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微课”特点大家谈
范 斌
茅剑英老师和队员们一起开展活动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学会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运用。“微课”逐渐成为了基础教育重要的教育技术。它具有如下特点:①教学时间较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②教学内容集中。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的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是浓缩版的“课程”。③适合移动学习。可方便灵活地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上,实现移动学习,适合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④及时评价反馈。“现买现卖”,通过针对性极强的练习、互动,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全国各地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少先队说课、学校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开始大量出现“微课”。那么,“少先队+微课”(以下简称“微队课”)在实践中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体现了哪些特点呢?来自江苏、上海、广州的四位辅导员这样说。
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辅导员茅剑英:
“微队课”姓“微”。从字面上来理解,“微队课”的特点首先应该是时间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使他们注意力集中,也能提高课的效率,同时还能避免辅导员预设多、队员生成少等现象。一些辅导员上的“微队课”只是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压缩在10分钟左右,以便于少先队活动观摩、展示。我以为,“微队课”不该是这样的“压缩饼干”。时间短了,内容要减少,形式要简化,才能真正达到活动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少先队知识教育的“微队课”上,可以只选取“我爱红领巾”这一项内容展开,具体可以包括听红领巾的故事、念红领巾的儿歌、练系红领巾的技能等。这样的“微队课”虽然时间很短,却会给队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微队课”重“队”。要使“微队课”散发出浓浓的“队味”,就要在活动内容及队员自主性两方面下功夫。“微队课”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少年儿童的组织意识,开展政治启蒙教育。辅导员要通过策划设计“队歌天天唱”“爱党故事会”“祖国荣誉时刻发布”等切口小、内容实、形式新的“微队课”,让队员们感受少先队生活、热爱共产党。另外,要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性,放手鼓励他们设计、开展“身边的好榜样”“三学在我心”“每日一歌”等小型多样、灵活有趣的“微队课”,帮助他们提高认识,锻炼能力,进行自我教育。
“微队课”是“课”。要有固定的时间,可以一周一次,列入晨会课中;也可以在中队活动时,专门留出10分钟,鼓励孩子们来策划;要有固定的教材,以《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本,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
广州市少先队辅导员培训中心黄伟萍:
“微队课”是一种为满足队员自主学习需要而设计制作的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的实用的少先队活动课。它以“微课”作为载体,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单个队知识点或者队活动的重要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展示与分享。比如,为帮助一年级小队员解决自己佩戴红领巾时的问题,小辅导员借助一台智能手机制作了一些边演示边解说的视频,在“微队课”上进行演示、操作、练习。短短10分钟生动形象的内容,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佩戴红领巾。
我曾在科技小达人、艺术小明星、环保小先锋、劳动小能手、交通安全小星星等雏鹰争章“微队课”上,有意识地引导队员们尝试制作、运用了一些主题鲜明的“微视频”,配合开展相关的少先队教育,不仅得到了活动参与者较高的认同,更使他们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组织的归属感以及对团队合作的高度重视。
上海市闵行区昆阳路小学辅导员戴炜炜:
我们曾运用“微队课”来进行队前教育,先将拍摄的配有画外音的视频上传到校园网站、博客、微信等平台,引导家长、孩子反复观看、练习,然后再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认识到“微队课”的特点概括起来是“短小精趣”。
①时间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②切口小。选取一个小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介绍一个概念,讲述一个事实,分析一个问题,获得一种感受。③内容精。对教育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精华部分进行讲解,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且操作性强,符合广大的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④有童趣。引入“游戏化学习”相关评价机制,如:比赛、闯关、角色扮演、模拟探究等,深入浅出,精彩有趣,有助于引导队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微队课”。
戴炜炜老师在学雷锋活动中举旗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辅导员邱瑶:
“微队课”是传统队会的浓缩与升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主题鲜明,化大为小。“微队课”选题的切入口小,要来源于队员的真实生活,体现“问计于童,问需于童”的特性,以少年儿童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赢得队员的认可。
形式多样,时尚多元。“微队课”可运用队员们喜欢的动漫、新媒体等时尚元素来增加趣味性,鼓励队员们积极参与;也可以歌舞表演、童谣、三句半、情景剧、配乐朗诵等符合队员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的艺术形式为载体,采用参与式、讨论式、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
感知“队味”,凸显队性。要让队员们在“微队课”中充分感知“队味”,对队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要鼓励队员自主设计、自主完成、共同参与,尊重队员的主体作用;要激发队员的创新意识,始终体现队员为主、中小队为主、实践体验为主的少先队教育要义。
根据上述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微队课”其实就是一节10分钟左右、针对某一个重点开展的、有“导入、讲授、互动、反馈”等完整结构的、微型少先队活动课。因此,那些用于辅助少先队活动课的多媒体课件不是“微队课”,只是“微队课”实现的重要资源;少先队活动课堂实录的视频片段不是“微队课”,因为它们不具有完整的导入、互动、小结等环节;省略了少先队仪式、简化了活动过程的“压缩饼干”式的少先队活动课也不是“微队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遵循规律、抓住要领,去伪存真,策划开展灵活有趣、小型多样的“微队课”,以促进少先队员快乐健康地成长。
“微队课”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贴近队员实际,以其“微设计、微视频、微教学”等形式,受到了队员和辅导员们的欢迎。但怎样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微队课”,才能使之更科学、更时尚、更灵活,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下期话题:设计“微队课”的要点,欢迎您加入“斌哥队队碰”QQ群97128712,和我们一同来研讨相关话题。
(栏目编辑 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