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扎堆上市不是好现象

2017-02-21 01:24余丰慧
中国品牌 2017年2期
关键词:核准制实体上市

金融企业扎堆上市不是好现象

余丰慧著名财经金融评论家

2016年即将结束之际,4天内5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获银监会批复。银行牌照对民营资本仍有强大的诱惑力,预计2017年民营资本对民营银行牌照的争夺仍会持续。

地方小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股上市热火朝天。金融企业想通过IPO进行规模扩张的诉求就更急迫,便出现了金融企业扎堆上市的情况。

大部分小银行谋求上市是为了补充资本金不足,券商上市是为了业务扩张。可为各怀鬼胎。资本市场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在中国核准制情况下,只要符合要求条件都具有上市的资格。

但从资格上说,银行等金融企业与其他企业要求应该有所不同。金融企业是高风险信用机构,是拿别人的钱来赚钱的。成立之初对资本金的要求就应该非常严格,否则就会导致信用支付风险,就会出现过高杠杆。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资本对信用贷款业务扩张应该是强约束的,不能让银行盲目扩张分母(信用资产)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而裸露出风险。一旦出现扩张导致资本金不足的话,应该首先缩表,然而利用经营利润补充资本金或者线下增资扩股解决问题。而不应该首选股市融资。为什么呢?

中国股市实行的是核准制,能够上市融资仍是稀缺的。在这种稀缺上市资源中先解决谁是关键。这就要看目前的中国股市功能定位。权威人士2016年5月9日在人民日报说,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如果这样定位的话,那么就应该让股市解决最急需融资的企业。这些企业是实体企业、中小微企业,而不是金融企业。要把上市的稀缺资源率先给实体企业,创新型企业,而不是金融企业。

中国实体经济融资难的另一个问题是直接融资比例太低,间接融资比例太高,即经过银行等中间环节的融资比例太大,从而导致融资难融资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直接融资的股市让渡给金融企业,那么,不仅削弱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而且强化了银行间接融资的作用。事与愿违,背道而驰。

必须控制金融企业IPO,既然股市要立足于恢复融资功能,那么本来就是玩资金的金融企业对融资不是最急需的。

市场流动性容量就那么多,核准制下的上市资源非常有限。金融企业占用过多,实体企业、创新类企业就占用较少。况且,金融企业都是IPO规模较大的企业,对股市资金的吸食胃口很大。同时,金融企业最容易成为炒作的对象,例如:券商股或成为券商自导自演的行情。从各个方面衡量都应该严格控制金融企业IPO。

从资本角度思考,正是因为银行资源缺乏才使得银行牌照无比珍贵与抢手。关键在于兴办银行在中国仍是利润回报最高的行业之一。大资本布局民营银行,充分显示民营银行领域颇具投资价值。随着政策利好的推动,提前布局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有望取得先发优势和成长机遇。

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金融资本以及金融企业就有了自然而然的诉求。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是必经之路。产业资本积累后就有了兴办金融企业的资本基础,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回报特别是中国稀缺的银行资源对资本具有无限诱惑力。此外,出于自身规模扩张的需求,企业也对金融资本诉求强烈。由于管制较为严格,到目前为止,规模很大、发展得很好的银行并没有多少,这也造就了历史最好机遇。

从2013年以后,民营银行发展即使加快了步伐,也只是发展了此前的5家试点银行,近期才加大了审批力度。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好现象。民营银行处在发展风口,受到资本青睐绝对可喜可贺。

银监会相关人士曾公开表示,民营银行的设立不搞“计划生育”,将继续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不一哄而起”的原则,积极稳妥推动民营银行常态化发展。监管部门的表态使各路资本热情十足。

2016年12月8日,银监会发布了民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情况。截至目前,银监会共批准筹建11家民营银行,其中6家获批开业。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民营银行资产总额1329.31亿元,各项贷款611.57亿元,各项存款428.20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0.54%,拨备覆盖率471.21%

猜你喜欢
核准制实体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12.99万元起售,UNI-V 2.0T正式上市,UNI-V iDD全球首秀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必行及带来的影响
注册制改革之必要准备
对我国IPO注册制下信息披露内容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