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地理教材的回归与演绎

2017-02-20 20:57周桓
求学·文科 2017年2期
关键词:水循环教辅河流

周桓

随着时间的推进,考生的复习已进入紧张的二轮复习阶段。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材、教辅、试卷是考生应对高考的有力武器,但是有些考生总觉得教材过于啰唆,不如教辅重难点突出。其实在二轮复习阶段,考生如果对教材运用得当,会极大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教材与教辅的关系

很多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这种倾向:在复习的过程中抛开教材,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完全依靠教辅。一般而言,教辅的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二是提供大量的课内外习题。考生可能认为教辅的重难点突出,易于把握,殊不知教材的一些优点是教辅无法代替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辅的权威性不及教材。现在各省(区、市)使用的教材是“一标多本”,“一标”即由教育部制定,它规定了高中教育的目标、内容,“多本”是指根据这“一标”招标后,由多家出版社编写不同的教材,待审查通过后,由学校自主选择使用教材。市面上的教辅良莠不齐,教辅的编写不像教材那么正规、权威,它所体现的主干知识也不如各版本的教材贴合新课标的要求。

2.教辅更多的是罗列结论性的知识,而忽略了知识生成的过程。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求考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教材在描述地理现象、运用地理原理、阐释地理过程、总结地理规律时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逻辑关系,而教辅只是知识碎片的堆砌,如果考生在高三复习时以教辅为主而忽视了教材的主体地位,那么无疑会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

二、教材三大夺分法

高考的二轮复习也需要回归教材,那么怎样才叫回归教材呢?

1.將考试材料还原为教材

考试材料是指试卷中所应用的文字材料、图文材料,甚至是考试答案。考生对教材的理解可以通过高考真题来还原,具体的做法是在教材里面寻找高考题、练习题的答案,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比较,从而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

地理过程强调地理事物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对地理过程的准确描述是考生高中地理学习的瓶颈之一。高中地理过程既有自然地理过程,又有人文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是指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受热过程等,人文地理过程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城市化进程的演进等。结合高考真题复习,可以让考生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更加严谨和准确。

(高考题)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在生长的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下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名师点拨】高考的标准答案为: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教材(人教版必修一P79)是这样描述河流出山口流水堆积物形成的过程的: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的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

高考答案 教材表述

搬运作用 河流出山口前,水流急,携带砾石 在山区,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

侵蚀作用 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

通过比对高考答案和教材,考生可以发现此题的答案与教材的描述基本是一致的。对地理过程进行科学、完整的描述,一般的教辅很少能够做到,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里不再列举。

2. 将习题答案回归教材

教材往往渗透着最基础、最重要的地理问题的分析方法,为了理解并尽快掌握这些方法,考生也有必要将习题答案回归教材。

(高考题)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 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 18时-19时 D. 19时-20时

【名师点拨】沙尘暴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冷锋过境,教材(人教版必修一P41)总结了锋面附近的特征: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考生在解此题时,根据气压和气温两项数据的变化可以发现18时-19时该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最为剧烈,由此可确定当时该地被锋面控制,也就是说18时-19时是强沙尘暴经过的时间段。

3.将教材转化为考试材料

高考地理以能力立意为核心,考生将教材知识记得滚瓜烂熟已经无法达到高考的考核标准。在复习的过程中,考生要仔细研读教材,通过对教材逐字逐句、逐图逐表的详细解读,尽可能地将本章、本节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建立联系,培养自身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章节 教材文字 考生可提出的问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 (1)晴朗的夜晚一定能看到星星吗?哪些因素会干扰人们对天体的观测?(2)为什么恒星会闪烁?(3)与恒星相比,为什么行星会有明显的位移?(4)根据教材的定义,流星是否是天体?(5)彗星的尾巴是否是长尾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 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的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1)什么叫局部小气候?植树种草是怎样改变局部小气候的?(2)什么叫水文状况?植树造林如何改善水文状况?(3)植被保持水土的过程是怎样的?你能否用水循环示意图中的若干环节描述?(4)简要说明植树种草对生态环境的良性影响endprint

此外,对教材中的大量案例、图片、统计图,考生都可以处处设疑,处处解疑。正确使用教材,考生可能又会复习到大量的知识,让似乎失去生命力的教材重新焕发活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向细节要分的方法。

(高考题)图1所示的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攝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题。

1. 据图1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 低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北极附近 D. 南极附近

2. 图1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 1个多小时 B. 3个多小时

C. 5个多小时 D. 7个多小时

【名师点拨】与此题相似的景观图(图2)在教材(人教版必修一P13)中也出现过,教材中的景观图是通过星辰运动轨迹证明地球自转这一现象,但高考试题将这幅图进行了深度的挖掘,突出了对考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何将教材转化为考试材料进行高效的复习?如考生在学习水循环一节时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教材为了说明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呈现了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图。

看似简单的地理原理示意图,考生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个个地理问题。

(1)如果图3所示的地区为低纬度热带地区,据图可推测水循环中各个环节可能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如果此地为高纬度地区,又有何区别?

【分析过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即海面蒸发环节加剧→水汽输送环节加强→低纬度沿海地区降水量增多(现象:热带地区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现象:热带雨林地区河流水量丰富)。

(2)假设图3中海陆之间的距离拉大,水循环中的各个环节会发生何种变化?你能对应箭头说出反映这些变化的自然现象吗?

【分析过程】海陆距离增大→水汽输送环节减弱→内陆地区降水减少→气候为大陆性气候(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海陆距离增大→地表径流(河流)难以进入海洋→内陆河流类型多为内流河。

(3)图3中植被、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析过程】植被多→下渗多→地表径流的变化变小,地下径流变多→植被涵养水源; 植被多→地表径流被阻挡→流速缓→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设问和分析、推理,考生不仅能巩固水循环的知识,而且能将其与气候、环境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这有利于考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循环教辅河流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非法劣质教辅须严打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河流的走向
河流
新疆:不得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青铜峡灌区水循环主要因子及演变规律研究
教辅出版,痛并快乐着
当河流遇见海
水循环冷热凳