从根源上降低了,因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素质不足,导致比赛失败现象的发生,也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要结合先进的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对跳水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科学训练,使其达到我们研究运动员心理特征的根本目的,为国家的跳水事业,培养和塑造更多、更好、更优秀跳水人才。
2.3 国内外运动员心理选材的研究现状
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国家走向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且随着现代体能训练理论在各个运动项目中的广泛应用,高水平运动员间的训练差异越来越小,竞技水平突出体现在选材的差异上。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重视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并且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在80年代初,由国家体委组织实施的“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计划,标志着运动员选材研究工作的正式启动[6]。此后,各专项运动员选材工作,在各基层训练中相继展开。
杨锋,潜沉香等人在《对我国运动心理选材研究现状的综述》一文中[7],以“运动员选材”为关键词,共检索到了313篇文章,但这些文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等方面,心理选材研究较少,仅有7篇。文中指出,对于运动员的心理选材,要加强研究指标的广度和深度,使之专业化、系统化、多样化、深入化。应重点对各个专项运动员心理选材的时机和选用的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健全完整科学选材制度,探索制定符合项目特征的运动员心理选材体系。强调对实验测试和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不能简单的只进行平均数、方差的计算,还要运用单因素或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模型处理、判别分析等较高级别的统计方法,使研究内容定量化。另外,还要加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加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权威性。
谭林在《我国竞技体操心理选材研究综述》一文中[8],对近年来,中国体操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概括和总结。文章认为,目前,现有的竞技体操心理学选材研究中,尽管选材的方法较多,但大多建立在“经验论”的基础上,缺乏科学性。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得到各方面认可,统一的指标测试体系。导致地方各级运动队在对运动员选材时,不注重其心理素质水平评估,在以后的训练中忽视了运动员心理方面的训练,这将对运动员将来的发展,埋下了极大地阻碍,造成了不健康的运动心理,也为竟技比赛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对于竞技体操运动员心理选材研究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应加强对遗传度较高、易受环境影响和可塑性强的指标的研究,例如气质类型、神经类型、感知觉能力、记忆力、意志品质、情感态度等。
何敬堂、刘雅玲等人在《论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中[9],划分了心理选材的内容,包括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并且从上述方面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行了实践监测,还根据乒乓球运动的特征,最终确定乒乓球运动员心理选材的指标体系包括:视觉知觉、动作反应的迅速性和准确性、视动反应时注意力指标、神经类型、训练态度、意志品质、人格特征等方面。为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光宏在《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方法初探》中[10],以国家女子蹦床队为研究对象,对教练员进行访谈,并对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进行了实验测试。介绍了几种心理选材方法:在幼龄选手的初选阶段,作者运用竞赛游戏法、神经类型测评法和简单反应时法对运动员进行初评;在青年运动员的连续选拔和训练结合阶段,运用视觉深度知觉测定、操作思维测定、时间位置选择反应测定、认知焦虑、运动智力和意志力测定等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在选择和心理特殊训练;在成年运动员阶段,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科学调控和训练其心理素质水平上。
Lesley Jones, Gretchen Stuth.等人提出[11],要全面考虑运动员的心理选材范畴,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多维度性质,不要仅限于遗传因素,还要考虑与运动专项相结合。
Gilles Allali, Marian van der Meulen, Olivier Beauche等人在《The Neural Basis of Age-Related Changes in psychological selection of Gait: An FMRI Study》一文中提出了运动员心理选材的“巴——沃”模式[12]。这种选材模式共包括5步:(1)对幼儿生理机能、心理能力和项目变量的评定;(2)划分不同的生理年龄阶段,对发展性指数进行加权平均;(3)对运动员进行短时间的试训;(4)对运动员家族遗传史(包括身高、气质类型、性格等)进行评定;(5)根据上述所获资料,通过统计学手段如权重计算、多元回归方程等对运动员进行最终的评价。
