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湾城街道的“互联网+基层党建”

2017-02-20 20:59李潇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7年2期
关键词:舆情街道居民

李潇

[摘 要]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紧紧把握“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党建工作,探索建立了“互联网+基层党建”的新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基层党建;新江湾城街道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2-0026-03

近十年来,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结合区域实际,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互联网+基层党建”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

一、机遇与挑战

传统党建的一大特点,在于其动员模式主要是依靠组织自上而下,层層动员。党组织内部动员主要采取集中开会、文件传达、电话通知等方式,社会动员则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进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使用,“互联网+基层党建”的出现给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一是党建理念不断创新。网络思维的开放、平等、透明等特性,使党员个体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二是党组织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党组织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局限被打破。三是党建工作内容不断创新,对接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上网的问题,而是要实现组织工作内容与互联网的更新,更多地增加多媒体资源的分享,更多地注重党员对组织活动的体验评价,进一步建立党建工作的大数据,极大地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互动性与有效性。

新江湾城街道作为上海新兴社区的代表,有三大因素为推进“互联网+基层党建”提供了良好条件。一是“人”的因素。社区居民以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民主意识强、维权意识强的中青年上班族、白领以及新兴社会阶层等群体为主,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方式,主要借助于小区业主网络论坛表达意见诉求。据统计,每天有约三分之一的居民活跃在网上。二是“事”的因素。高素质的居民对社区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而传统的社区管理方式如曾用于里弄时代“串百家门”的老办法很难在大型居住区发挥有效作用,社区干部上门了解情况时经常吃“闭门羹”。小区业主网络论坛恰恰弥补了传统社区管理方式的不足,从最初的仅服务于居民购房、业主装修等简单交流平台,发展到作为社区居民重要的“网络生活空间”,成为民情、民意、民忧的重要集聚地,也是居民开展邻里互动的重要渠道之一。三是“物”的因素。社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率非常高,加之远程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整个社区的信息化进程,为“双版主、双进入”以及“大论坛、全进入”等网络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新江湾城街道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创造性地将网上管理与网下管理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基层党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进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理解信任与双向沟通,对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坚持把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作为“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新江湾城街道逐步形成了三级网络平台体系。第一级是以居委会信息化管理系统、党建服务中心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为核心的基础信息平台,通过归纳、梳理与社区日常管理相关的办公事务和以人口为主的各项数据,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实现部门共享社区业务管理数据。第二级是以“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平安新江湾微信公众号”为核心的关键信息平台。街道门户网站实现了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增强了与居民的互动性;新江湾城街道政务微博在杨浦区属政务微博中始终保持较高活跃度;平安新江湾微信公众号及时为社区居民普及有关防火、防盗、防诈骗以及法治建设的相关知识,提高区域法治建设和安全防范工作的水平。同时,在全区率先开展“上海基层党建微信党员报到”服务,制定积分体系,引导在职党员参与社区自治、公益活动。第三级是以业主“论坛群、微信群、QQ群”为补充的互动信息平台。论坛群由社区居委会干部担任版主,开展与居民的交流互动,将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应对,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与服务群众,解决实际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架起了政府与网民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微信群、QQ群主要是居委会主导、业主自发形成的网群,重点关注小区绿化、道路整治、业主维权等社区公共议题。

(二)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街道在组织保障上,构建三级组织架构,分别建立社区网络党建工作指导小组、社区网络舆情分析和研判联席会议,以及街道相关科室和驻区机构参与的论坛服务板块,三个主体根据网络舆情事件的性质,各自承担“网上”回应和“网下”落实措施工作,为社区居民通过网络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在推进方式上,针对群众在网络平台提出的问题、表达的诉求,网络平台及时进行分析和研判,小区业主论坛方面由各居委会版主将办理情况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街道官方微博方面则由网络办专门工作人员予以回应。网络平台的广泛运用,为街道开展群众工作搜集汇总了大量第一手鲜活的社情民意,街道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将其中合理可行的意见转化为工作项目,实现虚拟的网上“社区”与现实工作的有效对接。

(三)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互联网+基层党建”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街道在具体操作方面,先后研究制订了《网络党建工作操作规程》和《网上舆情的收集应对手段》,进一步明确了街道各有关科室,所、院、队、办、学校,以及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版主的相关职责、用户标识、日常工作。在干部培训方面,研究制订了《干部网络培训制度》,将街道科室、所院队办、学校、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所有干部和社工纳入到培训中,由街道网络党建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在日常考核方面,制定颁布了信息化党建痕迹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明确要求每个相关单位对论坛上事务的处理一事一记,做好档案管理,同时将网上舆论的正面疏导,一般舆情的回应引导,重大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应对,以及廉政文化进网络的宣传互动等内容纳入对相关部门的考核中,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对表现优秀的社区干部进行表扬激励。

