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朋友圈都在制定着新一年的计划。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轰轰烈烈展开了近两年的背景下,大家的思想变得空前集中:怎么才能更好地创造财富?
朋友A在外企上班:
“最近一朋友让我入股去办个少儿英语培训,我得赶紧去把地点考察好,趁年前把租约签了。”
朋友B是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妈妈: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我也没啥特长,你说我是去做代购还是卖面膜?”
朋友C是个公务员:
“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我今年是去考个在职研究生提升一下,还是找找别的什么出路?”
聊起天来再懒得去管别人的八卦,频率最高的就是“投资、项目、资源”。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能带给我们更美好的生活。只是,在这条路上,时间和精力就那么多,如何分配大有讲究。
管理学上有一个四象限法则,将人生的事分为了下面四种: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一般人们都分得清如何去处理,主要是中间两项容易打乱我们的节奏。到底是先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还是先处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看上去首先得去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去兼职做一些来快钱的工作、商场大减价要赶去抢购、同学朋友高频率的聚会,等等。一些人往往被这些事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而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常常被一推再推:学习项目相关知识、进行详尽市场考察、思考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提升专业技能,等等。
紧急的事常常被误认为是重要的事,所以欺骗性最大。而事实上,我们得优先去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做了,这样才不会让它不断变为紧急的事,焦头烂额,难以補救,以至于错过人生的重大机遇。
一个朋友的老公,有段时间因故辞职在家。他不想让时间浪费,于是天天出去跑滴滴补贴家用。后来一个新的工作机遇找上门来,他与竞争对手条件相当,但对方有一个行业资质证书而他没有,最后遗憾错过。他很感慨:早知道那半年好好在家复习把证考了,现在的待遇早把那点跑车的收入补回来了。
怎么区分?掂量一下,从长远来看,一件事情对未来的自己有没有好处。
跑滴滴也许能补贴一时家用,但长期看来那点钱无足轻重;行业证书却能带来高起点和持续的收益,哪个需要去做一目了然。
所以要常提醒自己磨刀不误砍柴工。
想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考察好市场的变幻情况,谋定而后动,比忙忙慌慌去执行一个项目,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
此外,还有一点也常被忽略,那就是财富诚可贵,生活价更高。
家庭、健康、自我调剂……这些都不是财富的牺牲品,它们本身就是无价的财富。
所谓“勿忘初心”,就是不要本末倒置,忘了我们创造财富的初衷——为了给家人和自己更好的生活。
有时候需要给自己做加法,去争取更多的资源;而要想可持续发展,则有时候必须得给自己做点减法,该吃吃该喝喝,人的状态好了一切才会顺。生活也才不会被拖累陷入恶性循环。
让我们成为哪种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选择对了,一定会让你更从容、更科学、更有信心地,去拥抱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