纵览国内外有关运动员心理选材的研究论文,根据不同项目,针对运动员心理特征的不同要求,选用了不同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较丰富,且方法多样,指标和标准的选取各有特色。心理选材的研究多集中在技能表现类的项目中,例如体操、蹦床、乒乓球等,但对于跳水的研究几乎没有。跳水运动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要求极高,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决定着运动员未来的发展情况。因此,在吸收国内外有关心理选材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跳水运动特点,针对跳水运动员进行了科学的心理选材调查。
2.4 跳水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研究现状
丁雪琴曾指出[13],情绪控制能力是优秀运动员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结合专项的长时间个性化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的有效手段。注意力专注训练、心理提示、心理督导、意念表象训练,自我言语暗示,放松训练,是跳水运动员进行长期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鉴于心理因素对于跳水运动的重要作用,应将心理训练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训练模式,融入到跳水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
张毓芬等人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和实际访谈[14],总结出中国优秀跳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为:自信心强、与团队其他成员能够和谐相处,意志品质顽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爱好广泛、心理认知能力较强、时间和空间感知觉能力强,并且反应迅速。另外,笔者认为,上述指标可以作为跳水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部分,但同时指出,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将上述指标进行定量化评价,希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心理研究手段方法和先进科研仪器的广泛应用,把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和特点规律,作为衡量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标准。
针对跳水运动员进行的心理特征调查研究中[15],对113名一级以上优秀跳水运动员进行了心理学相关测试,测试结果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跳水运动员由于对动作技术准确控制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他们的气质类型大多属于多血质型,神经类型以活泼型为主;(2)综合反应能力体现了专项环境下人体的快速反应能力,研究发现综合反应能力的高低与运动员的等级成正相关关系;(3)跳水运动员操作行为思维普遍较快;(4)高水平跳水运动员的肌肉感知觉能力较强,而听觉反应能力较差;(5)在方位动作测试中,跳水运动员的手臂动觉要好于下肢,翻腾动作感觉好于转体动作;(6)在注意力集中测试中,跳水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大约在1—2min,且水平越高的运动员,抗干扰能力和注意力集中控制能力也越高。
张忠秋等人[16]对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和教练员按照对比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所获数据显示,心理因素得分高于其他因素,达到了289分。并进一步根据这一情况,对运动员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手段包括:放松训练与表象训练相结合、运动员完善个性与提高自信心的训练、个人情感调节以及结合专项的注意力、反应时、兴奋点触发等方面的训练。为保障中国跳水队在北京奥运会取得佳绩,进行了前沿性的探索。
侯媛媛根据跳水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对其赛前、赛中情绪特点的作用如何训练提出了几点认识[17]。她认为,影响比赛的情绪因素包括:(1)赛前情绪焦虑、不稳定,对比赛没有认同感,目标压力过大;(2)比赛经验的缺乏,制约了少儿运动员成绩的发挥;(3)现代少儿运动员,大多是独生子女,意志品质较薄弱,甚至会因为一个动作的失误放弃整场比赛,没有拼搏到底的精神;(4)自我控制力和抗干扰能力较弱,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例如,裁判打分出现误判,场外观众喧哗使比赛不能安静进行,这些情况都会使少儿运动员受到干扰,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比赛成绩。针对上述问题,她认为要做到以下3点:(1)教练员要充分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薄弱点,并掌握适当的调节方法;(2)在日常的训练中运用心理学手段和方法,如表象训练、语言暗示、脱敏训练等方法辅助教学;(3)还要加强对少儿运动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综上研究表明,心理素质水平对于跳水运动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跳水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跳水训练规律的掌握越来越清晰,这使得各国顶尖选手的水平越来越接近,同时也使比赛更加激烈,心理素质就成为了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如何根据跳水运动的项目特征筛选自信心强、意志品质顽强、神经类型适当、注意力集中以及成就动机明确等心理素质突出的跳水运动员,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控和心理训练,将是造就高水平跳水运动员的必经之路。