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安平
“读书明理”,爸爸告诉我,这是太奶奶对儿孙辈的基本要求。基于这一基本要求,我家的长辈们都热衷读书,且不论读书多少,读书的氛围在几十年里逐渐培养起来了。到我爸爸上学的时候,读书成了必须做的事。爸爸说,读书是没有半分商量余地的。所以他一路读下来,居然书读得还不错,磕磕绊绊,读到了博士毕业。
他经常和我说:“上学读书只是一种经历,世上各种书,纷纷纭纭,包罗万象,又怎么读得完,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对无涯其殆矣。”书虽然是读不完,但读书本来也不是为了读完它,这山阴路上的风景,正是读书的本意。书是读了,明理则未必,比如一部《论语》,在一千人眼里,便有一千部《论语》,一万人眼里,便有一万部《论语》。每个人人生经历不同,感受也不相同,所谓“书读万遍,其义自现”,书中的深意亦境由心生。
“勤俭持家”是生活的习惯。爸爸常常讲起他小时候,虽然生活艰苦,但小孩心性是不知道节俭的。吃饭剩下半碗就贪玩要跑,有一次竟被爷爷奶奶严厉训斥,将碗中剩下的半碗饭含着泪咽下去。他说,其中道理随诗一首铭记在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由此印象深刻:无论怎样不在碗中剩饭。
到我慢慢懂事之后,家里早已有了“读书明理、勤俭持家”的家风。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我非常喜欢读书,甚至很小的时候就在父母的培养下,开始啃起“大部头”,为我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爸爸妈妈从来不用操心我的学习,我也在学校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读书为乐,涉猎甚广,地理历史,尤爱军事,提出的问题也逐渐专业化,甚至有时候我提出的问题,爸爸都答不上来。
欧阳修云“书有我未曾读,事无不可对人言”。这正是我们家庭所追求的目标,正视自我,不忘初心,修身明德,家和萬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