(四)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举措。一是明确专人负责,街道专门成立了网络办公室,由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投入专项经费,由专人具体负责网络工作的组织落实,包括舆情的监控研判、微博的更新答复、门户网站信息上传维护以及对基层站点开展指导、检查、协调和督促。各居委会、各小区物业及驻区机构设立了网上舆情收集站点,由各相关单位针对自己职责范围内事项,及时协调解决网民反映的情况,并与街道网络办建立信息互动机制。二是注重借用外力,充分挖掘辖区社会资源,依托复旦大学、搜房网和居住于辖区内的各类专家学者,组建了包括网络专家、网站资深编辑、总监、教授学者等社会专业人士在内的“智囊团”,为街道信息化党建工作提供讲座、咨询、培训等多方面服务,全面提升街道信息化党建工作的能级和水平。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日常培训,由街道组织对居委会干部等从事信息化党建工作者如何进入、使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培训,明确相应职责。同时,注重以干代训,街道主动与区有关部门沟通咨询,召开舆情研判会和居民恳谈会,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网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通过网上发帖引导和网下与版主交流谈心等多方面措施,化解集聚的居民情绪、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通过实践操作提升网络队伍的实战能力。

三、若干思考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互联网+基层党建”实践充分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基层党建实现了深度融合,建构了“互联网+基层党建”的新模式,不仅赋予了基层党建新的形式和活力,也提升了网络时代党建引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

(一)建立完善信息化党建大平台,在有效整合区域内现有信息化党建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网络工作平台创新。在信息化时代,居民不仅需要信息,也需要表达和交换信息;不但要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也要参与和分享这个世界;不但要把传播作为自身修炼的“教科书”,更要把传播当成自身融入参与社区事务的一种方式。因此,要积极搭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平台(诸如表达意见、协商矛盾等)、党员服务社区建设的平台(诸如志愿者服务平台)等,通过平台规则、平台运行机制的创新,聚合网络平台民意表达,有效化解社区各类矛盾。一是要对现有的“一网两号三群”进行整合,重新进行职能定位,如街道门户网站主要定位是发布权威性、时效性信息,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政务微博主要定位是提供便民服务信息,加大与社区居民互动力度,提升政务微博的社区影响力;社区论坛主要定位业主利益诉求的合法表达,关键是政府必须加强引导。二是要创新网络平台建设,将社区APP打造成为基层信息化党建的一个新载体,特别是要推进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创新,在扩大党员活动参与面、提高工作实效性上下功夫,依托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建立党建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将两新党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和服务纳入其中,发布输送微党课,并将其打造成凝聚党员、服务党员的新平台,切实增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建立党员管理“大数据库”,实现对区域内党员基本信息的全覆盖,绘制党员信息电子地图,可以按照所在單位进行划分,做到区域内党员信息一目了然。

(二)将信息化党建工作放在社区共治的背景下进行考量,切实将推进信息化党建工作与加强社区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互联网+党建+社区共治”的信息化党建新格局。在基层信息化党建工作中,如果说信息化是手段,党建工作是载体,那么实现社区共治则是基层信息化党建的最终目的。因此,要综合运用政务微博、社区业主论坛、QQ、微信等平台,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发挥“意见领袖”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区治理水平。一是增强党建引领能力,加强街道党工委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发挥居委会党组织在居民区治理结构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培育社区自治,整合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等资源,运用信息化手段激活两新党组织活力,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议题讨论,推进居民有序、依法参与社区治理。二是增强组织凝聚能力,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实现对居民诉求的连续跟踪,准确掌握各类信息动态,引导社区居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支持,进一步密切网络空间中的党群关系。三是增强舆情引导能力,善于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对网络舆情加以有效治理,逐步形成依法监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积极引导网民的思想和行为,从而降低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

(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打造一支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信息化党建工作队伍,引导社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基层信息化党建工作。一是要抓好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党员信息化水平,引导党员干部加深对互联网特点和发展形势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对信息化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党务干部网络技术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学网、懂网、用网,提高党务干部运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提高党建网站的办网水平。二是要培养社区意识,社区意识是衡量社区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社区共治的重要精神支撑,要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引导居民从“熟人共同体”向“情感共同体”和“自治共同体”依次递进发展,实现从陌生人到熟人、从熟人到家人、从家人到主人的转变过程,从而使居民更加积极的投身到基层信息化党建工作中,为社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强信息化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建设,形成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舆情管控机制。健全舆情收集、舆情研判、舆情应对过程中的责任分工和操作流程的制度化安排。二是要建立互动交流机制。通过“线上”联系和“线下”互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与网民、网民与网民之间的交流,拉近距离、增进感情。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坚持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考核与节点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群众(网民)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为原则,形成考核指标并将其纳入到对居民区党组织、居委干部、青年社工等的整体考核体系。

本文是2015年上海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卞吉赋

猜你喜欢
舆情街道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热闹的街道
石器时代的居民
街道生活
消费舆情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