本研究就是遵从跳水运动员心理选材的原则与要求,并根据四川省跳水队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选取高水平运动员与业余体校运动员进行对比研究,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打破一次性描述调查的传统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并且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力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顺应时代要求和当今跳水运动发展趋势,找出四川省跳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为四川省甚至全国的跳水运动员心理选材、心理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运动员来自四川省游泳学校的业余跳水运动员和四川省跳水队的运动员,运动员的年龄跨度为8—22岁,其最小的运动员年龄为8岁,最大的运动员年龄为22岁。另外,运动员分为不同的运动等级,有国际健将2人,国家运动健将12人,一级17人,一级以下12人。其中有女性运动员23名,男性运动员20名。本研究将国际健将和国家健将分为一组,为“高水平运动员”,一级及一级以下运动员为一组,为“业余体校运动员”。高水平跳水运动员14名,业余跳水运动员29名,共计43人。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目的,在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ITF官网、WTA官网资源上寻找所需文献,准备充足的研究资料。对中国近20年的全国体育期刊上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查阅,并整理、收集。了解心理选材的研究现状以及跳水心理特征等。以便为本研究构建理论研究平台。
3.2.2 专家访谈法 就跳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以及如果我们将心理素质指标应用与跳水运动员的选材中,应该采用哪些指标等问题,通过面谈的形式向中国跳水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秋以及四川省跳水队两名国家级教练员,5名高级教练员进行访谈,并整合大家的意见找出适合于我省跳水运动员测量的指标。
3.2.3 实验法 神经类型实验,采用《安菲莫夫矫正法》,研究工具主要采用安菲莫夫矫正法,安菲莫夫矫正法是1917年苏联的安菲莫夫首创的,它曾被用于科研实验。通过安菲莫夫矫正法的测定,可以了解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状态,同时也可以测定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其原理主要是按照建立视觉——条件反射的原理进行。通过安菲莫夫矫正法的测定,以了解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状态,同时测定其神经活动类型。此实验可分为带抑制和不带抑制两个步骤进行:
不带抑制的实验,被试者准备好笔和安菲莫夫矫正表,听到实验者发令“准备、开始”被试者立刻从表的第一行开始,从左向右一行行地看下去。凡是看见预先指定地字母如(H),便划掉,要求划的又快又准确。当发令者报告“第一分钟到”时,便在看到的这一行的那个字母上做一记号;以后再继续看下去,“在第二分钟到”“第三分钟到”——直到“第五分种到”令毕,依次每到一分钟做一个记号。在实验结束时,计算出每分钟阅读的字母数和五分钟共阅读总字母数,以及错划和漏划的数。
带抑制的实验,此实验方法比前者增加了一个条件,即除了“H”这个字母要划掉外,凡碰到有ЙH在一起时,“H”就不划掉了。例如:(1)ЙHЙH,像这样就不划了(ЙH);(2)ЙHHH,紧挨着Й后面的H不划,后面的HH全划掉;(3)HЙH在Й前面的H划掉(ЙH)。 以上这个带抑制的实验也同样进行五分钟,并须记下五个进度的记号,然后计算出每一分钟阅读的字母数和五分钟共阅读的总数及错划、漏划的字母数。
实验的结果分析:将5min当中,每一分钟所看到的数字列为曲线,然后可根据曲线的变化进行分析,分析出测试者属于以下哪一神经类型。(1)如果曲线是一直上升且陡峭,其神经类型可能是强——均衡——活泼型;(2)如果曲线上升较平和,可定为强——均衡——安静型;(3)如果曲线出现波动,可能是属于强——不均衡型;(4)如果曲线出现下降,其神经类型可能属于弱型。
3.2.4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专家的建议,采用了《赛前情绪量表-T》《成就倾向个体差异问卷(IDIAT)》《注意力测验(AOAA)》《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PWQ)》量表,该4种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经过反复验证,节选自专家们推荐使用的较成熟的、适用范围广的问卷。每个问卷的详细说明见附见。
3.2.5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影响跳水运动员的心理指标因素有许多,我们就从其中着重选取了几个有影响力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专家筛选的神经类型、成就动机、意志品质、赛前情绪、注意力中,我们就这些进行分析。
4.1 跳水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分析
对跳水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分析主要采用了安菲莫夫矫正法,该方法的原理和过程前文已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在带抑制和不带抑制的情况下,对跳水运动员的神经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表1 四川省跳水运动员神经类型(带抑制)的分类统计结果
表2 四川省跳水运动员神经类型(带抑制)的卡方检验
运用SPSS.17进行卡方检验,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带抑制的情况下,四川省跳水运动员神经类型为强-不均衡型人数显著多于其它3种神经类型的运动员。以上的统计分析是基于带抑制的神经类型实验进行的,接下来分析的是不带抑制的神经类型实验分析四川省跳水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结果见表3,表4。
表3 四川省跳水运动员神经类型(不带抑制)的分类统计结果
表4 四川省跳水运动员神经类型(不带抑制)的卡方检验
运用SPSS.17进行卡方检验,通过表3和表4可以看出,在不带抑制与带抑制的结果一致,即四川省神经类型为强-不均衡型的跳水运动员人数显著多于其它三种神经类型的运动员。
带抑制和不带抑制两个结果都显示四川省运动员的神经类型普遍倾向于强-不均衡型的神经类型,意思是具有易兴奋而不可抑制的特性,也叫兴奋型。这可能和跳水项目的运动特性有关。跳水运动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极具挑战性,要求运动员具有敢闯敢拼,不畏惧的精神。而兴奋型的特点就是勇敢、直爽、好胜心强。
