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霖
近几年来,信阳市平桥区坚持唱响“让书香洋溢平桥,以文化引领发展”的主旋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颇见成效。平桥区公共图书馆先后获得国家一级图书馆、河南省先进图书馆、全民阅读示范点、河南省示范图书馆等荣誉,已成为平桥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关爱留守儿童: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项目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日前通过验收。
早在2010年,平桥区委、区政府就超前谋划、从长计议,不谋眼前政绩、迎着困难和压力,努力打造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带动文化馆、美术馆共同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当时,一是区财政确实有些困难,二是受到一些网络甚至主流媒体的质疑,议论花4000多万“值不值”问题,说建设图书馆劳民伤财。在此情形下,平桥区毅然决定积极构建高效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建設。
夯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根基
第一,科学决策,规划建设乡镇公共图书馆。为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2010年年初,平桥区把乡镇公共图书馆建设列入全区“十大惠民实事”之一。当年开建,每个乡镇一座,18座公共图书馆两年内全部建成。2011年,出台了《平桥区乡镇公共图书馆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图纸、标准,统一验收的原则,18座风格一致的乡镇图书馆陆续通过验收。每个图书馆建筑面积821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内设借阅服务大厅、少儿阅览区、成人阅览区、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零钱电影院等功能区域,藏书一万册以上。长台关乡、明港镇、陆庙办事处等乡镇公共图书馆率先向社会免费开放。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馆位于平西路与龙江路交叉口的中心市区,占地面积约30亩,馆舍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内设成人阅览区、少儿阅览区、幼儿活动区、电子阅览室、参考咨询室、采访编目室、多媒体会议室、小会议室、贵宾室等十个功能区。总馆拥有书刊架324组,阅览桌椅690张,电脑100台,藏书38.5万册。“读好书涵养岁月,做正事成就人生”对联悬挂在大厅,馆名由原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题写。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采用总分馆模式,以区图书馆为总馆,统领18个乡镇分馆和50个村级图书馆、168个农家书屋。现有在编工作人员33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6人,本科以上学历22人。
第二,拓展功能,实施村级图书馆扩建工程。2013年,平桥区实施了村级(社区)图书馆扩建工程。每馆开设少儿阅读区、成人阅读区,配备4~6台电脑,配送图书800~2000册。目前,全区以郝堂、新集为代表的50个村级图书馆全部建成并免费开放,读书活动蓬勃开展。2016年9月3日,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郝堂分馆举办挂牌仪式,郝堂村图书馆也成为省少儿馆在农村落地的第一家村级图书分馆。
第三,三级联动,确保服务效能发挥最大化。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后,采用“总、分、支”制,即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管理模式,实行“统一采购、集中编目、统一资源,统一调配、定期轮换、分级管理、分散服务”的管理体制。读者只要拥有“一卡通”借书证,就可享受“一证在手,借遍平桥”的便捷服务。
强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保障
第一,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平桥区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项目支持和社会援助为辅”的多渠道投入模式。从2012年起,区财政每年拨付区图书总馆专项资金35万元,各乡镇图书馆专项资金10万元。同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本地企业、民间团体参与到各种公共文化服务中来,一些社团和成功人士、爱心人士也以不同形式参与了资金、图书捐赠活动,保障了图书馆有序运转。
第二,强化专业人才培训。平桥区采取“两手抓、齐步走”的策略,在乡镇图书馆建设初期,就公开招录了18名具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村官任乡镇图书管理员,并组织新招录的图书管理员赴武汉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和东莞市先进图书馆顶岗实习。此外,先后招募图书馆志愿者200余名,参与图书馆管理。
第三,完善政策管理机制。平桥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后,就出台了《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管理办法》《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考评机制》等制度,使乡镇公共图书馆的领导体制、硬件建设、管理运营等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明港镇还探索出图书回购等行之有效的办法。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彰显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一,培育了文明风尚。平桥区注重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相结合,利用每年“六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弘扬主旋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各馆开展民俗艺术、广场舞、亲情对话、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指导等不同类型的读者活动每年累计300余场次,参与读者5万余人次。近年来,全区先后有70余人被评为区级或区级以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其中陈万德入选“中国好人榜”;田德勤、汤明新被评为“河南好人”;有8人分别获得信阳市“道德模范”和“信阳好人”荣誉称号。
第二,提升了人文素养。全区现已逐渐形成了“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区注册读者发展到5.5万余人,年到馆人次达41.7万,图书流通达173万册次,阅读成为平桥区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平桥区把每年4月设定为“全民读书月”,自2010年起,连续7年举办“经典名篇朗诵会”,先后邀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主持人雅坤、方明、白钢、于芳、朱琳、贺超、弥亚牛等具有影响力的播音专家和节目主持人登台,示范朗读。如今,“经典名篇朗诵会”已成为平桥人在“世界读书日”期间的一种无形约定。一大批全民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关注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文化熏陶,个人综合素养、文化底蕴有了质的飞跃。
第三,服务了社会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成为乡村留守儿童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开设的“乡村大讲堂”公益讲座,使广大农民学到农业种养和实用技术,实现了增产增收及美丽乡村建设大发展。
2012年的中国图书馆年会在东莞举办,业内专家们就平桥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和运行机制专门召开了专题座谈会,领导、专家分别给予了深度点评和赞美。2013年5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处书记刘云山来视察。中央农办原主任陈锡文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文化厅领导也都来到平桥,对平桥图书馆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党报、电台和新媒体都对平桥区公共图书馆兴起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平桥区强调公共图书馆的最大特色是“公共”两字,它既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公共交流场所。平桥区将加大培训力度,建设一支专业化图书馆管理员队伍,为高效能规范化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继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供给。
走在今天的平桥,一座座公共图书馆已成为标志性文化建筑物。这些建筑,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这个小体量的建筑设计还获得了河南省优秀设计奖。如今,图书馆已成为孩子们阅读和相互学习以及成年人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相信多年以后,这些图书馆里面就会走出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甚至是伟人。这种外观与内涵的统一,折射出绚丽多彩的人文光芒,处处彰显着文化繁荣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