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慧
·临床研究·
二期梅毒二例误诊分析
张 慧
临床资料 病例1,男,48岁。因臀、会阴及双股部深红色斑疹,无症状2个月,来我院就诊。外院曾按“股癣”治疗好转。专科检查:会阴部、双大腿两侧及臀部见绿豆至一元硬币大深紫色、类圆形浸润性丘疹、斑块,轻度脱屑,部分皮疹融合,周边隆起,中央遗留色沉(图1)。双侧腹股沟触及多个黄豆至蚕豆大的淋巴结。曾有过不洁性交史,否认硬下疳史。实验室检查:RPR(+)1∶128,TPPA(+)。诊断为二期梅毒。
病例2,女,45岁。因双侧大阴唇赘生物无痛痒3个月,来我院就诊。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尖锐湿疣,来我院要求“冷冻”治疗。专科检查:两侧大阴唇见三枚绿豆至核桃大灰白色球形赘生物,表面不规则但较光滑(图2)。两侧腹股沟触及蚕豆大的淋巴结。否认不洁性交史。实验室检查:RPR(+)1∶64,TPPA(+)。诊断:二期梅毒。嘱患者丈夫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RPR(+)1∶8,TPPA(+)。诊断为隐性梅毒。
图1 会阴、右股内侧绿豆至一元硬币大深紫色浸润性丘疹、斑块,部分皮疹融合覆少许鳞屑,周边轻度隆起 图2 两侧大阴唇见绿豆至核桃大灰白色球形赘生物,表面较光滑
讨论 本文的两例二期梅毒疹分别被误诊为股癣及尖锐湿疣。分析误诊的原因有:(1)二期梅毒的皮疹表现多样化、特异性差,和许多皮肤病类似,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加上目前抗生素的滥用使得梅毒疹更是多样化,缺乏典型性[1]。(2)医务人员对梅毒的症状、体征认识不足,尤其是非性病科医师,缺乏对梅毒的警惕性。(3)医生对患者询问病史及查体不够仔细。为降低梅毒的误诊,建议: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妇产科及泌尿科)性病知识的培训,了解典型及不典型皮损,加大对高危人群梅毒血清学监测力度,遇到疑似皮损,应进行梅毒筛查;询问患者病史要详细,专科检查时要细致,特别对症状不明显皮损应高度怀疑二期梅毒。
[1] 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60.
(收稿:2015-09-25 修回:2015-10-30)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合肥,2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