该测验主要依据的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类说编制。一般来说,跳板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为安静型,即强-均衡-安静型要好一些,因为跳板上的技术较跳台相比要细腻、复杂很多,并且要求运动员在起跳时掌握好跳板的节奏,与跳板板融为一体,借助跳板的弹力,充分起跳,完成空中的翻转动作。而该神经类型的运动员比较稳定,情绪起伏波动小,自我控制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面对压力时能冷静思考并且主动应对。因此,安静型的运动员比较适合跳板项目。但是该神经类型的运动员最大的缺点是其积极性不易调动,兴奋性不够。而强-均衡-活泼型则为多血质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善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朝气蓬勃能够迅速把握新事物。但他们情感易变,不稳定。弱型的运动员在本次的神经类型不带抑制的测试中仅有一个,该类运动员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合群、观察细致,敏感而腼腆,具有明显的内倾性,所以该神经类型的人并不适合做跳水运动员。据前人的研究都认为,强—均衡活泼型和强—均衡安静型的运动员更适合于从事跳水项目的训练。但就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我省运动员强—不均衡型的人数明显偏多,而且有不少高水平运动员都属于强—不均衡型,其中今年世界杯跳水比赛男子十米台冠军杨建就属于该神经类型的运动员。而该类型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胆汁质,巴普洛夫认为此种类型的个体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也就说容易兴奋,但不易稳定下来,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很难阻碍这种类型个体的活动,这是一种容易兴奋、不受约束的类型,所以也称为不可遏制型。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四川省跳水队运动员,由于项目特性,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对爆发力要求高,动作难度系数大,目的性强,一瞬间身体发力与提高动作质量高度有关,大多数运动员都具有这样的爆发力,所以神经类型大多数为强-不均衡型即兴奋型。强-不均衡型的运动员爆发性好,但是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坏,这很可能与运动员的年纪大小、从事运动训练的年限、比赛经验、个人特征、生长环境有关。但我们的运动员,大多数都属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和生理面对着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导致他们的心理波动比较大,心智不够成熟,思想较为叛逆,所以面对这样的运动员,作为教练应该及时了解其身心的变化,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即鼓励与批评相结合,发现每个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其独有的潜力,取长补短,采用多元化的手段进行训练。
4.2 跳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分析
跳水项目是典型的以技能主导并结合以审美为主的项群项目,在此类项目中,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能力对心理因素的依赖较大,有时候甚至是心理因素起到决定运动表现的作用。当运动员站在跳板或跳台上,跳水运动员本身就会成为全场观众和其他运动员及教练眼中的关注焦点,如果没有良好的情绪调节和稳定的注意力,以及十分的自信心,很难准确完美地完成动作。跳水运动员要积年累月的进行跳水训练,这对跳水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也是个考验。因此,在跳水训练中,心理训练也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不单单是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方面的训练要受到重视,心理因素更应该受到重视。
本研究根据跳水项目特点,以及专家访谈结果,针对跳水运动员的赛前情绪、成就动机、注意力、意志品质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见下图:
表5 四川省不同男子跳水运动员心理指标比较表
#为职业年龄1-3年与职业年龄9-12年的差异显著(P<0.05)*为职业年龄1-3年与职业年龄4-8年的差异显著(P<0.05)
4.2.1 赛前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包括刺激情境及对其的解释,主观体验、各种表情、神经活动过程及生理唤醒水平等内容。情绪在人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激发作用,组织作用,维持作用和信号作用等。赛前情绪状态向来由教练员和运动员所重视,是影响运动员训练成绩和比赛发挥水平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赛前情绪稳定的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急不躁,不受或者很少受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干扰,能根据比赛的目的、性质、任务,难度等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身体的能力,充分发掘潜能,形成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在紧张激烈的竞技比赛中各方面能力的发挥,进入最佳竞技状态。
赛前情绪对赛中行为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竞赛中影响运动员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几个重要的依据进行探讨:
