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洋
中共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较高速度、较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破解经济发展体制性、结构性障碍,为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厚植发展优势指明方向。
一、河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分析
(一)传统工业产能去化任务繁重
仅以煤炭为例,按照国务院要求,到2018年河南需要关闭矿井256对,退出产能6254万吨,安置职工13.63万人,数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9.9%、27.9%和29.8%,任务艰巨。传统工业去产能过程依然艰辛,“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债务如何解决”仍是困扰政府和企业的重大难题。
(二)房地产市场形势仍不乐观
尽管出台多项调控政策使房地产库存压力有所释放,但“两极分化”依然严重,一边是省会郑州市的“火热”销售,一边是县级城市的“惨淡”经营,部分县级城市去库存压力不降反升。
(三)企业负债过高与金融风险较大
当前,河南工业企业融资仍然主要来自银行信贷,金融市场直接债权融资占比少,融资成本与资产负债率较高。“三煤一钢”等产能过剩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80%,金融债务负债率超过71%。此外,高负债可能引起的金融风险也不断上升。
(四)高成本让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经营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一直在高位波动,降成本任务仍然较重。据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201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5元左右,2015年升至87.52元。
(五)公共服务供给短板依然突出
尽管近年来河南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量大面广,基本公共设施供给不足、医疗卫生条件差、社会保障覆盖面低等问题依然突出。
二、供给侧出现结构性难题的成因分析
(一)市场机制不健全
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是造成河南供给侧出现结构性难题的根本原因。总体上看,河南省市场化水平还不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习惯于通过行政方式越俎代庖地解决本应由市场和企业主体解决的问题,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甚至通过不断扩权,严重压抑了市场成长空间,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对市场的替代,导致市场信号失真、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2015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4:49.1:39.5,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结构不优,第三产业比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煤炭、冶金、建材、化工等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高达4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8%,战略新兴产业仅占11.8%,其中高端制造业占比更低、仅占0.3%。
(三)创新能力不突出
长期以来,低端供给多,中高端供给不足也源于科研投入相对不足、创新资源缺乏、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等因素。2015年,河南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44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19%,仅相当于全国的1/2;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仅占全国的1.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比重不足1.5%。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测算,河南省综合创新能力仅居全国第17位、中部第5位,与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四)“放管服”改革不到位
近年来,河南优化发展环境的改革举措落实还不到位,依然存在着“中梗阻”、相差“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河南已经取消或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但是简政放权还不够彻底,仍有许多事项被“红顶中介”阻断,一些评估、认证、检测等中介服务致使许多制度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抬升了企业经营成本。作为非税收入的各种费,本来在财政收入体系中居于补充地位,但近年来却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河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分析
(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把加快新旧动力转换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中心任务,加快建设“四个强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深入推进河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1+N”体系落地,加快推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以延链补链、降本增效、兼并重组为主攻方向推进能源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以需求升级特别是消费升级趋势为导向,大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四新”经济发展,重点发展枢纽经济、生态经济、网络经济,让新动能逐渐接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兴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材料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管资本为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一是加快“僵尸企业”出清,盘活长期沉淀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资源,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流向高效率领域,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二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認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形成资本融合、混合所有、产权多元的格局。三是抓好省管国企“瘦身强体”。以中央“三供一业”改革为契机,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减去不必要的包袱,使资源和力量向关键领域、主责主业集中。
(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方案落实,尽快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扶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单独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打破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界限,建立跨界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贯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活力,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推进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引进大数据开发企业,启动云计算和大数据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园。
(四)加强金融服务和监管
把优化金融服务管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既着眼当前,解决实体经济负债率高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金融体系,加强风险监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加大全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力度,发展股权融资,鼓励企业多渠道、多方式扩大直接融资。鼓励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融资,大力发展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另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防控各类债务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实施授信联合管理,完善重点企业金融风险监测处置机制,研究制定企业互联互保债务风险监测及大额金融风险处置办法。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五)深入推进“放管服”相结合的综合改革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及时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精简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对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审批事项,要一并取消或下放。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企业“三证合一”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全面实施“五证合一”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探索“多证合一”模式。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尽快实现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核心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和服务。以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河南自贸试验区为契机,加快推动形成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