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寻访红军村
江西省瑞金市金穗学校 刘小琴
瑞金,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这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红军村——叶坪乡黄沙华屋村。我带领队员们走进红军村开展了红色寻访活动。根据华屋村的特点,我们组建并命名了四个小队——“青松小队”“思源小队”“幸福小队”“感恩小队”,家住华屋村的华怡霞同学成了大家的向导。
寻访前,“青松小队”的队员们通过网上搜集和电话采访,了解了红军村的变化和“十七棵松树”的故事:红军村的历史很红,但华屋的祖祖辈辈却很穷。1934年长征前夕,华屋村17个参加红军的年轻人每人在村后的小山上栽下了一棵松树,并约定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乡看望父老乡亲。他们相互承诺如果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不仅要替他照顾好父母,还要照看好这些松树。后来,青松长成了参天大树,勇士们却再也没有回来。当地人把这17棵松树叫做“信念树”“烈士林”。
了解了“十七棵松树”的故事后,队员们寻访的第一站便来到了“烈士林”。他们仔细找、认真看,发现每一棵松树上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烈士的名字。村民向队员们介绍说:“当年这个村的村民拥护苏区的扩红政策,青年人踊跃报名参军,投身革命队伍。在这个只有43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先后有三批青壮年参加了红军。红军的宣传和教育,使开始觉悟的华屋村民认识到红军就是老百姓的队伍。”对“烈士林”的寻访,让队员们理解了红领巾是烈士鲜血染红的含义,明白了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关系,这也正是红军取得胜利的法宝。
红军村的历史很红,而今天也变富了。寻访前,“感恩小队”搜集了大量老照片,了解华屋村昔日的历史;“思源小队”在网上采集了近年来报道华屋村变化的新闻;“幸福小队”则通过几组数据对华屋村进行了今昔对比分析。孩子们虽然事先对华屋村的变化有了了解,但是当他们走进村口时,还是被华屋村崭新的面貌所震惊。他们决定分头行动,去寻找旧华屋到新华屋蜕变的原因。“青松小队”走进华屋村史馆,队员们在一组组图片、一段段文字前驻足聆听。“感恩小队”来到了华怡霞同学家,华奶奶告诉他们:“以前,我们一家6口挤在2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如今搬进了宽敞漂亮的两层小洋房……”“幸福小队”的队员们把目光投向了休闲锻炼的人们。“思源小队”的队员们走进了农业观光园,看到了长势喜人的蔬菜。村邮乐购的大哥哥还告诉他们:“采用电商平台销售,已成为与时俱进的华屋村人做生意的主要方式……”
队员们自己去寻、去问、去探、去研,找到了华屋变化的答案:党的殷切关怀、国家的富民政策、百姓的劳动创造。寻访归来,中队上了一节少先队活动课。我引导队员们谈感想、述心情、话收获,从华屋村的变化引申到寻找身边的可喜变化。“青松小队”现场书写对联表达感悟;“感恩小队”用画笔描绘华屋村新貌;“幸福小队”说起了快板《华屋农民九唱党》……
“寻访红军村,誓做新主人。”红色寻访活动让每一个孩子永远铭记党恩,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