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能让运动员在大赛前稳定情绪,毫无保留、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比赛中。但运动员缺乏比赛信心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以往比赛中的失败经验。这种失败的经验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成为一种障碍。而提升运动员自信的方法也有很多,在长期实践中,自我肯定、替代性经验、权威肯定等都能有效提升运动员自信。
抗干扰及适应能力:对于一场比赛来说,运动员体验到压力的不仅仅是比赛本身,除此之外的外界环境也会影响到,比如说比赛时的天气,比赛器材,在场的观众以及裁判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因素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运动员发挥。
赛前情绪采用的是《赛前情绪量表-T》进行测量。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失败焦虑、自信心、躯体焦虑和期待焦虑。赛前身体反应越激烈,躯体焦虑得分就会越高;社会期待焦虑和个人失败焦虑得分越高,赛前这两种情绪越强烈;自信心的得分越高,赛前越充满自信。由表5可以看出男子运动员中,在自信心方面,职业年龄在4-8年的运动员得分较高,得分高于职业年龄1-3年的运动员,期待焦虑较低,得分低于职业年龄1-3年的运动员,情绪总分也小于1-3年的运动员,结果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职业年龄在9-12年的运动员自信心得分更高,期待焦虑得分更低,情绪总分也更低,与职业年龄1-3的运动员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失败焦虑和躯体焦虑,职业年龄9-12年的和1-3年的结果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女子运动员的结构略有不同,在自信心维度上,职业年龄9-12年的和4-8年的得分显著高于职业年龄1-3年的运动员。在失败焦虑、躯体焦虑、期待焦虑及情绪总分上,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得分差异性不显著。综合男女运动员的结果,可以认为(训练年限越长的运动员,自信更高)运动员强烈的自信心是取得良好成绩的保证。在充分自信的基础上,运动员能缓解身体的紧张,面对成功和失败比较坦然,能承受失败带来的压力,比赛中的某一动作的失败,可以通过其他动作更好的发挥来弥补,这一点在职业年龄更高的男运动员身上表现更明显。
表6 四川省女子跳水运动员心理智力指标比较表
#为职业年龄1-3年与职业年龄9-12年的差异显著(P<0.05)*为职业年龄1-3年与职业年龄4-8年的差异显著(P<0.05)
为了更好地探究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对此单独进行了检验,结果见表7。
表7 四川省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的赛前情绪比较表
注:*. p<0.05
从表7可以看出在赛前情绪方面,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显著。在自信心方面高水平跳水运动员明显比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要高,这说明熟练的技巧和长时间的训练会增强跳水运动员的自信心;在情绪总分方面,两者的差异显著,高水平跳水运动员的情绪总分显著低于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换句话说,高水平跳水运动员的情绪更稳定,更善于控制。因此,在赛前情绪方面可以将其作为一个跳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高水平的跳水运动员应该具有更稳定的情绪。
4.2.2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人对于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去从事去完成,并欲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在体育运动中,成就动机可以被看成运动员想要接近或回避竞赛情境的心理倾向。如果运动员追求成功的动机强于避免失败的动机,就说明该运动员的成就动机较高,他将会更主动的把自己投入竞赛情境中去。
跳水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总是在与如何满足自己的训练需要和取得最佳的比赛成绩,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目的相联系。一般来说,跳水运动员的成就动机都是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罗伯茨曾经提出过运动成就动机理论,他认为理解运动员的成就行为动机的关键就是把握住运动员的成就目的,而梅尔和尼克尔斯提出的三种成就动机在运动中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志向、运动熟练志向以及社会认可志向。此后的大多数研究都是根据这些理论来进行。
成就动机通过《成就倾向个体差异问卷(IDIAT)》进行测量。该量表包括两个维度: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分数越高,对成功越渴望,避免失败的分数越高,越不怕失败。两个分数之和的分数越高,表明运动员追求卓越,向往成功越强烈。
由表5可见,男子运动员中,职业年龄4-8年的运动员的成功动机总分高于职业年龄1-3年的运动员,结果差异显著(p<0.05),职业年龄9-12年的运动员成功动机高于1-3年的运动员,结果差异也显著(p<0.05)。具体到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两个维度追求成功的动机,职业年龄4-8年的得分高于职业年龄1-3年的运动员,结果差异显著,避免失败的得分基本接近。职业年龄9-12年的运动员在追求成功的分数上高于职业年龄1-3年的运动员,结果差异边缘显著(p=0.078),在避免失败的得分上则没有显著差异。
女子跳水运动员中,在成功动机总分上,职业年龄4-8年的和职业年龄9-12年的运动员得分都显著高于职业年龄1-3年的运动员,差异显著(p<0.05)。在追求成功的得分上,也是同样的统计结果,差异显著(p<0.05),在避免失败上,3个职业年龄之间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的成就动机进行比较,结果见表8:
表8 四川省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比较表
注:*. p<0.05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在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方面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意义,但是在成就动机的总分上,高水平跳水运动员的得分明显高于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说明高水平跳水运动员有更强的成就动机。因此,较强的成就动机是高水平跳水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结合本次研究男女运动员的结果,在成就动机的总分和追求成功维度上,职业年龄4-8年和9-12年的都高于职业年龄1-3年的运动员,可以认为较高的成就动机是一名高水平跳水运动员所具备的的心理特征之一。
4.2.3 注意力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集中与指向,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日常的运动训练和运动竞技的整个过程中都扮演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注意力是运动员掌握运动技巧和技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在比赛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心理保障,良好的注意品质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它始终贯穿在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直至熟练化的过程中。相比较而言,高水平的跳水队员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更广阔的注意领域里,同时兼顾环境信息的变化来进行有效的策略调整,分配注意力。而竞技水平较低的跳水运动员的注意力则是有限的,很难把自己有限的注意力合理的分配到应该分配的地方去,无法顾及环境或者自身的许多问题,因此无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导致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没有注意力参与的心理活动,任何活动都将无法维持和进行。在竞技运动中,不管是什么体育项目,也不管是运动员还是教练都认为注意品质是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和获胜的关键因素。
注意力的测量采用《注意力测验(AOAA)》包括4个分测验。分别为:注意的分配、注意的集中、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
由表5和表6可见,男运动员的注意力总分上,职业年龄4-8年的得分高于1-3年的运动员,结果差异显著(p<0.05),职业年龄9-12年的得分也高于职业年龄1-3的运动员,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运动员注意力特点与男运动员一致,所以,好的注意力也可以看作高水平跳水运动员所具备的心理指标之一。
为了更进一步的探究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在注意力方面的差别,我们对此单独进行了比较,以确定优秀跳水运动员所具备的优秀心理特质。
表9 四川省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业余跳水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比较表
注:*. p<0.05
由上表可知,在注意力方面,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在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集中、注意力的广度和注意力的转移方面要明显好于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因此,注意力应该作为一个参选指标。
4.2.4 意志品质 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支配,调整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对跳水运动员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心理指标,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保证了人类行动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调节着最终结果的实现和预定目的的达到。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认识行动的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发动主要是努力以达到预定目的,抑制表现为制止和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想法和行动。
意志品质的测量主要采用《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PWQ)》。该量表共35个项目,包括6个维度:坚韧性、自控力、果断性、顽强、目标清晰度和自信。测量结果显示,男女职业年龄4-8年和职业年龄9-12年的在果断性和自信上高于职业年龄1-3年运动员,结果差异显著(p<0.05)。另外,男子职业年龄4-8年的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的总分和目标清晰度上也好于职业年龄1-3年的运动员,但在意志品质的其他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好的运动员自信心强,这与赛前情绪中自信心的结果一样。果断性主要表现在面对高难度,惊险动作的挑战以及完成动作时,对于空中翻腾打开时间是否准确、从容,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任何一名运动员来说伤病都是可怕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克服伤病是运动员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难关。伤病是很难避免的,带伤训练、比赛这是常见的事情,这一点更是给跳水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探究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在意志品质方面的差别,我们将二者的意志品质进行了比较,以便更好的找出跳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表10 四川省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业余跳水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比较表
注:*. p<0.05
由表10可以看出,在意志品质方面,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和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的坚韧性、自控力、顽强性等方面没有差异,但在果断性方面差异显著,高水平跳水运动员的得分明显高于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且两者在意志总分方面差异也显著,高水平跳水运动员的分数明显高于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且差异显著。说明高水平跳水运动员有更好的果断性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因此,在跳水运动员的选材中,意志品质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标准,尤其是顽强性和果断性。
总而言之,在本次测验的赛前情绪、成就动机、注意力、意志品质等几个方面,职业年龄久的年纪越大的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在总体或部分维度上,都能表现出好于年轻的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的心智特征。其中赛前情绪的期待焦虑和自信心,追求成功的总分和成就动机总分,注意力总分,意志品质的果断性和顽强性等指标具有鉴别性。可以看作是跳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4.3 结果讨论
(1)从事不同体育运动的运动员神经类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我们就此对四川省跳水队运动员的神经类型进行探讨,发现不管是男女跳水运动员,还是业余体校跳水运动员、专业队的高水平运动员,大多数的神经类型为强-不均衡型,而该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有易兴奋而不可抑制的特性,也叫兴奋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跳水运动员的兴奋性较强。因此,强-均衡安静型、强-均衡活泼型、强-不均衡型都可从事跳水训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和比赛中根据不同神经类型运动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适。
(2)一名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对此进行研究,职业年龄越长的运动员其赛前、赛中和赛后情绪调节能力越好,期待焦虑越低。高水平运动员的情绪总分明显优于业余体校运动员。由此说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调控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运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
(3)成就动机是个人对于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去从事去完成,并欲达到某种理想底部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在体育比赛中,可以将其看成运动员趋向或者逃避竞赛情境的心理状态。一个高水平的跳水运动员应该具有良好的成就动机,不会因为竞赛过于激烈而退缩逃避,也不会因为自身的高水平而轻视比赛,他们的成就动机一直保持在一种较高的水平,这一点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动机,有利于水平的正常发挥和动作的高质量完成。所以良好的成就动机可以作为一个跳水运动员训练以及选材的重要指标。
(4)注意V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集中与指向,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的组成成分。跳水是一项高危的运动项目,完成动作时需要运动员的精力高度集中,稍有闪失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此次研究结果也显示,高水平运动员的注意力总分由于是业余体校的运动员。那么,业余训练阶段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小运动员的注意品质,以确保输送到专业队时运动员就具备良好的注意品质,同时也可以防止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受伤。
(5)长年累月的训练时枯燥、艰苦,与伤病做斗争更是常有的事情,克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的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
(1)四川省跳水队运动员在神经类型实验中,强-不均衡型明显高于其余3个类型。
(2)一名高水平的跳水运动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赛前调节情绪能力,情绪稳定,波动较小。
(3)高水平的跳水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趋向成功避免失败。
(4)在注意力和意志品质方面,高水平的跳水运动员注意力的各方面都更加稳定突出,而意志品质中的果断性和自信心也更加突出。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唐玉成,周继红,刘大庆,张忠秋,雷 鸣,张 挺,史惠国.我国全程多年跳水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63~65.
[3]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邱宜均.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
[5] 潘凤莲.论少儿跳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5.
[6] 张力为.体育运动的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杨 锋,潜沉香.对我国运动心理选材研究现状的综述[J].体育研究与教育.2004(3):16~19.
[8] 谭 林.我国竞技体操心理选材研究综述[J].体育研究与教育(研究生论文专刊).2012(7):27~29.
[9] 何敬堂,刘雅玲.论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3):4~7.
[10] 刘光宏.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方法初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7):106~107.
[11] Lesley Jones, Gretchen Stuth. The uses of psychological selection in athletics: An overview[J] Applied & Preventive Psychology, 1997, 101.
[12] Gilles Allali, Marian van der Meulen, Olivier Beauchet, Sebastian W. Rieger, Patrik Vuilleumier, and Frédéric Assal. The Neural Basis of Age-Related Changes in psychological selection of Gait: An fMRI Study[J]Journal of Gerontology: Medical Sciences, 2013, 1~2.
[13] 丁雪琴. 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1988(3):10~16.
[14] 张毓芬. 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J].中国跳水科技,1997(33):66~68.
[15] 温一静.跳水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研究[J].跳水科技.1993(29):182~186.
[16] 张忠秋,万 里,何文革.中国跳水奥运选手的系统心理状态监测与调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41~46.
[17] 侯媛媛.对跳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认识[J].技术交流.2011(1):64~65.
[18] 刘冰淼.论游泳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游泳季刊[J].2002(3):15~17.
[19] 张忠秋,张 漓,张勇东,等.备战雅典奥运会中国跳水队综合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研究[J].体育科学.2006(5):33~36.
[20] 张玉萍.少儿跳水运动员若干心理因素对技术动作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64~66.
[21] 张忠秋.伦敦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突出竞技心理现象的解析与启示[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3):10~14.
[22] 杨晓帆,林媛霞.浅谈跳水运动员的初级选材[J].技术交流.2009(4):26~31.
[23] 王荣辉,任 弘,张 勇.我国跳水运动员心理和智力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29~31.
[24] 周继红.跳水运动科学训练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关系探讨[J].游泳.2006(2):35~39.
[25] 成尔恒.论跳水训练的十大关系[J].中国跳水科技,1994(30):216~220.
[26] 邱宜均.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研究[M].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科研处编印,1982.
[27] 成晶晶.对跳水运动员早期心理素质培养与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2):101~106.
[28] 徐 洁.跳水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3):55~59.
[29] 于 芬.跳水运动员运动动机培养摘要[J].中国跳水科技,2000(36):46~51.
[30] 张同怀.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心理状态与心理训练方法综述.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3):72~76.
[31]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2] 张 朝,李天思,孙宏伟.心理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Research on the Diving Athletics for Psychology Selection System of Juvenile Athletes in Sichuan Province
LI Sha, HUANG Y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Regarded a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Psychology selection system on Diving Athletics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scientific training. How to choose a talented athlet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refore, it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by the athletic psychologists. Diving is a skill that dominants class performance hard beauty of sports, its performance depends on the technical level of each single athlete, their competitive state, the rating from referees and other factors on competitive conditions. Suffering from the tremendous stress while the diving athletes join in the competitions. So, as for the athletes, the guarantee of normal competitive level is an excellent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erefore, psychology selection can not only selecting the athletes of excellent psychological quality, providing the theoretical datum for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but also drastically avoiding the waste of resources on sports development mode in our country.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s, 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on the various psychological indicators for scientific of juvenile high-level athletes of Sichuan Spor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out the dominant factors affecting juvenile diving athlete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selection for the athletes on the Olympic Games in 2020, as well as the selection for talents on the delegations of each provinces and cities. It provides the reference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ining programs and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n diving.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most juvenile diving athletes ’nerve types are strong - unbalanced,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is type are excitable and quenchless features, also known as excitement. Thus, strong - unbalanced nerve type can be used as the index of young athletes. Often, high-level athletes ’emotion regulation ability stabiliz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match..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is capacity can be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to develop slowly. In addition, the good motivation, concentration and strong will are also the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traits.
Sichuan province; Diving; Athlet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tudy
1007―6891(2017)01―0049―11
10.13932/j.cnki.sctykx.2017.01.11
G861.2
A
2016-05-18
2016-06-10
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游泳系,四川成都,610043。
Dept. of Swinmming, Movement of Sich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ichuan Chengdu, 61004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